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莊村
上莊村位於中國山西省陽城縣東部的潤城鎮東北,是一個王姓、徐姓等多姓雜居的村落,2008年被列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上莊村與同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郭峪村僅一山之隔,直線距離約2千米。
上莊與中莊、下莊三村共處於一個東北-西南方向的谷底,季節性河流莊河穿村而過,上莊村地處上游,南北長1.6千米,東西寬1.4千米,總面積2.25平方千米,海拔576.8~715.4米。上莊村建村約在元末,明清時期共出過5個進士、5個舉人,其中最著名者為明萬曆時吏部尚書王國光。
村內及附近現存的主要鄉土建築有:
- 廟宇:爐峰庵(南庵廟,內有上莊唯一的戲台)、崇仙庵(北庵廟)、火星廟、藥王廟等。
- 祠堂:王氏宗祠、樊氏宗祠。
- 民居:老門裡院、王家廳房院(尚書第)、聽泉居、秦家樓、徐家院、徐家院下院與廳房院(以上明代民居)、忘月樓院、新台上院、楊家樓、龍章院、磨頭前後院(以上清代民居)等。民居建築以四合院和三合院為主。
目錄
歷史人文
那些進士和舉人們,在居官期間或致仕以後,為光宗耀祖,也為官場應有的排場或致仕後的舒適生活,不惜大把金錢,營造理想的安樂窩。依現時的上莊為例,其古建民居最早的是明代成化年間。這期間,白巷裡誕生了第一個舉人,叫王遵,是王國光的曾祖父。他是個紳士,自然有錢,大概就是從他開始,注重建築文化,營造理想的人居環境,從此拉開了古建築群的序幕。 王國光修建了「天官府」[1],由 尚書第、 司農第、王氏祠堂等建築組成,王國光侄、湖廣參政王淑陵修建了 進士第;王國光之孫、山東參政王征俊修建瞭望月樓、參政府、廳房院、仰山居等建築;民國年間時任山西省綏靖公署秘書處副處長樊次楓修建了樊圃新院、樊氏宗祠、花園等建築。歷經四百餘年,上莊終於建成了群山環繞,綠水串珠, 四合院星羅棋布,望樓高聳雲天,頗具幾分江南水鄉特色的建築群落。這就是耕讀文化與自然天成之趣融合中形成的獨特村落布局,居住著名臣、碩儒、巨賈極其後裔。當我們用文化的目光欣賞這些建築時,你就會發現許多文化的奧妙。
上莊村自古以來就有文化之鄉的美譽,從明代中葉至清初的百餘年裡,這裡共湧現出了五位進士,六位舉人,貢、 監生員等有數百人之多。歷史上令陽城人引以為榮的「 十鳳齊鳴」中,就有兩位上莊人。 天官王府是以 王國光及其後人數代相承建成的大型官居建築群,現有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宅院四十餘處,體現了明、清、民國等不同時期的建築風貌。被古建專家稱為古村落保護的傑出典範。2008年,上莊村以其獨特的古建人文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被國家建設部和 國家文物局評定為「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
發源於 霍山腳下二郎神溝的沁河是山西第二大河流,其中168公里流經晉城境內,在沁水縣 端氏鎮至陽城縣潤城鎮之間長不過15公里。然而,總長485公里的沁河卻毫不吝惜地將其鍾靈毓秀、文運才思集中賜予給這片神奇土地。
翻開《人文晉城》的「陽城篇」,首篇介紹的就是「天官故里---山西上莊村」。有民諺說,「 郭峪三莊上下伏,秀才舉人兩千五」。「三莊」所指的是現在潤城鎮上莊、中莊、下莊。在當地人眼裡,明清以來,上莊村最引以為榮的就是號稱「天官」的明朝重臣 王國光。
漫步用石頭鋪就的古河街,在石頭砌築的堅固護壩兩側,南岸有王國光故居「 尚書第」以及 進士第、爐峰庵等,北岸是參政府、 司農第、王氏祠堂、望月樓。整個古建築群布列有序,規模宏偉。頗具江南水鄉風格的青磚瓦舍沿溪而建,是明清存留至今保護完好的古建築群。
視頻
上莊村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山西太行古堡之天官王府——中國民居第一村 ,搜狐,2019-03-22
-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山西上莊古村,古建家園,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