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亞鉗蠍(Buthus martensii),國內分布較多的蠍子是東亞鉗蠍,通常是在農村飼養常飼養用做藥用,不作為寵物。身體一般可分為3部分,即頭胸部、前腹部和後腹部。頭胸部和前腹部合在一起,稱為軀幹部,呈扁平長橢圓形;後腹部分節,呈尾狀,又稱為尾部。整個身體極似琵琶狀,全身全表面為高度幾丁質化的硬皮。也有的把蠍體直接分為軀幹部和尾部2部分。近幾年由於蠍子價格不斷炒高,藥蠍,商品蠍,還有地域概念的沂蒙蠍,來打價格戰,其實以藥材角度來講,功能都基本一致.[1]

東亞鉗蠍

中文名稱:東亞鉗蠍

拉丁學名:東Buthus martensii

科目:鉗蠍科

目錄

簡介

千百年前它被人類封為「五毒之首」,若干年後它還只能在黑暗裡爬行,因為它怕光、怕水、更怕風……人類怒叱它的兇殘,它卻找不到機會說辨,因為自己的幼子也逃不出它的雙鉗。

東亞鉗蠍,是在我國蠍群中分布最為廣泛的一種。體型不大,只有成人拇指般大小。屬變溫動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冷血動物。蠍子自古被樹為五毒之首。是因為它天性兇殘狠毒,傳說母蠍會把剛出生不久的幼蠍吃掉,人們也常用蠍子比喻惡毒的婦人。加上醜陋的外表,可以說蠍子幾乎到了人見人打的地步。雖說被它蜇到的確疼痛難耐,叫人痛苦不迭;雖在一些地方把它視為不祥之物,讓人心存忌憚。但蠍的本性並不是我們潛意識中的那般貪婪,母愛也同樣洋溢在它身邊。

生物學特性

東亞鉗蠍屬節肢動物門類,原為野生,一年生一胎,後經人工養殖,通過保持一定的溫、濕度,促使鉗蠍正常生長發育,現一年可生二胎,它是一種珍貴的藥用動物。人工養蠍投資少,占地小(每平方米垛成立方可投放種蠍2000隻左右),業餘時間管理即可,室內外都可飼養。

東亞鉗蠍是冷血動物,本身是一種毒物,一般不會傳染病害,不用防疫,即使是由於干、濕、擠、壓等環境因素造成傷亡,有的蠍仍可製成藥材,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蠍子以黃粉蟲、蔬菜、果葉均可作飼料,在恆溫養殖(無冬眠養殖)情況下,飼養8-10個月為成蠍。按每隻蠍年產二胎,胎產子25-35隻,仔蠍長至成蠍需9個月,按商品蠍每隻0.4元計算,利潤十分豐厚。而當前市場需求大,野生資源越來越少,每克(干毒)國際市場價格高達1000美元,人工養殖東亞鉗蠍發展前景廣闊。

雌雄交配受精後經過卵化期,胚胎髮育期,約110天左右的時間以仔蠍形式分娩;幼蠍6次蛻皮後長為成蠍;食料以軟體多汁昆蟲為主:對溫度和濕度有正趨性,對強光與聲響、振動有負趨性;體內各種酶表現最大活力溫度是35-40℃。

根據蠍子對光線的負趨性,將蠍子長時間培育在陰暗的環境中,其活動覓食、交配、繁殖也就逐漸消除了晝夜節律的影響,根據蠍子對溫度的正趨性,長期使蠍子生長在溫度相對恆定的環境中。經過幾個世代的適應,蠍子的生長期由原來的三年進化為8-10個月。

生理習性

1、東亞鉗蠍屬於晝伏夜出的動物,性情較謹慎膽小且神經質,喜潮怕濕,喜暗懼怕強光刺激。喜群居,好靜不好動,並且有識窩和認群的習性,蠍子大多數在固定的窩穴內結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蠍窩內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處,很少發生相互殘殺現象。

2、蠍子有冬眠習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驚蟄以後出蟄,11月上旬便開始慢慢入蟄冬眠,全年活動時間有6個月左右。在一天當中,蠍子多在日落後晚8時至11時出來活動,到翌日凌晨2~3點鐘便回窩棲息。這種活動規律一般是在溫暖無風、地面乾燥的夜晚,而在有風天氣則很少出來活動。

3、蠍子雖是變溫動物,但它們還是比較耐寒和耐熱。外界環境的溫度在40℃至零下5℃,蠍子均能夠生存。蠍子的生長發育和繁殖,與溫度有密切的關係。氣溫下降至10℃以下,蠍子就不太活動了,氣溫低於20℃,蠍子的活動也較少,它們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溫度為25~39℃之間。氣溫在35~39℃,蠍子最為活躍,生長發育加快,產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溫度範圍內進行。溫度超過41℃,蠍體內的水分被蒸發,若此時既不及時降溫,又不及時補充水分,則蠍子極易出現脫水而死亡。溫度超過43℃時,蠍子很快死亡。蠍子活動、生長發育和繁殖與溫度密切相關,最佳溫度35~38℃之間。因此,我們在人工養殖蠍子時,必須注意掌握。

4、蠍子的生長、繁殖與外界環境的濕度也有密切的關係。在自然界野生的蠍子,如要久旱無雨,就會鑽到地下約1米深的濕潤處躲藏、隱蔽起來;當陰雨天氣,地上有積水,它們會爬往高處躲避。因此,在養殖蠍子時要十分注意飼料的水分以及飼養場地和窩穴的濕度。一般來說,蠍子的活動場所要偏濕些,而它們棲息的窩穴則要求稍乾燥些,這樣有利於蠍子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如果窩穴過濕,則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蠍子的蛻皮也十分困難;如果蠍子的活動場所過於乾燥,而且投餵的飼料中水分又不足時,也會影響到蠍子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還會誘發相互殘殺。

5、蠍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強光的刺激,但它們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陽的熱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長發育的速度,以及有利於胚胎在孕蠍體內孵化的進程。據報道和觀察,蠍子對弱光有正趨勢,對強光有負趨勢,但它們最喜歡在較弱的綠色光下活動。

6、蠍子對各種強烈的氣味,如油漆、汽油、煤油、瀝青以及各種化學品、農藥、化肥、生石灰等有強烈的迴避性,可見它們的嗅覺十分靈敏,這些物質的刺激對蠍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會致死。蠍子對各種強烈的震動和聲音也十分敏感,有時甚至會把它們嚇跑,終止吃食、交尾繁殖、產仔等。

生長概況

一般情況蠍子在野外生活,從仔蠍到成蠍約需4年時間;而在一南方和溫室飼養可大大縮短生長周期。

蠍子在野外生長一年中可分為生長期、填充期、休眠期和復甦期。

1、生長期:從清明到白露(約150-160天),這是蠍子全年中營養生長和繁殖生長最佳時期。

2、填充期:從秋分到霜降(大約40~50天),蠍子積極貯備營養,做好入蟄前的準備。

3、休眠期:從立冬到雨水(約120~130天),蠍子的生長發育完全停頓,處於休眠蜷伏、完全不吃不喝的狀態。

4、復甦期:從農曆的驚蟄到清明(大約30~50天),處於休眠狀態的蠍子逐漸開始甦醒出蟄活動。


溫室(南方)飼養蠍子,則可大大縮短生長周期。在食物豐富,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一般經8~10個月,仔蠍便可長為成蠍;母蠍在一年之中可以繁殖2次,從而基本上改變了蠍子的生長時間和繁殖周期。

食性:食料以軟體多汁昆蟲為主。


護理:對溫度、濕度有正趨性,對強光、聲響、振動有負趨性;體內各種酶表現最大活力溫度為35-40℃。蠍子雖是變溫動物,但其還是比較耐寒和耐熱。外界環境溫度在40℃至零下5℃,蠍子均能夠生存。蠍子的生長發育與繁殖,和溫度有密切的關係。氣溫下降至10℃之下,蠍子就不太活動,氣溫低於20℃,蠍子的活動也比較少,其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溫度為25~39℃之間。氣溫在35℃~39℃,蠍子最為活躍及生長發育加快,產仔和交配也大都在此溫度範圍內進行。溫度超過41℃,蠍體內水分被蒸發,若此時既不及時降溫,又不及時補充水分的話,則蠍子很易出現脫水而死亡。溫度超過43℃時,蠍子就很快死亡。蠍子活動與生長發育和繁殖與溫度密切相關,最佳溫度是35~38℃之間。因此,在人工養殖蠍子時,必須注意。蠍子生長、繁殖和外界環境的濕度也有密切的關係。在自然界野生蠍子,如果要久旱無雨,就會鑽到地下大約1米深的濕潤處躲藏和隱蔽起來;當陰雨的天氣,地上有積水,其會爬往高處躲避。因此,在養殖蠍子時要十分注意飼料的水分及飼養場地和窩穴的濕度。一般來說,蠍子活動場所要偏濕些,而它們棲息窩穴則要求稍乾燥些,這樣有利於蠍子生長發育和繁殖。如果窩穴過濕,則易受到微生物侵害,蠍子蛻皮也十分困難;如果蠍子活動場所過於乾燥,而且投餵的飼料里水分又不足時,也會影響到蠍子正常生長發育,甚至還會誘發相互間殘殺。蠍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強光刺激,但它們也需要一定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陽熱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長發育速度,以及有利於胚胎在孕蠍體內孵化進程。據報道和觀察,蠍子對弱光有正趨勢、對強光有負趨勢,但它們最喜歡在較弱綠色光下活動。蠍子對各種強烈氣味,如油漆和汽油、煤油、瀝青及各種化學品及其農藥、化肥、生石灰等有強烈的迴避性,可見它們嗅覺十分靈敏,這些物質刺激對蠍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會致死。蠍子對各種強烈的震動與聲音也十分敏感,有時甚至會將它們嚇跑,終止吃食和交尾繁殖、產仔等。

生命周期

蠍子的一般壽命大約8年左右,而繁殖產仔期約有5年左右。按生長發育階段為分為1-7齡蠍、孕產蠍。其中1-7齡蠍的年齡不是按年度計算,而是按脫衣次數計算。在溫室條件下仔蠍的4天左右可長到1~2齡;50天左右可長到2~3齡,105天左右可長到3~4齡;160天左右可長到4~5齡;215天左右可長到5~6齡大約;280天左右可長到6~7齡。

研究成果

實驗室進行了東亞鉗蠍的毒素組學研究,在蠍毒素學研究領域已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7篇,其中27篇發表在國際SCI源刊,已躋身於國際毒素研究前沿。構建了一個高質量的東亞鉗蠍毒腺細胞cDNA文庫,運用分子生物學手段成功地從該cDNA文庫部分克隆子中篩選到100多條蠍毒素全長cDNA序列,其中80餘條是新的蠍毒素基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這有效地保護了我國東亞鉗蠍的毒素基因資源,為我國傳統毒素藥物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開闢了新途徑。對東亞鉗蠍的毒素基因進行了分析和歸納,發現了它們具有相似的前體和基因組織結構。進化分析揭示這些毒素基因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祖先基因。而它們所編碼的蠍毒素多肽包括鉀通道阻斷劑、鈉通道調節劑、氯通道抑制劑、抗菌肽、抗癲癇肽等。這些數量眾多和功能趨異的基因表明蠍毒素具有顯著的生物多樣性特徵。進一步研究發現了在東亞鉗蠍中蠍毒素基因存在多態性以及多拷貝,從而在分子水平上闡明了蠍毒素生物多樣性的機理:祖先基因通過複製和突變、缺失或插入,產生了數量眾多和功能趨異的蠍毒素基因超家族。成功地建立了蠍毒素多肽的表達和純化系統,對一系列有理論研究意義和醫學藥用價值的蠍毒素基因進行了表達和純化,獲得了高純度的有生物活性的重組蠍毒素蛋白,為大規模開發和應用蠍毒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採用單細胞膜片鉗技術鑑定了重組蠍毒素蛋白的離子通道調節功能,並進一步在動物水平上對重組蠍毒素的生物學功能進行了鑑定。綜合運用生物統計學、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計算機模擬新技術,採用氨基酸殘基定點突變的方法對蠍毒素基因進行定點突變,利用單細胞膜片鉗技術,揭示了蠍毒素與離子通道相互作用的功能氨基酸殘基及其在空間的分布,闡明了蠍毒素與離子通道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從空間結構水平上發現了蠍毒素採用不同活性表面與離子通道相互作用,在蛋白質空間結構水平上解釋了蠍毒素的生物多樣性,加速了蠍毒素作為離子通道調節劑的分子設計和藥物研發。

東亞鉗蠍基因組已完成測序:為了探討蠍子長期生存及適應模式潛在的遺傳特徵,研究人員對東亞國家數量最多的物種:東亞鉗蠍進行了基因組測序,預測其中包括了32,016個蛋白質編碼基因。儘管東亞鉗蠍看起來進化保守,然而相比於經歷各種不同形態和生理學改變的昆蟲,東亞鉗蠍發生了更大的基因家族更新,表明蠍的分子進化與形態學進化相互分離。基因家族擴增富集於一些基礎代謝通路、信號傳導通路、神經毒素和細胞色素p450,以及共有及蠍譜系特異性基因家族之間擴增呈現出的不同的動態,揭示了蠍長期適應的機制。基因組及轉錄組分析進一步證實了這些重要的遺傳特徵與捕食、夜間行為、進食與解毒作用相關。


參考來源

  1. [1],56寵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