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下山鎮隸屬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市,地處興仁市北部,東與民建鄉接壤,南與城南街道、東湖街道相連,西與潘家莊鎮相鄰,北與晴隆縣安谷鄉、紫馬鄉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27千米。 總面積106.96平方千米。

民國時期屬興仁縣第八區。1992年,下山、高武、典母3鄉合併為下山鎮。 截至2018年末,下山鎮戶籍人口40741人。截至2020年6月,下山鎮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下山社區。

2011年,下山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486元。截至2018年末,下山鎮有工業企業7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1]

目錄

鄉鎮簡介

下山鎮位於興仁市北部,距市區27公里,史稱"五龍下山";與晴隆縣的安谷、紫馬等鄉鎮接壤;毗鄰本市區的民建鄉、城北、潘家莊鎮等鎮。國土面積162.69平方公里,在冊耕地面積2.5萬畝:其中水田1.14萬畝,旱地1.36萬畝。全鎮轄1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85個村民組, 9471戶,36667人,境內居住着漢、回、苗、布依、黎、彝等民族。

地理民族

國土面積162.69平方公里,在冊耕地面積2.5萬畝,其中水田1.14萬畝,旱地1.36萬畝。全鎮轄3個辦事處21個行政村185個村民組,108個自然村寨,共8123戶34332人,境內居住着漢、回、苗、布依、黎、彝等民族。下山是一個集商貿、旅遊、礦產資源為一體的開發型重鎮。年平均氣溫15.2℃,年均降雨1400mm,平均海拔1450m,屬亞熱帶濕潤氣候。[2]

經濟概況

全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苡仁米,油菜、辣椒、茶葉、大豆、芭蕉芋、花生、核桃、板栗、柑桔等。其中烤煙、苡仁米是全鎮的主要支柱產業。

自然環境

全鎮主要河流有兩條,一條發源於廠頭茅箐,流經下山茅坪麻玉沖,典母團坡,沙格大山鄉親挖井匯入麻沙河;一條發源於榨沖馬槽箐,流經高武,穿越橫洞河至馬乃屯海子壩,落入地下河在潘家莊鎮團結水淹壩露出,流入南沖河後進入麻沙河。此外,苦生箐,民族、茅坪犀牛洞,高武小井,陶家龍井等地下水資源,是理想的飲用水。全鎮森林覆蓋率達39.68%。面積達6.3萬畝,有鎮級林場5個。薪炭林以松樹,灌木居多,用材林以杉木、秋樹,泡桐為主,屬全縣第二林業大鎮,為保持水土,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良好的區位交通優勢,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下山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省道215沙(晴隆沙子嶺)八(廣西八渡)線柏油路橫貫鎮境20公里,是晴隆過興仁市到州府的重要通道,興仁市西北經濟環線與"沙八線"在鎮境內高武處交匯,形成重要的交通樞紐。全鎮已形成"南北一縱東西八橫",村級公路網絡。全鎮村村通電、通路,通電視,90%以上的村組通自來水,50%的村組用上程控電話,中國移動通信和聯通通信均已覆蓋全鎮。村村建起多功能活動室。新建中心學校教學樓6棟,村級教學樓8棟;全鎮中學正在剝離,中心衛生院正在啟動,優質計生服務樓即將竣工。全鎮商賈雲集,物流旺盛,市場貿易活躍,是興仁市、晴隆兩縣結合部的商貿物資集散地。

發展狀況

全鎮"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政治安定,民族團結,社會進步,近十年以來,分別被黔西南州委、州政府授予先進鄉鎮黨委"六好"鄉鎮和文明鄉鎮,同時被國家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農民體協授予"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稱號,2002年底至2003年初,先後成功地承辦了全州首次農民體育運動會和興仁市首屆"下山杯"迎春書畫展,進一步展示了下山對外開放的新形象。

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下山鎮黨政班子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市場、資源四大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資源開發為重點,以生態環保為關鍵;以"兩個增收"為目的,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推動二、三產業大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不懈的努力,切實把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