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雷鎮隸屬於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位於民勤縣城西、南、北郊,東鄰蘇武鎮,南接薛百鎮,西連大壩鎮,北靠紅沙崗鎮。區域面積53.1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三雷鎮戶籍人口為48812人。

三雷鎮因舊有民間祈麗的雷台,自然村落有上雷、中雷、下雷三村而得名。 1949年10月,屬小壩區。1958年10月,與大壩、薛百合併為三雷公社。1983年4月,改為三雷鄉。2004年12月,三雷鄉與城關鎮合併為三雷鎮。 截至2020年6月,三雷鎮轄7個社區、15個行政村,另轄2個村級單位。 鎮人民政府駐趙湖村。

2018年,三雷鎮有工業企業100個,其中規模以上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1]

目錄

建置沿革

兩漢、北朝北魏、西魏時期,境域屬宣威縣。

北朝北周至隋時,屬姑臧縣。

唐時,屬明威府。元時,屬永昌路。

明時,屬鎮番衛。

清時,屬鎮番縣。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第一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小壩鄉。

1949年10月,屬小壩區。

1952年12月,改屬城關區,轄新民、三雷、三管、新陶、三陶、更名6鄉。

1956年1月,合為三雷鄉。

1958年10月,與大壩、薛百合併為三雷公社。

1961年12月,析出部分轄區。

1983年4月,改為三雷鄉。

2002年7月,原城關鎮成立7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4年12月,三雷鄉與城關鎮合併為三雷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三雷鎮轄東街、西街、南街、北街、北關、東關、新關7個居民委員會,上陶、中陶、三陶、新陶、建新、三新、上管、中管、下管、趙湖、上雷、中雷、下雷、渠尾、新民15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三雷鎮轄7個社區、15個行政村:東街社區、南街社區、西街社區、北街社區、東關社區、新關社區、新民社區、新民村上陶村、中陶村、三陶村、新陶村、三新村、建新村、上管村、中管村、下管村、趙湖村、上雷村、中雷村、下雷村、渠尾村,另轄2個村級單位:武威市石羊河林業總場生活區、石羊河林業總場大灘分場生活區。鎮人民政府駐趙湖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三雷鎮位於民勤縣城西、南、北郊,東鄰蘇武鎮,南接薛百鎮,西連大壩鎮,北靠紅沙崗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5千米, 區域面積53.18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三雷鎮轄區總人口4321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7550人,城鎮化率86.9%。總人口中,男性22081人,占51.1%;女性21132人,占48.9%;14歲以下18927人,占43.8%;15~64歲22254人,占51.5%;65歲以上2032人,占4.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2996人,占99.5%;有回、蒙古、藏、滿等12個少數民族,共217人,占0.5%。2011年,三雷鎮人口出生率6.2‰。,人口死亡率2.0‰。人口自然增長率4.2‰。

截至2018年末,三雷鎮戶籍人口為48812人。[3]

經濟

綜述

2018年,三雷鎮有工業企業100個,其中規模以上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農業

2011年,三雷鎮有耕地面積3.2萬畝,人均0.7畝,全部為水澆地。以種植溫室瓜果蔬菜、特色林果、葵花等農作物為主。2011年,三雷鎮農業總產值1.3億元。2011年,三雷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990元。

三雷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911噸,人均277千克,其中小麥1976噸,玉米1727噸。經濟作物主要以溫室瓜果蔬菜、特色林果、葵花為主。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4萬畝,產量47813噸;瓜類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2575噸;特色林果紅棗、釀造葡萄種植面積0.4萬畝;葵花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4914噸。

三雷鎮蓄牧業以飼養羊、生豬、雞為主。2011年,暖棚養殖面積1770.5畝,年末羊存欄4.7萬隻,生豬存欄0.3萬頭,雞存欄6.3萬羽。

截至2011年末,三雷鎮累計造林0.7萬畝,其中農田防護林500畝,經濟林6000畝。

工業

2011年末,三雷鎮轄區內有企業252家,職工2546人。

2011年,三雷鎮工業生產總值6179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486萬元。

商業

2011年末,三雷鎮有商業網點1300多個,其中規模以上零售網點23個,商品交易市場5個。2011年末,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

金融

2011年末,三雷鎮轄區內有7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61.4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4.5億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三雷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3249人,專任教師149人;小學4所,在校生6760人,專任教師3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6600人,專任教師38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8%,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13000多人,專任教師403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5343人。

科學技術

2011年末,三雷鎮有農業技術人才11人,畜牧技術人才4人,農民技術員15人。打造民勤縣百名科技助理員實驗示範點1個。

文體事業

1971年3月,三雷鎮建成廣播放大站,2001年5月改稱廣播電視站。2011年末,三雷鎮有15個行政村開通"村村通"廣播電視,有線電視用戶12319戶,入戶率97%。

2011年末,三雷鎮有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各1個,藏書2萬冊。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2戶,農家書屋15個,藏書2000餘冊,曲藝文化團體和秧歌隊等業餘文藝團體隊伍210人。有全國、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

2011年末,三雷鎮有學校體育操場13個。2個村、7個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以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三雷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4個,其中村級衛生所15個。床位523張;固定資產總值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81人,其中執業醫師136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138人,鄉村醫生17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4.5%。

社會保障

2011年,三雷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15戶,人數6979人,支出1667.1萬元;城區五保集中供養73人,支出29.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57戶,人數1140人,支出103.1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8人,支出14.2萬元。醫療救助430人次,支出222.3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95A,支出1.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2人,支出115萬元。社會福利費2569.4萬元。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954人,參保率95%。[5]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三雷鎮因舊有民間祈麗的雷台,自然村落有上雷、中雷、下雷三村而得名。

風景名勝

聖容寺

聖容寺又名大寺廟,位於三雷鎮西南隅。建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擴建山門和前,中院東西廊房。坐北向南,南北長125米,東西寬50米,占地面積6250千方米。現存山門,大雄寶殿、三釜殿和藏經閣、觀音堂及前中兩院經堂,齋舍、配殿等。大雄寶殿面寬5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頂,當心間5朵斗拱,其餘間各施斗拱3朵,殿內頂棚各繫船底式方格天花板,滿繪佛像和雲彩,構成別具一格的大面積彩畫。三聖殿面寬3間,進深3間,硬山頂。藏經閣為2層樓,上下均面寬5間,進深2間,單檐懸山頂。寺內設文物陳列室。1981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1984年進行整修。

鎮國塔

鎮國塔位於三雷鎮西門外,建於明正統五年(1440年),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光緒十六年(1890午)均重修。1986年維修時發現大量銅佛像和經卷。塔通高12米,位於高1米八邊形基座卜,座上有疊澀須彌座,再上即圓形覆缽式塔身,塔四周各有一小佛龕。覆體之上圍有法輪13層,其上有八角平蓋兩層,角上懸掛風鈴,傘蓋上置葫蘆形鑄鐵塔頂,塔頂上覆銅質塔剎。整個塔體以條磚砌成,敷以白灰抹面。1993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瑞安堡

瑞安堡位於三雷鄉三陶村,1938年修建,因其堡主系中華民國時期民勤縣保安團團長王慶雲,俗稱"王慶雲堡子"。堡呈長方形,僅南開一門,東西寬56米,南北長100米,占地5600平方米,呈"鳳凰單展翅"。整個莊堡融軍事防衛、起居、游賞及園苑藝術為一體。[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