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世 間 的 流 浪 者

《世間的流浪者》是英國詩人珀西·比希·雪萊於1820年所作的一首詩歌。這首詩全詩都沒有在寫人,但是所指的卻都是人——追求自由和光明,不知疲倦,永不停止的流浪者。詩人歌頌了流浪者堅持的勇氣,堅定的信仰,同時又展現了他們旅程的孤獨,心靈的疲憊。這首詩形式精緻小巧,語言優美和諧,在短短的一首小詩中蘊含着詩人的豐富情感;詩中大量使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把詩中出現的意象變形加工,顯現出一種非常態的審美效果。

目錄

作品

世間的流浪者
告訴我,星星,你的光明之翼
在你的火焰的飛行中高舉,
要在黑夜的哪個岩洞裡
你才折起翅膀?
告訴我,月亮,你蒼白而疲弱,
在天庭的路途上流離飄泊,
你要在日或夜的哪個處所
才能得到安詳?
疲倦的風呵,你飄流無定,
象是被世界驅逐的客人,
你可還有秘密的巢穴容身
在樹或波濤上?
[1]

賞析

雪萊的詩歌節奏明快,音調和諧,含蓄委婉,體現了詩人追求自由,追求光明的抱負,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這首詩雖然不如《西風頌》《阿波羅之歌》等作品那樣具有宏大的氣勢和澎湃的激情,但是卻勝在形式精緻小巧,語言優美和諧,在短短的一首小詩中同樣蘊含着詩人的豐富情感。

在這首詩中,大量使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把詩中出現的意象變形加工,顯現出一種非常態的審美效果。星星如飛鳥般具有了翅膀——「光明之翼」,月亮「蒼白而疲弱」具有人性化病態美,而「疲倦的風」則被比喻為「被世界驅逐的客人」。這三個意象是以排比的方式出現的,而它們也經歷了一個由內隱到外顯的敘述過程。首先出現的星星,它初步擺脫了物化特徵,具有了生命的動戚,它在火焰中飛行,尋找着光明。第二節詩中出現的月亮開始具有人的特性,蒼白而疲弱的月光正如人的臉龐,顯示流浪旅程的困頓和疲倦。最後出現的風,則明白地被比喻為「被世界驅逐的客人」,孤獨地在世間流浪。星星的晝伏夜顯,月亮的東井西落,以及風兒的漂流無定,它們都是永不停歇,永無休止的。它們都是在世間流浪,重複、疲倦卻又無法停止。這樣,敘述者就把三個各不相關的意象巧妙地納入到同一範疇,使它們具有了相同的特質——孤獨、疲倦、尋找一個可以棲息的港灣。

這首詩全詩都沒有在寫人,但是所指的卻都是人——追求自由和光明,不知疲倦,永不停止的流浪者。詩人歌頌了流浪者堅持的勇氣,堅定的信仰,同時又展現了他們旅程的孤獨,心靈的疲憊。這首小詩告訴人們:追求自由和幸福之路是艱苦和孤獨的,儘管光明並非近在眼前,但是人們卻應該努力地堅持下去。

作者簡介

珀西·比希·雪萊(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國浪漫主義民主詩人、作家,第一位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散文隨筆和政論作家、改革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 ,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頗深 。

雪萊生於英格蘭薩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漢,12歲進入伊頓公學;1810年進入牛津大學;1811年3月25日由於散發《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學開除;1813年11月完成敘事長詩《麥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兩部重要的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倩契》,以及《西風頌》;1822年7月8日逝世。

雪萊是英國文學史上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一,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 ,與喬治·戈登·拜倫並稱為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雙子星座」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