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不比別人矮一頭

不比別人矮一頭,我們把失敗歸咎於自身的缺憾,其實,缺憾可以用智慧彌補。現實中,總有一把梯子可以幫助你,只要找到它,你就能踏上成功的高峰。

目錄

原文

   羅慕洛是個善於言說的人,但由於身材矮小,參加公眾活動,常常惹來嘲笑,甚至歧視。

有一次,他參加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他是最後一個上台的。當他精神煥發地走上主席台時,卻發現,前面的桌子幾乎比自己的頭頂還高。原來,組委會有位同學本和他一同參加了初選,卻被口才出眾的他淘汰了下來,同學妒恨在心,故意準備了一張高桌子。

台下鬨笑聲一片,顯然,羅慕洛還沒開始演說,便輸了別人一頭。誰知,就在鬨笑聲中,只見羅慕洛轉身走向主席台的一角,扛了一把梯子過來,然後踏着梯子爬上了桌子。

台下頓時鴉雀無聲,老師和同學們都瞪大了眼睛。羅慕洛站在桌子上,口若懸河地講起來。他卓然傲立的姿態和精彩的演說震撼了所有的人,台下發出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後來,羅慕洛憑藉自己在演說和思辨等方面的超群能力,成為菲律賓的外長,代表國家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國際政治舞台上。

往往,我們把失敗歸咎於自身的缺憾,其實,缺憾可以用智慧彌補。現實中,總有一把梯子可以幫助你,只要找到它,你就能踏上成功的高峰。[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