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ISBN:9787544546942。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1],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2]

目录

内容简介

该书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会通的理念这条线索贯穿始终。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理论问题,如什么是会通精神,会通精神的当代意义在哪里?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什么,又是如何演进的?中华文化的根本特色是什么?孔子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是什么?《四书》对人生的的意义何在?儒学对中国及世界文明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中国的历史对于我们当代的治国理政有什么启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如何融通?等等。这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发掘其哲理意义以及对文化自信、人生自信的现实意义。

张岂之先生认为“会通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华文化核心理念中*突出、*有代表性的内容,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华文化中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是具有哲理性、深刻性的理性思维。没有会通精神,很难产生新思想,文化创新也是无源之水。中国思想文化史是思想文化会通的历史。中华文化有一个传承、发展的历程,要知其脉流,需要弘扬会通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切实掌握文化的本质,深刻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发扬会通精神,旗帜鲜明地准确地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可以增强对西方文化的鉴别力,有利于中西文化对话、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进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并提出“文化自信需要从会通传统中寻找活水”。

作者介绍

张岂之,1927年生,江苏南通人,著名思想史家,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受教于汤用彤、朱光潜、张颐、贺麟、容肇祖等教授;1950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1952年受侯外庐先生之邀,到西北大学任教。曾任西北大学校长,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文化》(季刊)主编。参与主编《宋明理学史》等,自著和主编的著作有《中华人文精神》《儒学•理学•实学•新学》《大学的人文教育》《张岂之自选集》《乐此不疲集》《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历史》(6卷)《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丛书》《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33卷)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