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狀病毒
絲狀病毒 |
絲狀病毒(學名:Filovirus)屬於絲狀病毒科,單股反鏈RNA病毒目,是一種感染脊椎動物的病毒,已知的屬有埃博拉病毒、
馬爾堡病毒和庫瓦病毒。病毒粒(Virion)具有複雜構造,具外套膜(envelope),核鞘(nucleocapsid),聚合酶複合體和基質(Matrix)。
病毒粒包裹在外套膜中。病毒的外形呈絲狀,或具分支多形態,或U形,6形,或圓形(特別在純化後),病毒的直徑約80nm,
可達1400nm長,純化出的病毒長度可能達790-970nm。表面有瘤狀突起的形狀,散布在脂質雙層膜中。
中文學名絲狀病毒
拉丁學名Filoviridae
界病毒界目單股反鏈病毒
目科絲狀病毒科屬絲狀病毒屬
絲狀病毒科(Filoviridae)有兩個屬,分為馬爾堡病毒屬和埃博拉病毒屬(原稱馬爾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後升級為屬)。
馬爾堡病毒屬內僅一種病毒,為Lake Victoria marburgvirus, 埃博拉病毒屬內有五種病毒。
目錄
危害
馬爾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均與非洲地區有關。某些毒株可以引起人的嚴重出血熱。據報道,人類的馬爾堡病毒感染平均死亡率約為50%左右。
不同血清型的埃博拉病毒其致病性有很大的差異:扎伊爾型的致死率約為88%;蘇丹型的致死率約53%,並有一些亞臨床感染;萊斯頓型對人類的致病性很微弱。
絲狀病毒的自然疫源地和自然發病史尚不清楚。在實驗室條件下,這兩種病毒可以感染猴、小鼠、豚鼠、倉鼠。某些毒株可以引起人的嚴重出血熱。
絲狀病毒具有嗜細胞性,主要是網狀內皮系統細胞、成纖維細胞和間質組織細胞,尤其是肝實質細胞。
病毒在全身各組織器官中分布,肝、腎、脾、肺中含量最高。病理剖檢變化因毒株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1)這兩種病毒均具有極高的傳染性,對人類的危害極大,實際操作也要求在P4級的實驗室中進行;
(2)這兩種病毒可引起猴的嚴重感染,影響養猴業的發展和實驗猴的健康;
(3)由於特有的生物學性質和致病力,這類病毒有可能用作生物戰劑,世界衛生組織也將其列為潛在的生物戰劑之一,應該引起人們的防範。 絲狀病毒科編輯 語音 根據早期的形態學觀察,將馬爾堡病毒歸於彈狀病毒科,儘管這類病毒在粒子長度、結構及蛋白多肽等方面與彈狀病毒存在差異。
進一步的形態學及形態發生學、理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馬爾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具有獨自的特性。1979年在「病毒學與四級致病因子」會議上,
建議設立絲狀病毒科,1982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正式承認上述分類,成為一個獨立的絲狀病毒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