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二溪山
《上二溪山》宋朝詩人張嵲的作品。
兩宋詩壇有兩個前所未有的特點﹐一是詩歌派別的出現和形成風氣﹐一是「詩話」作為一種詩歌批評方式的產生和流行。宋詩多流派﹐當與佛教宗派思想的刺激以及政治上黨爭紛繁的原因有關。如北宋末呂本中(1084~1145)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列黃庭堅以下二十五人﹐後又有所謂江西詩派[1]一祖三宗之說﹐一如禪宗之「法嗣」傳衣。列名之人均以名節自勵﹐氣味相投。至於文學觀方面的不同﹐因而造成詩家的門戶之見﹐壁壘森嚴﹐則與「詩話」的黨同伐異有著互為因果的內在聯繫。
“ |
積雨連日夜,敢謂今旦晴。 綠彩泛林端,愛此朝景明。 晨炊肅徒馭,結束方上征。 千岩屹穹隆,萬壑臨崢嶸。 誰知有微逕,在此蒼翠屏。 昔聞五尺道,馳心已伶俜。 今朝復何朝,冒此絕險行。 側路不容足,下瞰千仞{左阝右亢}。 步武一蹉跌,隕身如建瓴。 避地本愛死,茲行豈偷生。 籃輿仗傖人,崎嶇信所經。 下為崖石礙,上苦蘿蔓攖。 陰岩多沮洳,泥苔汰相仍。 薄暮雨欲來,白雲起如蒸。 稍觀前山暗,已復如懸繩。 行行入中林,心悸萬鼓鳴。 三泉如雪翻,競瀉石上聲。 值此絕世景,避賊難為情。 路轉復臨川,濁流方滿盈。 波神恣桀驁,勢欲丘壑平。 雄張擁行潦,河瀆將抗衡。 我方媚斯水,敢夸海若名。 叫渡雨逾急,山煙深杳冥。 舍棹即絕壁,扶持陟碐層。 經行細石墜,十步九戰兢。 羊腸與三塗,其險莫與京。 叱馭匪前哲,但覺微命輕。 須臾至田家,茅茨耿青燈。 篝火燎衣濕,坐使愁慮並。 夜雨喧客耳,羇夢何由成。 平時起長望,重陰竟四瞑。 嘉禾垂壠病,惡木連山榮。 兵荒兼歲惡,吁嗟此黎氓。 泥水方自蔽,出門諒何能。 窮居未覺苦,籬外長峰青。 |
” |
— [宋]張嵲 |
目錄
作者簡介
張嵲(公元1096年-1148年),字巨山,襄陽(今屬湖北)人,大概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的徽宗、高宗時代。宋代詩壇赫赫有名的「江西派」「三宗」: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中的陳與義是張嵲的表叔。張嵲少年時跟其表叔學詩,得其真傳。比張嵲年歲稍長的豪放詩人劉克莊著有《後村詩話》,對詩壇人物月旦權衡,頗有權威,其中是這樣評價張嵲的詩:其詩句法與簡齋(陳與義)相似,而於五言古詩尤極語意高簡,意味深遠。大抵絕句清和婉約,較勝與義。其他雖未能遽相方駕,而氣體高朗,頗足以自名一家。陸游在《宋百家詩存》卷六稱張嵲的詩「汪洋閎肆,間出新意,愈奇而愈渾淳,一時學者宗焉。」
至古文典雅沈實,亦尚有北宋諸家矩矱。所上奏議,如《論和戰守》、《論攻取》等篇,史皆采入本傳。於當時事勢,尤條析詳明。惟《紹興復古詩》一章,貢諛秦檜,深玷生平。考《朱子語錄》有云:「金人敗盟時,秦檜大恐,顧朝士問計。張巨山微誦曰:『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於克一。』檜因留與語,巨山為之畫策。檜喜,即命作奏稿。倉卒不仔細,起頭兩句,以『德無常師』為伊尹告成湯。『陳力就列』為孔子之語。尋擢巨山為中書舍人[2]。有無名子作詩嘲之云:『成湯為太甲,宣聖作周任』」云云。是嵲本因附檜得進。陳振孫《書錄解題》亦載此事。且稱「檜旋疑嵲貳己,未幾亦罷」。然則此詩之作,乃藉以修好於檜者。故本傳謂詩進後,將復召用,殆由檜意解而然。特作史者不能得其情故耳。今其代檜奏稿雖已不存,而是詩尚傳。留供千秋之嗤點,亦足以昭炯戒矣。
視頻
上二溪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江西詩派是什麼意思江西詩派代表有哪些人,中國歷史網,2018-08-30
- ↑ 中書舍人職責,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