中國四大古城
中國四大古城 |
中文名: 中國四大古城戰略聯盟 成立時間: 2014年11月29日 成立地點: 重慶市銅梁區安居鎮 成立標誌: 《安居宣言》 |
中國四大古城,2014年11月29日,中國四大古城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研討會在重慶市銅梁區安居鎮召開,重慶安居古城與四川閬中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安徽徽州古城等四座古城宣布結成戰略聯盟,通過相互宣傳推介、聯合舉辦節會、共建旅遊信譽信息系統等方式協同發展。[1]
目錄
聯盟成立
2014年11月29日,中國四大古城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研討會在重慶市銅梁區安居鎮召開,四大古城簽下了"中國四大古城戰略聯盟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古城文化發展年會和協調聯席會議制度,四方將充分利用各自資源對四座古城進行整體推介,合力提升知名度與影響力,並將定期聯合舉辦節會活動,提升古城文化內涵。
結盟四方發表了《安居宣言》,將共同致力於古城文化旅遊融合,合力保護、開發古城歷史文化與旅遊。根據四方盟約,在旅遊接待方面,將共同建立旅遊信譽信息系統和旅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旅遊信譽信息系統將集納四座古城的商家、旅行社、導遊等信息,遊客可在此系統對服務進行評價,將更有利於約束各方,提升旅遊產品與服務質量。旅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可定期會商解決遊客、旅遊企業的困難和問題,並就四地發生的重大旅遊安全事故提供救援和幫助。聯盟還將定期組織旅遊業管理者、從業人員交流學習,共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升服務遊客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四座古城還將聯合推出精品旅遊路線,旅遊門票或將實行互認互通。四大古城的聯盟,將共同推動古城的保護和傳承,更好地推廣古城旅遊資源。
具體介紹
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是春節文化的發源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6年國務院公布閬中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縣建市,是四川省直轄市(由南充市代管);1992年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市,2004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6年閬中市被聯合國地名研究機構正式命名為"世界千年古縣"。在"2009全球旅遊度假論壇"上閬中被聯合國摯友理事會和國際旅遊營銷協會授予"國際最佳旅遊度假勝地"榮譽稱號。2010年閬中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戰國時曾為巴國最後一個首都。公元前314年,置閬中縣,其後歷設郡、州、府、道、縣等,明清之際曾作為四川臨時省會達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閬中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保存較好,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閬苑仙境"、"巴國蜀國要衝之地"、"天下第一江山"、"閬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縣"、"國際最佳旅遊度假勝地"、"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等美譽。四川省第8個5A級景區。
閬中處於四川盆地向低山區過渡地帶。介於東經105°41′-106°24′,北緯31°22′-31°51′之間。東靠巴中市巴州區、南充儀隴縣,南連南充南部縣,西鄰廣元劍閣縣,北接廣元蒼溪縣。
平遙古城
平遙,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緣,距省會太原90公里。汾河穿境南流,南同蒲鐵路、大運公路由縣城西北側而過,地處要衝,交通便利。平遙自古就是商貿集散市場,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和"小北京"之譽。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部平遙縣內,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縣城之一。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
徽州古城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徽州古城坐落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徽城鎮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內有許國石坊、許國相府、南譙樓、陽和門、徽州府衙、徽園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還有江南都江堰漁梁古壩,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漁梁街等,是展示和體現徽州文化的重要實物建築,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的漢族文化特色。歙(Shè)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古代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發源地,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歙縣位於黃山市東部,在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的中心點,徽杭、屯蕪公路在此交會,皖贛鐵路穿越而過,山明水秀、風光旖麗。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古民居到處可見。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又名新安,為浙江省最早雛形唐末兩浙道的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後安徽之"徽"的命名來源。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府治今歙縣,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明清時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餘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 徽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國務院批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今黃山市下屬的徽州區長期來一直為歙縣地治,於1988年1月劃歙縣7個鄉鎮成立。
安居古城
安居古城位於重慶市銅梁區城西北部17公里處,距重慶市區66公里,曾於隋唐 明朝時期建縣,是一座集獨特區位優勢、悠久文化底蘊、豐富文物古蹟、優美自然風光於一體的千年古城。
古城內有市、縣級文物古蹟197處,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尤以九宮十八廟名震川東,安居八景,湖廣、福建、江西等地會館聞名遐邇;禮部尚書、封疆大臣、翰林大學士人才輩出;詩人韓愈、書法家米芾也曾流連於安居,馮玉祥、劉伯承等革命先輩均在此工作生活過。
安居區位
安居古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因境內有大安溪(瓊江)而得名,有安居樂業之意。古城位於重慶市銅梁區安居鎮境內,景區面積13.2平方公里,內含安居古城核心區3平方公里以及黑龍嘴、琵琶島、黃家壩、波侖寺等文化旅遊功能區塊。
歷史悠久
早在2萬年前,便有先民在安居繁衍生息。漢代形成村落,至隋唐時,已成為涪江下游的水路要衝。安居曾於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北宋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三度建縣,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併入銅梁縣。安居古城是一座體系保存完整、規模龐大、非常具有立體感層次感的風水古城,古城東起飛鳳山、南繞化龍山,西跨烏木溪接冠子山,北面臨涪江,蜿蜒高峻,壁立江岸。城內有市、區級文物古蹟197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宗祠、行會、商會、哥老會群雄林立,"九宮十八廟"璀璨奪目,街巷明清建築鱗次櫛比,瓊江、崇德書院香氣誘人,湖廣、福建、江西、廣東等地會館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