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馱
下馱 |
---|
下馱是日本傳統的木屐,使用於室外。屐,日語訓讀「阿師太」(あしだ)[1],意思是足下[2],屐稱為「足下」來自唐朝風俗。[3]平安時期稱作「屐子」。[4]屐糸,和名「阿之太乎(あしだお)」[5],日語俚語稱為鼻繩。[6]
目錄
歷史沿革
日本傳統的鞋子被稱為「履き物(はきもの)」,這其中的「下駄(げた)」、「草履(ぞうり)」和「雪駄(せった)」經常被弄混,那麼這三者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特點是把穿著的部分設計成人字形,穿的時候用腳趾夾住。而無論是下駄、草履還是雪駄,都採用的是這種設計,因此穿著都十分方便,這個用腳趾夾住的部分被稱為「鼻緒」或是「花緒」,在出土的古墳時代的文物中就可以發現它的存在,只是製作材料和現在不同而已。日本氣候高溫潮濕,原來穿下馱這些東西最合適的,不過穿下馱不可以開車,成年人不由得選買一般的拖鞋。
參考文獻
- ↑ 『倭名類聚抄』には「屐,一名足下,和名阿師太(あしだ)」とある。
- ↑ 《枕草紙》:「はかまきたるわらはのあしだはきたるそれはいまやうのもの」
- ↑ 僧遠年 撰,唐,《兼名菀》:「屐〔音奇逆反〕一名足下。」. [2013-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1).
- ↑ 清少納言,平安時期,《枕草紙》
- ↑ 和漢三才図會「履襪類」. [2013-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 ↑ 《俚言集覧》,江戶時代,「屐糸鼻繩,糸、和名阿之太乎。本草雲鼻繩なあ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