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不確定間距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目錄

名詞解釋

在心理學實驗中,會採用平均差誤法來測量差別閾限,實驗者規定以某一刺激為標準刺激,然後要求被試調節另一比較刺激,使後者在感覺上與標準刺激相等,客觀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較刺激與標準刺激完全一致,於是每一次比較都會得到一個誤差,把多次比較的誤差平均起來就可得到平均誤差。 而不確定間距就是就是這個受測者調節的距離,不確定間距的中點就是主觀相等點。

求平均差誤的方法

求得平均差誤的方法有兩種:

(1)把每次調節的結果(或每次判斷的結果)與標準刺激之差的絕對值平均起來作為差別閾限

(2)把每次調節的結果與主觀相等點之差的絕對值平均起來作為差別閾限。

平均差誤法的特點

(1)在測定差別閾限時所呈現的變異刺激,如光的明暗、聲音的強弱高低、線條的長短等,是連續變化的,不象最小變化法那樣是以等距離、間斷變化的,也不象恆定刺激法那樣是幾個固定刺激按隨機的順序呈現的。

(2)平均差誤法的變異刺激大都是由被試操作或調整而產生的連續的量的變化。由於這個特點,這個方法又叫調整法。由於被試參與操作,也容易產生動作誤差。例如,從小於標準刺激調整到與標準刺激相等,和從大於標準刺激調整到與標準刺激相等,其結果就可能不同。

(3)被試調整得到在感覺上相等的兩個刺激值,其物理強度之差的絕對值的平均數(即平均誤差,AE),就是所求的閾限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AE=∑ ∣X-S∣/N

式中,X——每次測定所得數據;S——標準刺激;n——測定總次數。平均差誤法就是因此而得名的。用這個方法測得的閾限值比用其它兩種方法測得的要小一些,因為其差別閾限處於上下限之間的主觀相等地帶之內,而絕對閾限則50%次感覺到的強度之下。由於平均差誤法獲得數據的標準和計算的方法與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測得的結果可以說只是一個閾限的近似值。

用平均差誤法求差別閾限,所得的差別閾限只是一個估計值,平均差誤(everage error,用符號 AE 表示)有兩種計算方法:

(1)把每次的調整結果(X)與主觀相等點(用 M 或 PSE 表示)的差的絕對值加以平均,作為差別閾限的估計,這個差別閾限的估計值用符號 AEm 表示:

AEm = Σ∣X - PSE∣∕N

(2)把每次調整結果(X)與標準刺激(St)的差的絕對值加以平均,作為差別閾限的估計,用符號 AEst 表示:

AEst = Σ∣X - St∣∕N

兩者都可以作為差別閾限的估計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