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爬梯
世博爬梯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文化术语。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就发明了文字[1]。在世界范围内,曾经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们的汉字外,还有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2]。后来,这些古老文字的命运各不相同,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消亡,如玛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变革而遭废弃,如楔形文、圣书字,只汉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
目录
名词解释
世博“爬梯”(party的谐音)。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2010年定义为“经济最复杂的一年”,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走向良性发展轨道的关键一年。2010“中国世博年”可以被演绎成“中国爬梯年”。
世博爬梯-释义
“爬梯”是单词Party的谐音。2010年5月,香港《明报》刊出署名欧阳五的文章《世博Party与中国“爬梯”》。文章说,中国内地网民称世博为全球大“爬梯”。
世博爬梯-背景
上海世博会启动规模最大的“盛装大巡游”。“史上规模最大”、“独一无二”、“空前”等极致表述,这些被外国媒体毫不吝啬地用来评论于2010年5月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两大全球盛会接连举办同时,也完成了一个新兴大国的隆重登台仪式。
相关专家翻出史料举证说明,这两大世界级party历来是国势走强的试金石,中国从此也将走上未来世界领潮人的大路。如今外媒众口一词地赞美上海世博,这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几乎难以想象,经过奥运特别是金融海啸,世界对中国走强的接受度在上海世博开幕之际似乎达到高峰。
然而,这只是中国跻身国际party、来到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被期待的新兴国家的迈步之始,因此,2010“中国世博年”可以被演绎成“中国爬梯年”。
世博爬梯-经济博弈
2010“中国世博年”被演绎成“中国爬梯年”。
2010年3月的全国两会,中央政府降低经济增速预期,为调结构留下充裕空间,然而GDP崇拜了几十年的惯性却令地方政府立刻患上GDP焦虑症:
①一时间抢夺名人故里、大挖古人坟,甚至恢复裸体纤夫的变相GDP追求充斥各地;②相应地,民间也充满浮躁和盲目膨胀,炫富、审丑、民粹情绪、网络暴力随处可见。这两大顽疾将纠缠束缚中国的发展,为中国“爬梯”过坎增加坡度。
在中共理论刊物《求是》刊发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的文章,大谈GDP之不能:“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也“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
美国前总统罗伯特·肯尼迪竞选时曾有一段著名演讲:“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也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清廉。它既没有衡量我们的勇气、智慧,也没有衡量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这两段内涵相同的话,却恰恰反映了最大的差距,那就是1968与2010之间横亘的42年时间距离。
世博爬梯-评论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实就像一个GDP指标,既给了中国重新审视世界的一个高度,又让中国在新的视界里看到更多的差距。
中国文化讲究的是“在巅峰知不足”的境界,因此,“世博年”无疑是一个中国内查不足、外找差距的最佳时机。而后世博的中国能否更加谦虚、勤勉,将是中国顺利“爬梯”的关键。
参考文献
- ↑ 汉语是什么语言,其本质是什么?,搜狐,2020-10-19
- ↑ 精美绝伦的艺术玛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