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易安居士(沈裕慎)
作品欣賞
不朽的易安居士
初夏時節,我趁去膠東的機會,和同行的幾個人來到泉城的趵突泉公園,瞻仰了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的一代詞人李清照的故居。
我是從公園正門入園的,西行不多遠有一座園中之園——宋代著名的詞宗才女李清照紀念堂。她的故居,就在歷城西南隅的柳絮泉上。
(一)
李清照(1084—1155年),自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我當真信了「名如其人」這句話,縱觀她的一生,確亦如此。她的前半生若朗月清照,後半生似浮萍易安。這是一個幸運的姑娘,上天賜給她顯赫的家庭。其父李格非,進士出身,是學者兼散文家,著有《洛陽名園記》傳世。其母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也知書能文。
她幼承家訓,極富才思,奠定了她從事文學生涯的道路。她資質聰慧,其詩、詞、散文都是一代名手;又工書善畫,兼通音樂、多才多藝,才華橫溢。18歲時,與丞相趙挺之子、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婦志行諧和、愛情甚篤,賦予她滿腔寫不盡的柔情似水。
這亦是一個不幸的婦人,「靖康之難」後,她和丈夫背井離鄉,輾轉逃難到東南丘陵地帶,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49歲的趙明誠在流浪途中不幸病逝。之後,李清照孤獨一身,顛沛流離於江浙皖贛一帶。上天奪走了她的如意郎君,又毀了她的家國山川。從此,美夢盡斷,唯有獨枕寂寞。
李清照是歷史上公認的有獨創性的婉約詞派的傑出代表人物。在我國古代文學天空中,她是一顆璀璨的明星。文學史家鄭振鐸先生曾指出:「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女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國學大師胡適先生推譽她為「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天才的女子。」在「有天才」前,再加上一個「最」字,可見對她的肯定和推崇。
李清照的詩詞,語言清麗,以含蓄蘊藉見長,即所謂「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她詞中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呼之欲出,語言簡練,文字美妙,「無斧痕跡」。她的詩詞,崇尚典雅,構思新巧,意境無窮,新意迭出。她的不少辭章,至今仍為人們所讚頌。她以「獨辟門徑」的絕妙詞作,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位重量級的女性詩人,近一千年來,無人能出其右。
李清照的作品,在南宋時已刊行了詩文集《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可惜皆在戰火中遭散佚,留給後人的文學遺產,並不是很多,現有《漱玉詞》輯本。流傳於世的詞,不足50首;流傳於世的詩,不足20首;流傳於世的詞學批評,只有區區560個字(如果不是別人為了罵她,錄以存照,也許早消失了)。然而,她卻因此成為一位名顯於生前,不朽於身後的大家。
近千年來,人民一直在懷念她。1956年,人民政府決定在李清照的故居,為她重修紀念堂。那時,趵突泉附近已闢為公園。當時的紀念堂占地約3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0平方米。其建置為白粉牆環繞,小門樓之內,面對一個正廳。正廳內陳列有李清照的作品,關於她的生平論述及作品評價,有關她故居的詩文;兩壁懸有宋、清及現代畫家給她繪的畫像。
紀念堂的周圍,白龍泉、漱玉泉、金線泉、柳絮泉、皇華泉等名泉,錯落點綴。清淨的院落,幽雅的環境,足以昭示李清照故居的風貌,撫慰人們對她的思念之情。
(二)
人們對她的紀念,我覺得應當是永遠的。不幸的是,十年「文革」之中,李清照紀念堂遭到封閉,文物散失;院落變成了破爛不堪的倉庫。「文革」之後,當地有關部門撥出專款,重新恢復原貌,李清照重返故居。這座紀念堂內有大廳、耳房、抱廈、亭軒、門樓、圍廊等,建築面積約360多平方米。整個設計保持了宋代建築風格,也展現了李清照的身份、氣質和風度,與整個園林環境相協調,顯得格外渾樸、淡雅、潔靜。面南寬暢的門樓之上,懸有金碧生輝的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手書的「李清照紀念堂」匾額。在大廳的抱廈柱上,還刻着郭老當年專為紀念堂撰寫的一副對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院內東牆壁上,嵌刻着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啟功先生等著名書法家之手。
我來到易安舊居大門,但見青磚灰瓦,樸拙端莊,翹角飛檐,卷翹靈秀,仿佛是將她的詞作風格,寓意在了這玲瓏的建築之中。院內,曲廊環拱,左有「溪亭」,右有「疊翠軒」,正後為正廳,並有耳房。院內外翠竹掩映,山石立隅,芭蕉臨窗,更有洗缽泉穿庭入戶。正廳之內,陳列着詞人的畫像、聳立着一襲白裙、一束高高挽起的髮髻,一卷書兒握在手裡的李清照漢白玉全身塑像及其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有關生平傳記、著作評介等文獻資料,壁上掛着有名人題詠的字畫。院落正前,清泉明澈,垂柳婆娑;尤其是漱玉泉的碧水,總在不停地涌流歡唱。
我懷着一顆虔誠的心走到李清照的塑像前,伸出雙手去握住了她那微微出水袖的玉手,澎湃的內心中,涌生出一種苦澀,一陣心酸,一片茫然。我身體慢慢地往後退了幾步,便雙手趕緊合十,恭恭敬敬地給詞人先生行了個弟子禮,深深地為一代女詞大家的嬬風儒范所折服。
「男有李後主,女有李易安」,作為婉約派的一代詞宗,李清照的故居,再也不會冷清了。這裡,她以自己的名望和曼妙的詩詞,以及紀念堂的獨特建築風格,吸引着絡繹不絕的各方遊客。瞻仰舊居,憶思故人,我總會深刻地體會到郭沫若先生在1959年為紀念堂題寫的詩句: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撼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秋是著書。
離開紀念堂,我邊走邊想:李清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聲譽是不可撼動的。文學史,有兩種版本:一種是擺在書架上的,一種是放在人心裡的。擺在書架上的文學史,可以裝進成千上萬位作家詩人的名字;放在人心裡的文學史,滿打滿算,我想,恐怕不會超過100位。這其中,就有李清照。凡讀過宋詞的人,都會記起她那首《聲聲慢》詞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的七字疊句。這些字,似乎並不複雜,但經她創造出來。於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成為她膾炙人口的詞句,憑這,當然也不完全憑這,大搖大擺地走進這部放在人心裡的文學史,永遠活着。
(三)
李清照這一輩子,過得很坎坷,很倒霉,很不走運,很受同時代人垢辱。而她又很愛國,愛這個對她很不怎麼樣的宋朝,因為她說什麼也不願當亡國奴。所以,她說什麼也要跟着這個居然沒有被人滅掉的趙氏王朝,從北宋跟到了南宋,從徽宗跟到高宗。數十年跟下來,從聲譽鵲起的一代詞宗,到一文莫名的嫠婦;從海內傳誦的詞家,到不知所終的孤魂。我由此想到,那裡的宋朝,它連本朝最有天才的女詩人,都棄若敝屣,這個王朝,不亡何待?
我記得,胡適先生還說了一句簡直是真理一樣的話,他說,由於李清照「才氣縱橫」,遂而「頗遭一般士人之忌。」這條千古應驗的規律,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再沒有比文人遭忌,是歷朝歷代太常見的事情了。
維納斯因斷臂而美麗,貝多芬因失聰而偉大,而李清照卻因才氣而孤獨。所以,我說這是天才投錯胎,時間不對,空間不對,跌進了小人堆,掉進了惡狗村,那就雪上加霜,不得好日子過了。
幸好,國人記住了李清照的作品。她在文學史上,憑真實力,憑真本事,所達到的被人譽為「最有天才的女子」的地位,並不因為她悄無聲息的死而湮沒;相反,隨着時間的推移,最後剩下來的,便是她那璀璨的文學成就。
在人們腦海里,只要提到李清照這個名字,立刻就能湧現上來,那早年美麗端莊、文思奇詭的她,那中年奔波跋涉、堅忍不拔的她,那晚年人間蒸發、不知所終的她。而那些小丑,那些敗類,那些構陷,那些污褻,遂像泡沫一樣,從人們視野里,消失殆盡。
李清照卻因為美文活在歷史的長河中。她由苦難歷練出來的人格,由情感悟出的詞賦、由生活培養出來的氣質,誰可匹敵?於是,一個才華出眾,成就卓越的李清照,便永存於這部人心中的文學史上,讓人懷念永遠![1]
作者簡介
沈裕慎,江蘇崑山籍, 現居上海,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