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华血桃

中华血桃

中华血桃原产于南阳·桐柏县西部,是桃品种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亦称为朱砂红桃、血桃。据《桐柏县志》介绍,桐柏县已有2000多年的中华血桃种植历史。分早、中、晚熟三个阶段。成熟周期仅有15—20天,较难储存,中华血桃颜色鲜艳,果皮表面有2/3以上的红晕,果肉呈大红色或紫红色,肉质相对较硬,脆甜,可溶性糖高达10.11%,熟后果肉和果核完全分离,果肉和果汁呈血红色,故名“中华血桃

目录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中华血桃是蔷薇科李亚科中型落叶小乔木,高3--6米;枝直立或平展,无刺,具多数短枝,幼时无毛,一年生枝浅褐色,叶为窄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5厘米,宽4厘米,先端成长而细的尖端,边缘有细齿,暗绿色有光泽;花单生,从淡至深粉红或红色,有时为白色,有短柄,直径4厘米,早春开花;近球形 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质可食,为红色和紫红色,有带深麻点和沟纹的核,内含白色种子。

中华血桃果实为核果,外被毛,成熟期在端午节前后,成熟后的中华血桃,果肉多汁,桃子用手轻轻一掰,就分为两半,果肉与核完全分离,核上不沾一点果肉,果肉上也不沾一点核的碎渣,吃起来既爽口又方便,刚摘的中华血桃先是脆甜口感的,放两天以后,就会变成稍糯甜一些,可以适合不同人的口感。

中华血桃分早、中、晚熟。成熟周期仅有15—20天,颜色鲜艳,果皮表面有2/3以上的红晕,果肉呈大红色或紫红色,肉质相对较硬,脆甜,可溶性糖高达10.11%,熟后果肉和果核完全分离,果肉和果汁血红色,故名“中华血桃”由于风味独特所以保留至今。

生长环境

桐柏中华血桃原产于桐柏县西部,是桃品种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据《桐柏县志》介绍,在桐柏已有2000多年的中华血桃种植历史。境内有桃花洞、桃花庵等多处景点以桃花、桃树命名,民间也流传着多种有关桃及桃园的故事,桃文化氛围厚重。桐柏县地处秦淮分界线,兼有南北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53%,全年平均气温15℃,日照1984.2小时,平均降雨1173.4毫米,无霜期226天,非常适合桐柏中华血桃生长。

分布范围

桐柏县百姓薪火传承栽培中华血桃2000多年历史;在2013年,桐柏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申报的桐柏中华血桃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桐柏中华血桃划定的产地地域保护范围:桐柏县全境16个乡镇214个行政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0′00″~113°49′00″,北纬32°17′00″~32°42′00″。

目前,桐柏中华血桃其中以安棚镇、埠江镇、平氏镇为核心发展区域。已发展优质种植面积3万余亩,年产鲜桃30余万吨,并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近几百年间由于桐柏中华血桃风味独特,甜度较高,口感上乘,在中国曾有不少地区尝试移植这一古老品种,但是由于中华血桃“一方水土养一方桃子”的天性,移植的桃子都不及原始的味道,并出现了不少变种。据悉,桐柏县被确定为全国桃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示范县。

桐柏中华血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成功认证,对于提高桐柏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桐柏中华血桃走向国际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护。

主要价值

中华血桃据营养学专家介绍,桃子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果酸,其含铁量居水果之冠。铁是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对身体健康相当有益。桃子在众多草本植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

中华血桃果实除供生食外,还可制作罐头、桃脯、桃酱及桃干等。桃树的根、叶、花、种仁等均可入药。性味平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果酸以及钙、磷等无机盐。它的铁含量为苹果和梨的4~6倍。桃有补益气血、养阴生津的作用。桃的含铁量较高,是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理想辅助食物。而古代的中国人更认为桃子具有延命的效果,而视其为仙药。桃子也可做为药方来使用。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水果、蔬菜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而桃就是五果之一。生桃有补益、补心、生津、解渴、消积、润肠、解劳热之功效,做成果脯食,可养颜色。孙思邈说:桃为肺之果,肺病患者应食桃。适宜于低血糖、肺病、虚劳喘嗽之人作为辅助食疗之物。

参考资料

  1. 中华血桃,搜狗, 201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