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

整个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世界近代史

外文名称 Modern World History

起始时间 16世纪

截至时间 1914年7月28日

含义

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手工工场时代

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原工业化阶段)(16~18世纪):

(1)世界近代史始于16世纪,以16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的是生产力标准。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虽然早在14和15世纪,在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到16世纪才形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诸如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的兴起尼德兰革命等,都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体表现。再者,正是从16世纪开始,世界才改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联为一个整体。

(2)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手工工场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主流。首先从农业看,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动摇。英、法的农奴制在14、15世纪已经瓦解,货币地租盛行,农业商品化进程加快,都是其具体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发展起来。英国出现圈地运动,租地资本家办起的牧场和农场,成为典型的农业资本主义经济。法国的富农经济则是一种小农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普鲁士的容克农庄也成为有着浓重色彩的资本主义农场。

16~18世纪,手工工场在西欧有了迅速的发展。英国的呢绒业最为典型。海外贸易长足进步,海外贸易垄断公司(如东印度公司)陆续建立。18世纪,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这一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尚未完全分开。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和金融资本占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大特点。

此时非欧洲地区的中国和日本等国也呈现出一些现代化的气象,但是不及欧洲现代化充分,总体上仍然是古代社会。中国的国力仍然强大,(比起欧洲单个国家具有优势,但在1735年综合国力被英国超过)。

世界近代史蒸汽时代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工业化的开始(18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世纪中期)


(1)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扩展

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大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使人类开始脱离长久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迈向工业化、技术化、城市化的工业社会。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扩展到法国、美国,随后是德国、俄国、日本。而各国工业革命主要是从英国引进机器进行的。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特殊地位,使它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世界工厂”。

(2)工业革命的后果和影响

工业革命促成了生产力的大发展,至此欧洲国家经济规模居世界首位,对社会起了巨大的改造作用:

①以农业和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农业文明)向以工业和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工业文明)转变;

②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工业资产阶级将成为新的执政者;

④出现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潮流;

⑤殖民扩张加强,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至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世界近代史电气时代

工业化的完成,资本主义高速发展(1870年至20世纪初):

(1)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出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它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两大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先进工业国的产业结构,使它们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

(2)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生成力的惊人发展,汽车、电力、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中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于是垄断组织(超大规模企业或大型企业群)应运而生,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工业大国就是有力证明。

(3)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与不平衡性

1870年以后的三四十年是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各国发展不平衡,美、德最快、英、法相对缓慢,俄、日自身比发展迅速、横向比相对落后。20世纪初,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

工业化时期亚非拉地区的中国和埃及等国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也进行了一些工业化举措,如中国的洋务运动和埃及的阿里改革,只是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够挽救国家命运,民族独立仍任重道远。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在手工工场时代发生的革命,主要有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客观使命是推翻封建制度,解决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确立治国基本原则的问题。在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是领导者,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经过革命诞生了荷、英、美、法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少数国家开始确立。但这一时期封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拿破仑帝国灭亡和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就说明了这一点

法、俄、普、奥诸国的改革

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化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改革。改革是由原统治者推行的,以富国强兵目的,如法国路易十四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及奥地利的改革。这些改革的共同内容是加强中央集权,推动重商主义政策。在手工工场时代,虽然还没有哪一个国家通过改革的道路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但上述改革无疑是以改革方式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早期形态。

世界近代史19世纪20~70年代的改革与革命

(1)概况:在工业革命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精神鼓舞下,19世纪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

主要有:

①20-30年代的革命和改革:如希腊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独立战争,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2年英国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等。

②1848年欧洲革命:它典型地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特点,革命的任务不像早期那样只是反对封建制度,而是还要反对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上层建筑。在革命规模最大、取得成就也最大的法国,就完全是为了推翻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另外,民族主义因素在这次革命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德意志、意大利革命都以争取国家统一为主要任务,东南欧的革命则属于民族独立运动。

③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④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德、意的统一,基本上是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的。统一之前,意大利的撒丁王国已经由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意志的普鲁士等邦国也是如此。统一后,这两个邦国的制度也分别扩展到全意大利和全德意志。统一的完成标志着两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⑤俄、日的改革: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日本发生倒幕战争和明治维新,过渡到了资本主义。

(2)结果

通过19世纪的改革和革命、俄、日、德、意、奥一系列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等原有资本主义国家也变革了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上层建筑,70年代初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与封建主义势力相比,资本主义势力已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基本定型

(1)两种政治模式及其成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各主要发达国家跨进了工业社会。工业的大发展和垄断集团的形成改变着社会阶级结构,分化组合成各种利益群体,人的素质、公民意识明显提高。因此,国家的协调职能加强,在政治上必须推行更加民主化的政策。于是公民参与、政党政治、议会民主、自由竞选、胜者掌权这样一种政治上的模式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成型了。但是,从美、德、英、法、俄、日这6个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来看,形成政治民主化模式的,只有美、英、法3国,而德、俄、日则采取了专制主义的手段来协调社会矛盾和稳定政局。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同,原因是美、英、法都是经由资产阶级革命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旧制度、旧传统的冲击和改造较为彻底;而德、俄、日等都是经由改革进入近代社会的,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2)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然改变主要大国间实力的对比,从而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在这一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扩军备战,终于把人类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近代史民族解放运动

(1)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美国与拉美结局不同。

(2)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革命风暴: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发展不平衡,亚洲、拉美出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中国与墨西哥成果突出),印度出现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而非洲仍多属于旧式的武装斗争。

世界近代史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1)19世纪中期社会主义运动成为历史潮流: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2)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①特点是以经济斗争、合法斗争为主,组织性大为加强;②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和列宁主义诞生是突出成果。

世界近代史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16世纪-18世纪中期)

(1)焦点: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

(2)表现: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打败荷兰,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打败法国,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世界近代史维也纳体系与英国霸权地位的巩固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拿破仑与反法同盟的战争:法国的崛起威胁英国霸权,从18世纪末起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

(2)维也纳体系:拿破仑帝国覆亡后,由英、俄、普、奥操纵,按欧洲均势原则与维持欧洲封建统治的宗旨而建立。其原因是旧势力的过于强大。其瓦解是必然的(潜伏三大矛盾,逆流难持久),经过希腊独立、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而瓦解。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1)普法战争(1870-1871):普鲁士打败法国,统一的德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2)两次局部性的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1898)、日俄战争(1904-1905)。

(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在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中,法德、俄奥、英德矛盾尖锐,形成三国同盟(1882)和三国协约(1907)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05 - 1433郑和下西洋(促进局部全球化交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故列入)

14世纪起明朝海禁,直至清朝1840年方取消

1453 君士坦丁堡之战,征服者默罕默德攻克君士坦丁堡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世纪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

1517 冷酷者塞利姆征服开罗,逊尼派伊斯兰世界基本统一

1520-1570西欧宗教改革

1538普雷韦扎海战后,奥斯曼帝国夺取地中海霸权

1487—1522新航路开辟人类世界范围内联系从此开始(资本主义兴起:意大利北部城市)

发展最快地:英国(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沿岸)

1568-1582织田信长称霸日本(鼓励新经济因素成长故列入)

1571 勒班陀海战中奥斯曼帝国战败

1572-1582张居正改革(包含鼓励资本主义萌芽的先进举措故列入)

1588 英西海战中西班牙帝国战败

1600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639 苏格兰人民发动起义——导火线←查理一世强制推行“国教”

1640—168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清教徒革命)

1642—1648作战双方:国王军与议会军 最初胜利:马斯顿荒原战役 决定性胜利:纳西比战役

1660 英国查理二世复辟

1681-1796 康乾盛世,中国国力空前强盛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英资产阶级迎威廉·奥伦治为王

1689 《权利法案》颁布 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699 《卡洛维茨和约》签订,世界东西力量格局改变

1703—1730 奥斯曼帝国进入郁金香时代,东方世界首次开始学习西方

17世纪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7世纪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

17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765—1840 英国工业革命

1765 开始标志:手摇珍妮纺纱机发明与使用(近代意义上第一部机器)

1775—1783 美国独立战争

1773 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线

1774 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

1775 列克星顿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武装反抗英殖民统治

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I)组建议会军,即北美十三州建军 (Ⅱ)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Ⅲ)通过《独立宣言》

1776.7.4 建国文件《独立宣言》通过 (美国独立日)

1777 美国转折性战役:萨拉托加大捷

1781 美国决定性战役:约克镇战役

1783 英美在巴黎签订《巴黎和约》: 1.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划定以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土地为美国领土

1785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7 《1787美国宪法》(费城制宪会议):A.采取联邦制 B.以联邦政府为中央政府 C.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组成

1789—1794 法国大革命

1789.7.14 法国大革命开始标志: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1789—1792 法国大资产阶级掌权

1789.8 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1791 颁布《1791年法国宪法》

1792 法国打击普奥联军 主要战斗:瓦尔米大捷

1792.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2—1793 吉伦特派当政 宣布法兰西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1793 处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1793—1794 法国雅各宾派当政 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马拉、丹东

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法国

1794.7 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的标志) 热月党人当政(1794—1799)

1799.11 法国雾月政变 (拿破仑取代“热月党人”上台执政)

1799—1815 拿破仑统治 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5)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末期塞利姆三世进行“新秩序”改革,拉开了东方国家的改革序幕

1804 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典》、《拿破仑法典》)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海地宣布独立

1805.12 奥斯特利茨大捷(俄奥联军)

1806 耶拿战役(普)

1807 [美]富尔敦——汽船

1810 法国几乎控制整个欧洲大陆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2 转折点:博罗迪诺会战(法国进攻俄国失败)

1813 莱比锡战役(英、俄、普、奥反法同盟)

1814 路易十八复辟(第一次)[英]斯蒂芬逊——火车

1815 滑铁卢战役(比利时)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815.3—1830.7路易十八复辟(第二次)

1825 最早铁路:利物浦→曼彻斯特 ,英发生资本主义第一次经济危机 ,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活动

1830.7 法国七月革命(法国人民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新国王:路易·菲力浦

1830 希腊独立,开启了欧洲的独立浪潮

1831—1834 法国里昂两次纺织工人起义

1832 英国议会改革选举制,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

1839 奥斯曼帝国坦志麦特改革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44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6 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 建议正义者同盟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1848.2 马克思主义创立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欧洲革命

1848.2 二月革命 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2——1852)

1848.6 六月起义(法国巴黎无产阶级要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临时政府)

1852—1870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改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为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3 日本黑船事件

1854—1856 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对阵土、英、法 目的:争夺黑海海峡控制权

1854 《日美亲和条约》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1861-1895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起步

1861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861.4—1865.4美国内战 导火索: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3.1.1 美颁布《解放黑奴宣言》

1863.7.3 美葛底斯堡战役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4—1871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

1864 普丹战争 地位:普鲁士统一战争开始标志

1866 普奥战争(德意志内战) 决战:萨多瓦之战

1864—1868武装倒幕(日本内战)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68—1873 明治维新 目的:建立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

1870 第二次工业革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向有垄断特征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人类从“蒸汽时代”转变到“电气时代”,资本开始集中

1870.9.4 巴黎人民“九四革命”结束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1871普法战争主要战役:色当战役(1870.9)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1.18 建立德意志帝国(凡尔赛宫镜厅)

1871.3.18 巴黎人民“三·一八”革命,赶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巴黎公社

1871.5.21—28 “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被镇压(拉雪兹公墓)

1876 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德国人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

1879 美国人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使人类大放光明

1881-1899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2 美国人爱迪生发明发电机

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1879首先订立德奥同盟条约)

1886.5.1 (纽约)芝加哥工人大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

1888 德国人赫兹发现电磁波,德国“大陆政策”→“世界政策”

1894 甲午中日战争

1898 戊戌变法

1895 意大利马可尼,俄国波波夫发明无线电(电报)

1898 美国吞并夏威夷;发动美西战争

1899 美国向中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

1889美国第二国际建立,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活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1894 美国成为工业世界第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国家排名:美德英法日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美日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越南的统治

1901 大棒政策,金元外交(西奥多·罗斯福)

1903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欧洲联盟建立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07 三国协约形成:英国(核心)、法国、俄国(1892法俄缔约)

1910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1910-1917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1 辛亥革命,次年清帝退位

1912—1913 两次巴尔干战争,欧洲民族主义达到顶峰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

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人在萨拉热窝暗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

世界近代史1648年说

这是传统的观点,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一段论述,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指出:“1648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两次革命

不仅反应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应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历史发展的事实也说明,把英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有充分理由的。

第一,在政治上,英国革命宣布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国家原则,推翻了流行于欧洲2000多年的“神圣王权”,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体、议会政治和两党政治为特征的新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为后来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所效法,而英国革命所表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也在后来历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了证实。

第二,在经济方面,英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英国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且使欧洲其他国家也受其影响,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第三,在意识形态方面,英国革命中和革命后所产生的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尤其重大。英国革命促进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文化史上,准备了“启蒙”时代。

最后,英国自革命后至近代末期,始终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世界近代史从英国革命开始,许多问题的根源便容易明白。

世界近代史尼德兰革命说

这种观点认为,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因此,要确定它的开端时间,必须先确定开端的标准,那么什么是开端的标准呢?他们认为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第一,研究资本主义的产生,必须发端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时机,不能提前也不能推

后。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基础,它在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资本主义开始的世纪,集中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水平和要求。

第二,在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世纪,选定一个能够集中地反映该时代本质和主流、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有较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因为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只有通过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表现出来。资产阶级革命的首次成功,自然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重大路标。

第三,世界近代史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在确定它的分期标准时,必须牢固树立以近代世界为一全局、整体的观念,不能任意割裂和取舍。只有把上述三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地综合考察,才能正确地认识近代世界历史的开端。根据这样的标准,毫无疑问,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6世纪是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世纪。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始,意味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从封建主义形态过渡到资本主义形态的剧烈变革时期。封建关系瓦解,资本原始积累加速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出现及其与封建制度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的斗争,构成了它的基本特征。尼德兰16世纪的历史,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代开始时的基本特征。16世纪的尼德兰,以其发达的工商业传统,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时,尼德兰的工业进入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初级阶段,在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和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经济的出现是并行的。在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原来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主阶级分化瓦解,从中分化出一部分人从事资本主义的经营活动。主要由商人、包买商、手工工场主、农场主组成的城乡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其中商业资产阶级占首要地位。他们的阶级利益与统治尼德兰的西班牙人及其封建制度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形成,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场公开的资产阶级风暴席卷而来。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尼德兰的孤立现象,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都程度不同地有类似的变动,只不过尼德兰这时走在欧洲的前列,代表这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方向罢了。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反对西班牙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正确认识尼德兰革命的性质,客观评价其历史地位,是它能否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关键。在尼德兰革命前,统治尼德兰的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西班牙,这是一个封建国家,它竭力维护封建制度,扼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是欧洲封建势力的主要堡垒。16世纪的尼德兰是资本主义最发达,新教思想最活跃的地方,西班牙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奴役被压迫民族的政策使得尼德兰成为欧洲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集合点,正在形成中的尼德兰民族,最终选择了推翻西班牙封建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道路。这场革命的发动者和主力军是城市平民、农民和渔民,领导者是以商业资本家为主体的资产阶级和贵族反对派,主要打击对象是西班牙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尽管16世纪尼德兰的资本主义各种关系尚未完全成熟,但这场革命具备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特征,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本质上有很多共同点,如:这两次革命都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初期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同封建制度的存在已经不相容了;这两次革命都披着宗教外衣;两国的资产阶级都没有与人民结成联盟,而是与一部分贵族结盟,充当领导者,使革命具有保守性和妥协性;这两国产生的新政权,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和部分贵族的联合专政;而且,革命成功后,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扩张道路。尼德兰革命的意义和对欧洲各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经济方面,这个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力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在政治上,它一方面打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封建霸权,同时在破坏封建国家机器,建设资产阶级政权方面首次作了成功的尝试。同时,世界近代史的对象和任务是既要研究清楚一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资产阶级革命史的事实及规律性,同时还必须把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察,从不同时期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和个性中,研究整个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地位、作用等。尼德兰革命自然是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综上所述,16世纪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应该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世界近代史19世纪说

这种观点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把欧洲近代上限视为世界近代上限,但由于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两个上限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欧洲近代史始于15世纪,世界近代史则始于19世纪。世界近代史到来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产业革命极其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范围传播能力的形成,是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由于这一切,占世界人口80%的亚、非、拉各大洲,便在19世纪进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阶段。从而,以往欧美范围的区域性的近代史,在19世纪扩展成为真正的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15世纪的下半叶,是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史的转变期,到16世纪初,欧洲即正式进入近代史阶段,但直到18世纪末,整个世界并未进入近代史阶段,这一时期,实际上只是世界近代史到来的准备期。因为,

第一,以1640年的英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既是对马克思的一种误解,也是缺乏世界性眼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在阐述英法革命的意义时,明确将英国和法国革命称作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第二,从17世纪起,世界上进入近代史阶段的区域有所扩大,但这种扩大仍是局部的,而不是全球性的;

第三,从16世纪到18世纪,是欧洲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工场手工业,因其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所以不可能,也没有被欧洲各国在其掠夺性的国际贸易中带到世界各地;

第四,16至18世纪,是世界近代史到来的必不可少的准备阶段。所以,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这是世界从前资本主义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完整过渡期,是世界近代史的真正上限。在这一时期,一方面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仍在继续,其资本主义社会也在向上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和面积大多数的亚、非、拉各大洲,都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历史时代,因而,整个世界也就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即进入了近代史的历史阶段。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提出了世界近代史相对上限的概念。所谓相对上限,就是那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将新旧两个时代区分开,但又不能完全区分开的上限。他们认为,在19世纪的范围内,世界近代的相对上限有三个。1.19世纪初,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初步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英国的机制工业品开始倾销到拉美各国以及亚洲和北非的一些国家,使上述广大地区进入了自己的近代史阶段;第二,1825年英国解除了禁止机器出口的禁令,标志着近代大工业生产力已开始逐渐具备了直接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能力。这时,近代史的世界性,已经初步形成。2.19世纪中叶,这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基本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完成或迅速发展,使得西方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传播,世界市场已经基本上形成。第二,西方的机制工业品,已经倾销到世界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开始产生或初步地发展了自己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这样,除了亚、非一些地区外,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代,世界近代史的历史阶段,已经基本到来。3.19世纪末,这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完全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经过第二次产业革命,西方的大工业生产力已完全具备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能力,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已开始进入新质的发展阶段;第二,资本输出已经具有了重要意义,它“加速了最落后的国家里的资本主义发展”,全球大部分落后国家均已进入了近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时期;第三,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形成,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世界近代史阶段,也完全到来。近代史结束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世界近代史1500年说

如今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是世界从地区隔绝走向统一整体的历史,而正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逐渐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一体;世界历史近代与古代的分期断限,应该以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因此,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

备注:中国中学教材中普遍采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这一观点。

1914 马恩河战役双方:德与英法(德国发动)

1915 加利波利海战双方:土与英(英国发动)

1916 凡尔登战役 双方:德与英法(德国发动)

1916索姆河战役 双方:德与英法(协约国挑起)

1916日德兰海战 双方:英德

1917.3 俄国二月革命

1917.4 美国参加一战,增强了协约国力量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日子

1917—1922 苏俄(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1922年开始叫苏联 1922.12—1991.12.25

1918 德、奥、土等国相继投降,德国代表在康边森林签署停战协定(11.11)

1918 德国发生十一月革命,德意志帝国被推翻,威廉二世逃往国外

1918—192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初政策)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共产国际建立

1919.1-6巴黎和会

1919 《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1919—1920 巴黎和会:一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处理战败国的会议

1919-192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920 国际联盟建立

1921 《四国条约》目的:拆散英日同盟; 结果:美国达到了目的

1921—1922 华盛顿会议:一战后美国召集的九国会议(美英法日中)

1921—1927 新经济政策(后来政策) 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1922 《九国公约》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海军协定》)

1922.10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苏联成立

1925.10洛迦诺会议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2 日本“五·一五”事变:法西斯少壮军人杀死了首相犬养毅,打击内阁

1933.1.30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担任总理,法西斯专政确立

1933.3“罗斯福新政”: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的改革

1933 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共产党,进行镇压 ,德国退出国联

1934 称德国为“德意志第三帝国”

1935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 德国重建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935-1936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

1936 希特勒派兵进驻莱茵不设防区

1936.2 日本“二·二六”事变:法西斯势力刺杀日本首相和大臣

日本广田弘毅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确立

1936.11 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6-1939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 德、意、日三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7.7.7—1945.9.2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时间

1938.3 德国占领奥地利

1938.9 德国占领苏台德区

1938.9.30 慕尼黑协定(德、英、法、意协定)

1939.3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8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内容:苏德之间十年互不侵犯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9.1 德国闪击波兰(二战欧战开始标志)

1940.5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6.22 法国投降(德国傀儡政权:维希贝当傀儡政权)

1940—1941不列颠之战 (德军空袭英国)

1940.9 法西斯军事同盟形成 (建立“欧洲新秩序”和“大东亚新秩序”)

1941.6.22 苏德战争爆发 最初会战:莫斯科会战

1941秋 大西洋宪章

1941.8 美英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1.10 美英苏《三国协定》 美英给武器,苏联给原料

1941.12.7 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之战)次日美国对日宣战

1942.1 二十六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美、苏、英、中) 在华盛顿签订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 莫斯科保卫战(苏德)

1942.6 美日中途岛战役

1942.6 中途岛海战(美日之战,日本二战第一次大败,太平洋战场转折点)

1942.8—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之战,二战欧战转折点)

1942.10 阿拉曼战役(英军对德意军队,英雄:蒙哥马利)

1943.9 意大利投降(二战中第一个投降的法西斯国家)

1943.11 开罗会议(美、英、中)

1943.12.1 发表《开罗宣言》

1943.11 德黑兰会议(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

1944.6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领导人: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

1944.9 法国解放

1945.2 雅尔塔会议(美、英、苏第二次会议,在苏联雅尔塔)

1945.4.25 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联合国宪章》)

1945.5.8 德国正式签署二战无条件投降书

1945.7 波茨坦会议(三大国第三次会议,在德国波茨坦)

1945.8.6 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

1945.8.9 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8.15 日本宣布投降(中国抗战胜利结束的标志,亚洲战场结束的标志)

1945.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的标志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

欧洲近代史始于15世纪,世界近代史则始于19世纪。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当代史学界共存在着五种不同的看法。

世界近代史1453年说

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日子——1453年5月9日——往往被视作中世纪与近代的分割点。这种划分只是具有象征意 义。实际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只是一个缓慢变化过程中诸多转折性事件中的一个。这个日子仅仅意味着拜占庭帝国灭亡及其最后一个真正君主的死亡。在之前的一个半世纪里,拜占庭帝国衰落后留下的空白就已经被一个新的帝国填补上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