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针
三颗针 |
三颗针,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九连小檗BerberisjalianaeSchneid.、和刺黑珠B.sargentianaSchneid.或川西小檗B.wilsonaeHemsl或细叶小檗BerberispoiretiiSchneid.或拟豪猪刺BerberissoulieanaSchneid.以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全株或根皮茎皮。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主治湿热泻痢,黄疸,湿疹,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1]
中文学名 | 三颗针 | 采收时间 | 根:全年;根皮:春、秋季 |
别称 | 钢针刺、刺黄莲 | 用量 | 0.5-1两(鲜者2-4两) |
界 | 植物界 | 毒性 | 无毒 |
分布区域 | 东北、河北、华北等 |
目录
性味
苦,寒。
归经
肝,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利湿,散瘀。[2]
主治
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3]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30g;或泡酒。
-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药材鉴别
- 本品粉末黄棕色。韧皮纤维[註 1]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直径12-30μm,淡黄色至黄色,长梭形,末端钝圆、渐尖或平截,边缘有时呈微波状弯曲,孔沟明显。石细胞黄棕色,不规则形或类长圆形,直径20-55μm,纹孔及孔沟明显。草酸钙方晶类方形或长方形,直径8-25μm,散在或存在于韧皮射线细胞中。木栓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或多角形。可见淡黄色棕色团块。
-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2:0.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植物种属
小檗科植物九连小檗、和刺黑珠或川西小檗或细叶小檗或拟豪猪刺BerberissoulieanaSchneid.以及同属多种植物。
相关论述
《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视频
注释
- ↑ “韧皮纤维”:韧皮纤维是指韧皮部内发生的纤维。但有时将分布在皮层、维管束鞘部分的纤维也概括地称为韧皮纤维。韧皮纤维为两端尖削的长纺锤形的死细胞,长比宽大很多倍,甚至可达一千倍,细胞壁极厚,细胞腔呈狭长的缝隙,含纤维素,故坚韧而有弹性,在植物体中能抵抗折断、弯曲。有些植物的韧皮纤维有不同程度的木质化,因此,其弹性相应地减低。韧皮纤维细胞成束地上下连接,如黄麻纤维每束大约有15~30 个纤维细胞。韧皮纤维细胞的长度因植物种类而不同,通常为1~2mm,而麻类作物的纤维细胞较长。黄麻的可达8~40 mm,大麻10~100 mm,苎麻5~350mm,最长的可达5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