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语法
内容简介
本书计划出4编:造句编、构词编、称代编、词类分论。已出版的有第1卷《中国古代语法·称代编》 (1959)、第2卷《中国古代语法·造句编》(1961)、第3卷《中国古代语法·构词编》(1962)。本书是一部研究先秦到南北朝时代的历史语法学著作。《称代编》共分8章,第1章是“通论”,论述了代词的定义和范围、代词的转变、代词的位、代词的序等问题;第2章至第7章分述了人称代词、询问代词等各类代词,且每类代词都先概述其发展变化的情况,然后例述其用法。第2卷《造句编》分上下两册。上册共分4章:1.“句型”,2.“词类”,3.“句子成分”,4.“复句”。周氏认为古代汉语的通行句型只有两种,即判断句和说明句;古代汉语的词分为虚、实两类,实词包括名词、谓词两小类,虚词包括代词、数词等11小类;古汉语的句子成分可分为谓语、名语、副语、补语、外语5种。关于句型、虚实词的次分类、句子成分的划分,观点明显与大陆学者通行的普遍观点不同,既有其独到可取之处,亦有可指责之处。另外还对古汉语复句定义重新作了界定,并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分古汉语复句为假设、容认、因果、时间、转折、平行6大类,每大类还分出一些小类。下册将要讲到语序、时间与方所词、疑问与否定、语气、节律等问题。第3卷《构词编》,共分4章:1.“音变”,2.“重叠”,3.“附加语”,4.“复词”。“音变”部分所论“音变”是指语法形态方面的音变,在论述之后又列有8个字表和5个附录来佐论。“重叠”部分着重讨论了古汉语词的叠音形式、部分叠音形式以及重叠形式的结合等问题。“附加语”主要论述古汉语词的附加成分,并按其位置分为前附语、后附语、中附语3种。“复词”部分对古汉语复词在各典籍中的运用,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论证了“复词出现的次数一般说来要比仂语多。”
本书阐述了自己的历史语言学观点。首先,用历史的观点对先秦至南北朝时代的汉语语法进行了全面而细致地描写,可以视为中国古代汉语历史语法学研究的较详细的一部力作,如《称代编》对古汉语代词的详尽描写与研究。其次注意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吸收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如接受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的“代替法”将代词单独提出在《称代篇》中加以讨论;受赵元任的影响,把构词形态、构形形态都归入词的形态进行分析;受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影响,在析句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再次,体系完整,自成一家。既吸收了前人和国外语言学研究成果,又有自己新颖独到的见解。如对古汉语词类的划分,复句的分类,古汉语语法的分期及特点的阐述都体现出其努力探索的可贵精神。虽然在台湾、大陆以及国外对本书的体系和某些观点、术语皆有不同意见和批评看法,但是作为第一部系统而详备的汉语语法的历史研究的著作,其成就是巨大的。
作者介绍
周法高,中国当代语言学家。194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专攻历史音韵。1949年到台湾后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任台湾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已出版语言学著作达600余万字,语法学著作尚有《中国语法学导论》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中国古代语法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 ↑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