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七結橋
下七結橋是中華民國臺灣鐵路管理局宜蘭縣礁溪鄉三民村一座鐵路橋樑[1] ,位於宜蘭線鐵路礁溪車站與四城車站間,跨越得子口溪(七結一帶的北河道),現役橋梁於1985年在舊橋原址重建。
目录
沿革
日治時代
宜蘭線鐵路於(1917年)動工,興建工程分路線的南(蘇澳車站)、北(八堵車站)兩端向中間施築,跨越得子口溪(七結一帶的北河道)之處架設本橋,原名第二七結橋,初期為木造橋樑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1919年11月15日,包含本橋在內的礁溪車站至宜蘭車站路段通車,全區間單線鐵路。
宜蘭線於1924年12月1日全線通車,為東部幹線中最早通車的路線,也加速東部經濟、人文的開發。時至 1980 年,北迴線的通車更串連了宜蘭線和台東線,成為當時最具經濟價值的鐵路要道;此建設不僅大大加重了宜蘭線的地位,更帶動東西部交流和互動。
本橋在1938年更名為下七結橋。
宜蘭線起始
(日治時期 1924-1945 年) 日本領台時期,亦是台灣鐵路網絡的建置時期,雖然日本在台灣的開發是以掠奪殖民地資源為基礎,其對於台灣日後的交通與經濟發展,仍舊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廣大的助益。宜蘭線鐵路便是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開始動土興建。為有效統治殖民地,總督府便早已於 1898 年進行台東線路線勘察,日後卻因沒有迫切的需要而延宕工程。此時,總督府才將目標轉向可連接東、西部台灣的宜蘭線,經過當局評估,這項鐵路工程不僅串連起交通,並也同時推銷宜蘭產品拓展市場。
現今時期
單線宜蘭線通車60年後,至1979年北迴線鐵路通車前,宜蘭線成為銜接縱貫線 (鐵路)及北迴線的重要幹線鐵路,路線需求大幅增加,原單線鐵路會不敷使用,因此臺灣鐵路管理局自1980年7月起進行「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改建全線為雙線鐵路(已完成雙線路段者除外)。
宜蘭線興盛期
(北迴線通車 1980-2006 年) 北迴線乃「十大建設」之一,於 1979 年 12 月 30 日建設完成通車,串聯宜蘭線和台東線的重要路段,同時也讓東、西部幹線的連結更為緊密,其為台鐵帶來的高收益更成為當時全台最賺錢的營運路段。這樣的新經濟命脈也帶動東部的觀光產業和天然資源發展,大展專屬於後山的好山好水,而身為東、西部交會的線路之首,宜蘭線的地位亦從原本的支線升格為重要幹線,不僅客、貨運量急速增加,沿線的主要城鎮更成為東部屬一屬二的繁榮地帶,其盛況更造成原有的單線鐵路不敷使用而必須於 1980 年開工進行雙軌工程以因應重要節慶或假日時一票難求的情況。
本橋位在礁溪站與四城站間,該區間雙軌工程於1985年6月21日通車,擴建後的新橋為3孔16.6公尺丁字梁橋,跨越得子口溪靠近七結一帶的北河道,於舊橋既有位置重建,目前使用中,擴建期間以下游側一旁的臨時軌便橋維持行車。
電氣化
宜蘭線電氣化工程自1991年7月1日開工,分為八堵~羅東間與羅東~蘇澳間兩階段施工。本橋電氣化屬第一階段八堵~羅東間範疇,於八堵—蘇澳93.6 km 1924.11.30全線通車2000年5月3日正式通電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