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村(江蘇省蘇州市)

東村

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東村

外文名稱:East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江蘇省蘇州市

吳中區金庭鎮

所獲榮譽 2020年入選首批

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

東村: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東村村。2020年4月,入選首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 [1]

目錄

歷史文化名村-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東村

區域概況

東村位於金庭鎮的北端,東連太湖大橋,南接縹緲峰,西望雕花樓,正北是太湖的陰山和橫山。東村因漢初「商山四皓」之一的東園公隱居而得名。

歷史特色

東村建村於秦末漢初,因商山四皓之一的東園公曾隱居於此而得名,古稱東園村,簡稱東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南宋初年,北方貴族大舉隨宋室南遷,大批貴族到西山定居,給西山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東村的徐氏大族,就是南宋貴族的後裔。明清時期,西山因土狹民稠,大批居民外出經商,不僅足跡遍布江浙滬一帶,還大規模遠貿至湖南、湖北,且多數因經商而致富,與東山商人一起被稱為「鑽天洞庭」。經商致富,使西山在明清時期建造了大批規模宏大、裝飾精美的宅第,也形成了許多象東村、明月灣那樣規劃嚴密、布局合理、配套齊全的村莊和集鎮,這種狀況在清乾隆、嘉慶及道光年間達到了鼎盛。東村現存的古建築,大多建於這一時期,且有着鮮明的西山地方特色。

建築特色

東村現存的古建築絕大多數為民宅,其平面布局,一般由照牆、門廳、大廳、樓廳沿中軸線擺布,朝南的房子門樓多數不在中軸線上,往往偏東,成曲尺形。住宅都以大廳後的庫門作為內、外兩宅的分界線。大廳是外宅的中心,樓廳是內宅的中心,前者為重大禮儀和接待賓客之所,後者為宅主生活起居和藏嬌納閨之地。住宅廳堂大多為硬山式,有風火山牆,正脊都用磚瓦疊砌,做紋頭脊(屋脊兩端翹起做各種花紋)或哺雞脊(屋脊兩端做雞形裝飾)。大廳屋頂的山界樑上空處大多用山霧雲(斗拱兩旁的木板,雕流雲仙鶴,施彩繪)裝飾,以增美觀。在大梁兩端,架於升口,抱住桁條兩邊的雕花板,稱為抱梁雲。大廳內四界前往往築重軒,前為廊軒,後為內軒,前者尺度較小。

東村現存的清代建築講究雕刻裝飾,大型住宅木雕、石雕、磚雕三者齊全。木雕大多施於梁枋、棹木、門窗、戶闥。石雕多施於門枕、柱礎、磉石、垂帶石、御路、門窗框岩子的上檻等。磚雕廣泛用於門樓、照牆、門楣、牆垣。雕刻題材有人物、山水、花卉、禽獸、魚蟲、書法等等。人物以刻載崑曲和京戲傳統劇目中的故事為多,也有代表人們願望、寄託人們情思的神話傳說,還有打漁、採薪、牧馬、耕作、遊街、喜慶宴席、四時讀書、奕棋、群兒嬉戲等生活場景。花卉刻載種類繁多,最多見的有富貴的牡丹,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歲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蘭、竹、菊,多子的石榴,果紅葉綠的萬年青等等。動物中最多見的有龍、鳳、鶴、鹿、獅、猴、蝙蝠、喜鵲、鯉魚、鴛鴦、燕子、大象等,都是傳統的吉祥之物。書法一般與磚雕結合,有四字成章的字枋,前有題頭,後有落款,成橫幅狀,書卷氣息十分強烈,雖寥寥數字,卻寓意深遠,其含義多激勵後人、追念祖先、頌揚當世,平添許多風雅。此外,還雕有城門、轎子、銅線、錠升、聚寶盆、文房四寶等器物。山石林木多作為人物故事的襯景或作界畫中的點景。上述種種雕刻內容大多是互相穿插在一起,有機地組成畫面,而且力求討個吉利口彩,竭力反映宅主的情懷,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總之,有畫面出現,必有寓意,喜慶吉祥,戲劇典故,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東村現存清代的官紳第宅多數繪有蘇式彩畫,主要施於梁枋、脊檁,以建築部件為單位分成三段,左右兩段包頭內或畫聯珠,或畫箭絹、或畫荷花、或畫壽字,左右對稱。中段稱錦袱,極象是錦繡包袱包起來似的,其款式有方形、圓弧形兩種,尖角向上的為正包袱式,尖角向下的叫反包袱式(較少)。錦袱的尺寸沒有定格,均以部件體量而定。錦袱內所畫內容多種多樣,其中數古錢、兵器、工具、妝奩、毛筆、錦紋等用得最多。畫錦紋的襯托面稱錦地,不施彩色的襯托面叫素地,考究的錦地里畫折枝花、香草狀和各式錦紋,而普通的錦地只簡單地刷上一層青綠而已。常用的顏色以淺藍、淺黃、淺紅為主,色調柔和高雅。少數彩畫做瀝粉裝金,光彩奪目,富麗堂皇。彩畫在藝術上以清嘉慶前的作品為上乘,嘉慶後的較為草率,民國後日益衰落。

周邊景點

維善堂

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築。善堂位於東村西上13號,原稱源茂堂,始建於乾隆年間,建築面積700平方米。現存大門、門廳、門樓、樓廳、後樓等建築,除樓廳保持原貌,余均進行過改建。大門面闊一間,為將軍門式樣四抹頭邊框,上有門簪,下設方形門枕石,浮雕動物花卉,門垛頭福宇圖案。門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檁。樓廳面闊三間,進深十檁。後樓面闊三間,進深七檁。樓廳前磚雕門樓已毀。

凝翠堂

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築。凝翠堂位於西上84號,建於康熙年間,建築面積750平方米,現存兩進,據說磚雕門樓保存完好。

孝友堂

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築。孝友堂建於明代中期,建築面積450平方米,現存三進,內有古井一口。現在村民用磚擋上了前門,裡面用木樁撐起牆,看來架構出現傾斜。「孝友堂」的堂名出自《詩·小雅·六月》:「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比喻事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

敦和堂

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築。敦和堂位於東上105、107號,建於乾隆年間,建築面積200平方米,現存三進,大廳九架五開間,有磚雕門樓。敦和堂的堂名出自《禮記 樂記》:「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

紹衣堂

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築。紹衣堂位於東村西上33號,建於清早期,建築面積400平方米,現存三進。「紹衣堂」的堂名出自《書·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比喻承繼舊聞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堂中的磚雕門樓字牌已毀,依稀辨認似「樹滋濟美」,落款為春田周鍔,經查周鍔官至蘇州知府,號春田,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進士。善畫竹,尤精書法。嘗搜集范仲淹、文天群、方孝孺諸公手跡刻石。有聽雲山館詩鈔。《沅湘耆舊集、清畫家詩史》。

萃秀堂

萃秀堂位於東村東上62號,始建於乾隆年間,原建築有七進,占地約1100平方米。現僅存五進,有門廳、大廳、樓廳、後樓、客房、後樓,其間分別用牆門、天井隔斷成院。大廳面闊三間帶兩廂,進深九檁帶前後雙步廊。大廳前有磚雕門樓一座,原額中字牌處被改漆上「破舊立新」四個黑字。後樓兩幢,僅用一條夾弄間隔。兩棟樓均面闊五間帶夾廂,進深七檁。其後有附房五間。萃秀堂除門廳毀壞外,余均較完整。

徐家祠堂

東村徐家祠堂位於東村西側村口,大門面東,進門右折才是分布在南北軸線上的主要建築。原有門屋、前廳、大殿、後樓(享堂)四進,其間以兩座門樓,三個天井間隔,占地952平方米。現僅存前廳為原構建築,為清代建築,2005年公布為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築。

棲賢巷門

棲賢巷門位於東村大街中部。巷門是設置於街巷之端的一種公共安全防衛設施,在洞庭東、西山比較多見,常為防太湖盜賊而設。東村因漢初商山四皓之一的東園公隱居而得名,棲賢巷即是東園公隱居而經常由此出入、上山的一條街巷,巷門就在街巷的北端,為明代建築。1986年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並整修一新,2002年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巷門為磚木結構,面闊一間(2.15米),進深四檁(1.84米),略呈長方形。地坪高出街巷18厘米,四周施青石壓沿,中間小磚鋪地。柱礎為青石制,扁平而呈木質形,直徑31厘米,上部與柱相匹配。立柱四根,前柱高3.3米,柱身略呈梭形,柱頭有卷殺,置櫨斗,櫨斗高20厘米,四周刻海棠曲線。施雀替,支承脊檁。柱前出一擔梁及「丁斗拱」,挑起檐檁。前、後柱之間,以月梁和穿插枋相連結。後柱高2.38米,柱頭置櫨斗,承檐檁。月梁梁肩正中,施單斗只替承檁。後柱旁有門臼,可以裝門(已失)。前後柱之間高0.56米處,設坐板,供人休息。

敬修堂

敬修堂位於東村古村西側,在徐家祠堂以東,建於清乾隆十七年(1752),占地面積1866平方米,是西山現存最大的一幢古宅。創建人為徐聯習(1684~1753),字循先,號東村,是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儒商。從門間到雜間,前後共有六進,整個院落既有寬敞高大的廳堂,又有低矮簡陋的平房,平面布局合理緊湊,組合靈巧,錯落有致,美觀大方,是一處頗有欣賞、研究、實用價值的古建築。敬修堂產權為十餘戶共有,但只有1戶居住在內,2002年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學圃堂

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築。學圃堂位於東村西上48號,建於咸豐年間,建築面積250平方米,現存三進,但原住戶已搬走,門已鎖住。學圃堂的堂名出自《論語·子路》:「樊遲:請學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朱熹集註:「種蔬菜曰圃」,即學種蔬菜。比喻文人也要學習務農,才能更加全面。

參考來源

  1. 歷史文化名村-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東村 2019年7月29日 歷史文化名村-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東村 區域概況 東村位於金庭鎮的北端,東連太湖大橋,南接縹緲峰,西望雕花樓,正北是太湖的陰山和橫山。東村因漢初「商山四皓」之一的東園公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