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丛树海,男,汉族,1957年8月生,山东威海人,经济学博士,财政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2]。兼任: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财政学,社会保障学。

丛树海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出生 1957年8月
山东威海
国籍 中国
母校 上海财经大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财政扩张风险与控制》《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系问题研究》

目录

基本信息

丛树海,男,汉族,1957年8月生,山东威海人,经济学博士,财政学教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兼任: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财政学,社会保障学。

个人经历

1995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和管理学院访问进修;

2000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管理学院访问教授;

200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访问进修。

相关信息

丛树海教授谈“构筑中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

2013年4月13日下午,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团委、校研会主办,财政税务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63期“文澜大讲堂”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丛树海教授。讲座主题为“构筑中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杨灿明教授到场并主持讲座,我校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讲座。

丛树海教授首先以公共财政在我国的历史发展概况为切入点,简要阐述我国从七八十年代开始构建“建设性财政”,到九十年代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催生出我国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丛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上海财经大学的财政学者在这一领域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具体阐释了构建以“发展财政、民生财政、法制财政以及绩效财政”四种财政为主线和核心内容的公共财政研究成果。

丛教授指出,发展财政是指构建具有可持续增长潜力的财政收入体系,这需要从改善税源结构、优化税制结构、调整税负结构三方面来实现财政收入模式增长的转型。民生财政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构建用之于民、优化分配以及适合社会发展的财政体系。丛教授谈到,当前我国存在行政性支出规模增长太快,区域以及城乡的经济建设支出结构不合理,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较低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便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同时,丛教授提出关于构建法制财政和追求绩效、评价绩效以及推进绩效的公共财政体系的政策建议。

---丛树海: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保障改善民生---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财政支出工作,通过加大支出力度和调整支出结构等具体举措,为保障改善民生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过快、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以及支出监管没有到位,我国财政支出政策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为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迫切需要适度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切实强化财政支出监管,力争在优化支出结构基础上,真正把民生财政做大做实。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国务院和财政部早在本世纪初就提出,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改善收入分配差距,但数据显示,10余年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这既表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虽然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但其作用是有限的,也说明只靠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单兵作战”很难达到预期目的,需要与税收制度和其他分配制度协同发力。

研究认为,在财政支出结构确定之后,从支出发生到支出对象实际受益之间仍存在多种影响支出实效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体制、管理和考核等方面,而其中财政支出管理则是一项关键因素。财政管理过程实质上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过程,所以财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财政职能作用的效果。从目前情况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效果之所以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个重要原因是众多财政支出监管措施未能落实到位,从而使支出方向发生偏差,导致支出绩效大打折扣。因此,在支出结构既定情况下,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的能动作用,必须努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通过增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来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一是要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管理,通过公众参与预算审查,决定重大预算项目和重大预算内容,将预算纳入公众监督轨道,使预算更好地体现公众意志。二是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通过财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协同管理,保证财政资金按预算计划划拨到既定项目,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三是要逐步增加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范围和力度,并将财政支出绩效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内容。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