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閒集
目錄
內容簡介
成仿吾在1932年出版該集時,「編成而名之曰《三閒集》,是指一種「以趣味為中心的文藝」,「這種以趣味為中心的生活基調,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種在小天地中自己騙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閒暇,閒暇,第三個閒暇。」《三閒集》收集魯迅1927年至1929年所作雜文三十四篇。1928年,創造社、太陽社和魯迅之間有過一次以革命文學問題為中心的論爭,成仿吾說魯迅先生「坐在華蓋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說舊聞」,是一種「以趣味為中心的文藝」,「這種以趣味為中心的生活基調,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種在小天地中自己騙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閒暇,閒暇,第三個閒暇。」所以先生在1932年出版該集時,「編成而名之曰《三閒集》,尚以射仿吾也。」
本書收作者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所作雜文三十四篇,末附作於一九三二年的《魯迅譯著書目》一篇。一九三二年九月由上海北新書局初版。序言
我的第四本雜感《而已集》的出版,算起來已在四年之前了。去年春天,就有朋友催促我編集此後的雜感。看看近幾年的出版界,創作和翻譯,或大題目的長論文,是還不能說它寥落的,但短短的批評,縱意而談,就是所謂「雜感」者,卻確乎很少見。我一時也說不出這所以然的原因。
但粗粗一想,恐怕這「雜感」兩個字,就使志趣高超的作者厭惡,避之惟恐不遠了。有些人們,每當意在奚落我的時候,就往往稱我為「雜感家」,以顯出在高等文人的眼中的鄙視,便是一個證據。還有,我想,有名的作家雖然未必不改換姓名,寫過這一類文字,但或者不過圖報私怨,再提恐或玷其令名,或者別有深心,揭穿反有妨於戰鬥,因此就大抵任其消滅了。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少年時期 光緒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新台門周家。幼名阿張,長根,長庚,學名周樟壽。 光緒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書屋從壽鏡吾讀書,課餘影描圖畫。與章閏水建立友誼。 光緒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獄,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全家避難於鄉下。每每為父親出入於質鋪及藥店,遭人冷眼。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父親去世。家境益艱。於本年開始寫日記。
內容預覽
本書收作者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所作雜文三十四篇,末附作於一九三二年的《魯迅譯著書目》一篇。一九三二年九月由上海北新書局初版。序言 我的第四本雜感《而已集》的出版,算起來已在四年之前了。去年春天,就有朋友催促我編集此後的雜感。看看近幾年的出版界,創作和翻譯,或大題目的長論文,是還不能說它寥落的,但短短的批評,縱意而談,就是所謂「雜感」者,卻確乎很少見。我一時也說不出這所以然的原因。 但粗粗一想,恐怕這「雜感」兩個字,就使志趣高超的作者厭惡,避之惟恐不遠了。有些人們,每當意在奚落我的時候,就往往稱我為「雜感家」,以顯出在高等文人的眼中的鄙視,便是一個證據。還有,我想,有名的作家雖然未必不改換姓名,寫過這一類文字,但或者不過圖報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