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嚴復墓,在福建省福州市郊區蓋山鎮陽岐村北鰲頭山東麓。墓坐西向東偏北34度,花崗岩石結構,呈如意形,三層墓埕,占地面積僅200多平方米。封土為三合土質,封土前豎一青石墓碑,楷書陰刻:「清侯官嚴幾道先生之壽域」。墓柱為金瓜頂,飛龍盤柱。兩側立卷書石圍屏,上刻有梅、雀、松鶴等圖案,形態逼真。墳周以花崗岩石砌護坡。[1]

中文名稱: 嚴復墓

地理位置: 福建省福州市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200多平方米

目錄

人文歷史

墓系清宣統二年(1910年),嚴復為歸葬亡妻王氏,令長子嚴伯玉監造,嚴復自書墓碑及「惟適之安」橫屏。民國10年(1921年)嚴復病逝後葬於此。陳寶琛為其撰墓志銘,曰:「旗山龍渡岐江東,玉屏聳張靈此鍾。絳新籀古析以中,方言揚雲論譚充,千辟弗試千越鋒,昔夢登天悲迴風。飛火怒扇銷金銅,鯨呿鼉跋陸變江。氏見猶閱世君非蒙,咽理歸此萬年宮,文章光氣長垂虹。」

196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0年代,墓周圍環境嚴重破壞。1984~1988年,由福建省文物行政部門撥款和旅美嚴復長孫女嚴倚雲,匯款,在上岐村民委員會支持下重新修復以原墓為中心,保持原狀不變,在墓的兩側及後側建一堵高2.3米的磚牆,在墓前砌建長40米、高2米多的石牆,開兩門,上為花崗石歇山頂,擴展二層墓埕,墓園面寬40米,縱深42米。並在墓園內種植白玉蘭樹。198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重修墓園,鋪設甬道路面。

生平簡介

嚴復(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體干,初名傳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後名復,字幾道,晚號野老人,福建侯官(後併入閩縣,稱為閩侯,今福州市)人。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

嚴復系統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他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法意》、《名學淺說》、《穆勒名學》等著作。他的譯著在當時影響巨大,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啟蒙譯著。嚴復的翻譯考究、嚴謹,每個譯稱都經深思熟慮,他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