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丙安古鎮

中文名;丙安古鎮

地理位置;貴州省赤水市丙安鎮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7:30-19:00

著名景點;紅一軍團紀念館、古寨門、

丙灘渡、懸空吊腳樓群等景點

所屬地區;赤水市

丙安古鎮位於赤水市中南部,東與葫市鎮接壤;南與兩河口鄉相連;西與復興鎮共界;北與旺隆鎮相鄰,赤水河依畔而下,習赤公路至東向西穿境而過,是赤水聯接黔中各地的必經之路。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貴州省歷史文化名鎮, 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地之一,以丙安古鎮為中心的丙安風景名勝區是赤水八大景區之一。

丙安古鎮自古以來為川鹽入黔著名驛站和商品集散地,被專家學者譽為"明清建築與歷史的活化石",具有"千年軍商古城堡"之美譽。

目錄

序言介紹

丙安,古稱丙灘。因位於赤水河中游川黔聞名的大險灘,丙灘而得名。早在商殷時期,這裡就有古人漁獵的蹤跡,距丙安古鎮10公里的馬鞍山大型東漢古崖墓群。

明朝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朝廷實行"改土歸流"政策之後,丙灘場首次設立行政區劃,系縣治下的河西里第一甲。丙灘場這個地名,也才首次見於史書。

自清乾隆年間赤水河進行大規模治理後,丙安更是成為赤水河航運最繁榮的水陸碼頭,乃中國西南滇、川、黔三省地區往來鹽船和商家必經的夜泊之地,,其時沿岸酒肆和釀酒燒坊林立,商賈如雲。

1935年1月,紅軍四渡赤水時,紅一軍團第二師和師團部曾在丙安紮營,保證紅軍順利一渡赤水,取得了戰略性的勝利。

2005年,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旅遊局等十三部、委批准丙安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地,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丙安紅一軍團紀念館已成為紅一軍團在全國唯一的紀念館

2006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2008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因丙安鄉行政區建制為鄉,故丙安古鎮為歷史文化名村)。[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丙安村位於赤水市中南部,東與赤水市葫市鎮接壤;南與兩河口村相連;西與復興鎮共界;北與旺隆鎮相鄰。全村轄三個小村和一個社區,丙安村域面積134.2平方公里,村莊占地面積8018.64畝,丙安村經度:105°47′-105°55′,緯度:28°21′-28°31′。

氣候

丙安村氣候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季風氣候特徵,夏季炎熱,冬季溫暖。夏季多伏旱,初夏、晚秋多陰雨,降濕劇烈。本地區具有立體氣候和地區差異明顯的氣候特點。有"十里不同天"、"山下桃花山上雪"之說,年平均氣溫18.1℃,最高溫度42℃,最低溫度-2℃,總積溫6606.5℃。年均降水量1286.3毫米,年均日照1297.7小時。中山地區日照長,山林、峽谷地區日照較少。境內林區地方,空氣濕度高,年均空氣溫度在83%左右,一年中,10月最高達91%,最低6月在69%左右。境內無霜期長,300-340天/年,霜期一般在15天左右。

地形地貌

丙安地處赤水市中南部,沉積湖盆特徵--懶蟆石,地層為河湖相沉積的紅色、紫色泥岩、粉沙質頁岩及砂岩。丙安地理坐標為105°47′-105°55,北緯28°21′-28°31′。赤水河和習赤公路由東向西穿境而過。地貌呈一谷、二梁、六溝的河谷中高山地。

土壤

丙安境內土壤成土母質多為侏羅系或白堊系、紫色系和紫色泥岩等,岩組物理風化速度快,經沖刷而成的土壤多為殘積母質,坡積母質和沖積母質。坡頂、坡腰為殘積母質發育的幻年性土壤,土層淺,熟化度低,沖積母質在河谷一級階地上有零星分布,土壤多為中性和微酸性土,砂壤比例大,膠體品質差,緩衝性小。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低,特別是旱地土壤,但高海拔地區要高於低海拔地區。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止2014年,丙安村域面積134.2平方公里,村莊占地面積8018.64畝,森林面積164010畝,森林覆蓋率81.56%。楠竹林50569畝,雜竹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河谷地區2萬餘畝,成為赤水年產20萬噸紙漿廠原材料基地之一。

生物資源

截止2014年,丙安境內植物主要有木本植物和禾本植物兩大類,有種子植物80科216屬38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水杉兩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6種,銀杏、杜仲、福建柏、鵝掌楸、紫荊樹、荔枝;三級保護植物14種,楨楠、黃柏、半楓荷、黃蓮、紅椿、穗花杉、龍眼、紅花蓮、紅豆杉、楠木、天麻、八角連、扇蕨,此外,赤水蕈樹、小黃花油茶屬省級保護植物。動物種類繁多,有141種,還有很多珍稀動物,有雲豹、岩鷹、獐子、飛虎、毛冠鹿、貴州小頭蛇等。

相關視頻

走進丙安古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