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
中古 |
中古是指在西方文明史上意指約從公元500年到1500年之間一千年來的歐洲歷史,中古時代的開始,標示着西羅馬帝國的衰落,威信古典時期的古代歷史在此告一段落;而中古時代的結束,則指示出文藝復興時代(歐洲的重生)的開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中古 [1]
拼音 zhōng gǔ
意思1 較晚的古代,次於上古的時代
意思2 指封建社會時代
意思3 指書體演變過程中的大篆
出處 《易·繫辭下》
引證解釋
zhōng gǔ
①三古之一,較晚的古代,次於上古的時代。在我國歷史分期上多指魏晉南北朝隋唐這個時期。
②指封建社會時代。
③指書體演變過程中的大篆。
由於古人所處時代不同,所指時朞不一。
(1)《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
(2)《漢書·藝文志》"世歷三古"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伏羲為上古, 文王為中古, 孔子為下古。"此指商周之際。
(3)《韓非子·五蠧》:"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此指虞夏之際。
(4) 晉·左思 《蜀都賦》:"夫蜀者,蓋兆基於上世,開國於中古。"此指 戰國 。
(5) 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察之上代,則奚斯、吉甫之徒鳴玉鑾於前;視之中古,則相如 、王褒之屬馳金羈於後。"此指漢代。今一般以魏晉南北朝至唐宋之間為中古,亦有把兩漢包括在內者。
歐洲解釋
指示出文藝復興時代(歐洲的重生)的開始。有幾件大事情可作為中古時代結束的記號,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的淪陷、1456年首次使用印刷機、歐洲人在1492年發現新大陸、馬丁路德在1517年帶領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以及藝術在意大利的繁盛等。而中古時代就在古代與現代歷史之間的中間時段落幕。
不過,中古時代的這個觀念,不適合套用描述亞洲和中東的重大歷史時期。雖然中國是曾歷經過諸多王朝的統治和外族的入侵,但在文化發展上的分裂不如歐洲那麼巨大。日本的文化進程也是平穩而孤立。中東的歷史就比較就接近歐洲的中古時代,因為這兩個地區毗鄰而居,彼此分享很多互相交流的成果。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文明形成之初,作為文明的成果和體現,古代中西方都出現了許多城市。但中古西歐的城市與古代東方的城市在特點、作用和意義方面有諸多的不同,西方文明在許多方面與東方文明存在着明顯的差異,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就的。
中古西歐城市是作為經濟中心,而不是像古代東方的城市是作為政治中心出現的,它們是自然地在一些位於交通路口的集市、廢舊的古代城堡上興起的,它們大多位於封建領主的領地上,所以自從城市產生的時候起,西歐的城市就展開了反抗封建主的干涉、剝削、統治和爭取城市自治的鬥爭。
琅城起義就是中古時期法國的一座城市為爭取城市的自治而同封建主展開的鬥爭,
在經濟方面,城市所集中的手工業和商業所構成的商品經濟從一開始就對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例如,城市與當時的封建莊園爭奪勞動人口,一個農奴,假如他逃到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他就可以成為自由人,就會受到城市法律的保護。
中古西歐的一句諺語說:"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近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就是在中古西歐興起的這些城市裡面萌芽、發展、壯大的。在政治方面,那些擁有自由和自治權利的城市,成為新的政治實體,它們與王權聯合,共同對付大封建貴族。王權給與城市自由、自治特許狀和商業方面的便利以換取城市在財政上對王權的資助。
騎士制度及精神
公元800年,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一統西歐,被教皇加冕為"偉大的羅馬皇帝",12名跟隨查理大帝南征北戰的勇士就當然成了"神的侍衛",他們被人們稱為"帕拉丁(Paladin)",即聖騎士,這被視為騎士的起源。完整的騎士制度到公元11世紀才成形,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騎士意味着一個階層。原本騎士是隸屬於貴族的士兵,並且有義務為王國作戰(每年為王國或者領主服務約40日),作為報酬,他們管轄部分農地收取農租。這樣在王國的貴族和騎士之間就形成了一種契約式的僱傭關係。初期的所有戰士都有可能成為騎士,不過後來具有地主身份的騎士漸漸形成了一個固定的階級,他們已然成為貴族、統治者的附庸。羅馬天主教和統治者發動的十字軍東征,把騎士階層推向極度繁榮的歷史時期,戰士的驍勇和基督教的神聖信仰開始結合,騎士隨之也具備了一個新的身份:基督的衛士。披上天主光輝的騎士終於成為深受崇拜與尊敬的人物,他們忠誠於統治者和基督,在基督教的教義感召下樂於救助鰥寡老幼,這樣,"騎士脫離了其蠻族和異教的背景,而被整合於基督教文化的社會結構中。結果,騎士像神甫和農民那樣,被視為社會不可或缺的三個器官之一。"從中世紀盛行的騎士文學裡,我們還能驚喜地發現騎士羅曼蒂克的一面:他們言行得體,舉止優雅,追求浪漫的愛情,並且愛情觀別具一格--愛情是純精神性質的感情,肉慾是其間邪惡的褻瀆成分。這無疑增添了他們的聖潔色彩。
這樣一來,騎士就具備了很多令人稱頌的美德:作為武士,他們忠誠;作為信徒,他們謙恭;作為男人,他們純潔;作為貴族,他們具有同情心。騎士是正義和力量的化身,是榮耀和浪漫的象徵。騎士制度則成為西方的倫理標準,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觀念和行為。時至今日,英國仍然設有騎士頭銜,凡是為國家和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物,便有可能得到女王的授勳。
城市裡的市民階級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近代資產階級的前身。在思想文化方面,伴隨着市民階級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種新的世俗生活觀念和價值觀念逐漸形成。城市文學的出現,世俗大學的產生,不斷積累着對西歐天主教宗教文化的反動,為以後出現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可以說正是中古西歐的城市,才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起源和發展
了解和掌握中古西歐城市興起的意義,對於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起源和發展這一問題能做到根源性的解釋。
隨着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相繼出現了一批蠻族國家。先後有法蘭克、倫巴德、奧多亞克、勃艮第、汪達爾-阿蘭、東哥特、西哥特、盎格魯.薩可遜等王國建立。王國之間戰爭不斷,其中盎格魯.薩可遜、法蘭克王國存在的時間比較長。
作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蘭克人,在486年打敗高盧軍隊,由克洛維建立起墨洛溫王朝的統治。克洛維通過和羅馬教廷的聯合,占領了羅馬帝國在高盧的全部領土。隨着法蘭克王國不斷的擴張,到了6世紀中葉,征服了勃艮第、圖林根、巴伐利亞和薩可遜的一些部落,成為當時西歐最強大的國家,並建立了封建采邑制。751年,宮相矮子丕平成為法蘭克國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統治期間國力達到最盛,吞併了倫巴德王國,奪取西班牙邊區,占領東巴伐利亞,征服阿瓦爾汗國,西歐的大部分土地都成為了法蘭克王國的領土。查理大帝死後,法蘭克王國發生兄弟戰爭而分裂,在843年8月簽訂《凡爾登條約》經國家分為西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和意大利王國,現代的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疆域就是以這個條約為基礎的。
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在5世紀中葉進入大不列顛群島,在6世紀末,7世紀初,形成了7個王國,英國歷史上稱為七國時代。829年,威塞克斯王國吞併了其他6個王國,從此誕生了英格蘭(England)。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以親屬關係要求繼承王位,遭到拒絕後,以武力奪取了英王之位,稱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底王朝,但是這也造成了日後百年戰爭的根源。在亨利一世(1100年 - 1135年)統治時期,隨着王權的加強,社會矛盾激化。1215年約翰(無地王)被迫簽署《自由大憲章》。1264年的內戰期間,亨利三世被西門.德.孟福爾俘虜。1265年孟福爾召集國會,成為英國議會的開端。從1343年起,國會分成了由貴族組成的上院和代表騎士、市民的下院,確立了議會君主制。與此同時,西法蘭克王國演變成了法蘭西王國,並加強了王權,羅馬教廷被迫遷往法國南部的阿維農,並自上而下召開三級會議(一級為高級教士,二級為貴族,三級為富裕的市民),也形成了議會君主制。
德國的前身東法蘭克王國地方政權很強大。911年加洛林王朝結束後,國王由地方權貴選出,但更多是名譽,國王的權利和地方諸侯平等。這個特點被歷史學家認為是其熱衷於對外擴張的原因。951年,奧托一世率軍占領了倫巴德地區,其後的奧托二世進軍羅馬。1155年腓特烈一世攻占米蘭,教皇為其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全盛時領土包括了德意志全境,意大利中、北部,西西里島,捷克、瑞士、愛沙尼亞、普魯士。在腓特烈一世遭到15個城市聯合抵抗(即倫巴第聯盟),並被打敗。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溺水而死,占領區也紛紛獨立。
文化
意大利一直不能統一,羅馬教皇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國,並且偽造了《君士坦丁贈禮》文件,聲稱當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羅馬城,拉特蘭宮等地交給了教皇。教會統治非常嚴厲,並且控制了西歐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結婚,主張禁慾,要求人們將一切獻給上帝才能死後上天堂,另一方面聖職買賣現象又很嚴重。宣揚三位一體、原罪說等經院哲學,嚴格控制科學思想的傳播,並設立宗教裁判所懲罰異端,學校教育也都是為了服務於神學。在教皇格高列里一世(590年 - 604年)時期,古羅馬圖書館也被付之一炬。
在德國宗教改革後,意大利產生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擴展到歐洲很多國家。這是湧現出了許多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像但丁、薄伽丘、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馬基雅維利、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哈維、弗蘭西斯.培根等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