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集聚与地区差距研究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集聚与地区差距研究》,仇娟东 著,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合理阅读使一个人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1],全面提升人文素质[2],为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录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社会面貌大为改观,国内外学术界称这种现象为“中国奇迹”。然而,与这种快速变化相伴随的是我国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深刻变化,区域经济“块状”特征的形成、地区差距的扩大和经济增长效率的地理集中便是该变化中凸显出的重要问题。由此而来的问题便是:一,地区差距与经济增长效率地理集中现象形成的内在机理是什么?第二,区域经济的“块状”分布和经济增长效率的地理集中,二者近乎相同的空间布局仅仅是偶然体现,还是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第三,经济增长效率的地理集中、区域经济增长的“块状”分布和地区差距的形成这三个现象均与地理或空间因素相关,由此产生的问题使地理因素在这三者的形成中究竟起着什么作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集聚与地区差距研究》便在引入了动态性的空间经济学视角下分析了这些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形成的、在空间中体现的重要经济问题。具体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集聚与地区差距研究》按照以下思路安排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与文献回顾,包括《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集聚与地区差距研究》中的第1章、第2章。第1章主要介绍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界定了经济增长效率和地区差距的概念,说明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集聚与地区差距研究》的研究思路、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并指出了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章主要从地区差距、经济增长效率及经济集聚三方面回顾了相关文献,以期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集聚与地区差距研究》寻找恰当的视角与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包括第3章、第4章。第3章主要建立了“分工一外部性一报酬递增一效率集聚一经济增长一地区差距”的总体分析框架,并从理论层面梳理和阐述了具体作用机制。第4章在区分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分工的基础上,重点结合R&D活动的作用,运用数理方法分析和证明了经济增长效率集聚的内生形成机制及其与地区差距的作用机理。

第三部分,实证研究,包括第5章、第6章、第7章。第5章在要素与经济非协同集聚视角下分析了地区差距形成的一般过程,结合中国相关年份与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对我国地区差距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式与我国地区差距的时空分布作了经济地理上的分解。第6章运用SML指数法测算了全国相关省级单位的生产率指数和环境技术效率,进而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提出了经济关联、知识关联、规模收益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可能引起经济增长效率集聚的因素,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与方式作了实证检验。第7章在运用统计分析和动态分布分析初步判断要素投入、经济增长效率对地区差距贡献份额的基础上,又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直接检验了要素投入、经济增长效率与地区差距的长短期关系,并从分工因素、市场因素与政策因素三方面检验了可能导致地区差距与经济增长效率形成和集聚的深层次原因。

第四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包括第8章。在对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简要总结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地区差距治理及我国经济地区重塑的思路与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