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称的婚姻
不相称的婚姻 |
不相称的婚姻 |
中文名称 :不相称的婚姻 文学家 :赵壹 年 代 :汉代 文学体裁 :赋 |
《不相称的婚姻'》是俄国普基廖夫1862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收藏于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画面以近景特写人物构图,集中表现一位风烛残年的将军娶一位少女为妻的情节,而这一罪恶的行为恰恰是在庄严的教堂中举行的。
目录
画作内容
神父将一个结婚戒指戴到一个年仅十六七岁的新娘的手上,而她身旁的"新郎"则是一个可以做她祖父的白发老头。他手持蜡烛,目光斜视在神父要给新娘戴的戒指上。新娘低头无奈,左手无力地拿着蜡烛。她的眼皮浮肿,无穷的眼泪也无法逃脱这种厄运。新郎的头上只有几根稀疏的白发,他脸皮松弛,眼睑塌陷。画面的背景处,左半边显然尽是与新郎有同样地位的"亲属",而右边却画了与左边截然不同的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双手交叠于胸前,目光严峻,审视着这幕丑剧,它就是画家自己。
创作背景
19世纪60年代,俄国出现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对被损害与被污辱者表示深切同情的绘画作品。普基廖夫在该作品上提出了妇女的命运问题,所有人物都画得很大,有的如真人大小,似乎画家故意把这幕实情展露在观者的眼前。画家揭示了这种病态的婚姻和卑劣的社会交易以及对妇女的摧残。据说这是画家自己的亲身经历而创作的。
艺术鉴赏
《不相称的婚姻》描绘了一位青春少女与一位老者结合的爱情悲剧,右上角上那个神父的身影,以细腻逼真的半边形象,被处理在全画的暗处。画家抓住了这种病态的婚姻,揭示了卑劣的社会交易和对妇女的摧残。而画家将自己纳入画中,以显示画家本人的愤懑心情。
技巧
老者被画家描绘得苍老憔悴,而少女则面色红润,克满青春活力。该画作深刻地表现了农民朴实的性格以及当地的风土习俗。画家以同情少女的笔调,鞭挞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该作品色彩简洁,极注意明暗、冷暖的对比关系,手法写实,因而人物性格鲜明。该画作中画家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丑陋的社会现象。
名家点评
进步批评家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斯塔索夫:此画好不容易才得到官方的承认,画中没有火灾,没有杀戮,画的只是在教堂里神父毕恭毕敬地给洒满香水的将军--活的木乃伊,与为了官衔与金钱而出卖自己青春的哭泣的姑娘举行结婚仪式。
重要展览
《不相称的婚姻》于1863年在美术学院展出,当时普基廖夫还是莫斯科绘画学校的一位应属毕业生。
作者简介
普基廖夫(1832-1890),俄国19世纪60年代最有声望的风俗画家。出生在丁奠斯利附近图拉地区的一位农民之家,幼年时期给圣像画师当过助手。1849年考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1855年毕业于扎良科肖像画室。1859年应聘回母校任教。1863年,他展出了《不相称的婚姻》。《不相称的婚姻》也成为普基廖夫的代表作。[1]
视频
不相称的婚姻 ,画家亲眼看着未婚妻嫁给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