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三角鲤

来自 水产养殖 的图片

拉丁学名:Cyprinus

multitaeniata

别 名:黄鲫、

黄板鲫、江鲫、芝麻鲫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 纲:辐鳍亚纲

目:鲤形目

亚 目:鲤亚目

科:鲤科

亚 科:鲤亚科

属:鲤属

亚 属:中鲤亚属

种:三角鲤

亚 种:无

命名者及年代:Pellegrin

& Chevey,1936

保护级别:(IUCN)2011年

ver 3.1——近危(NT)

中文学名:三角鲤

三角鲤(学名:Cyprinus multitaeniata)是鲤科鲤属鱼类。体侧扁而高,头后背部显著隆起,腹部较平直。头短,略侧扁,头长短于体高。吻短而钝,吻长大于眼径。口亚下位,呈马蹄形。唇较厚,表面有许多小乳突。须2对,口角须长于吻须。眼大,侧上位。鳞较大。侧线略弯,向后伸达尾柄正中。背鳍与臀鳍均具硬刺,背鳍外缘平直或稍凹。胸鳍末端可伸达或超过腹鳍基部。腹鳍末端可伸达肛门。尾鳍深叉形。鳃耙短,下咽骨中长,较宽;咽齿主行第1枚齿较粗大。体背侧暗灰色,腹侧银白色,体侧鳞片边缘暗色,形成数行纵纹。鳍呈灰黑色,边缘色较深。 三角鲤的适温范围广(0~39℃),在中国广西的气候条件下,其在池塘、河沟均能自然越冬。三角鲤是以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物主要构成为:环节动物(水蚯蚓和颤蚓等)、节肢动物(摇蚊幼虫和沼虾等)、软体动物(蚬、幼蚌和螺等)。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越南。 [1]

目录

三角鲤形态特征

背鳍Ⅳ-17~20,臀鳍Ⅲ-5,胸鳍Ⅰ-16,腹鳍Ⅱ-8~9。侧线鳞36,背鳍前鳞11~13,围尾柄鳞16。第1鳃弓外侧鳃耙18~23。下咽齿3行,1·1·3-3·1·1。体长为体高的2.2~2.5倍,为头长的3.3~3.9倍,为尾柄长的7.7~8.6倍,为尾柄高的6.4~7.3倍。头长为吻长的2.8~3.0倍,为眼径的2.8~3.3倍,为眼间距的2.7~2.8倍,为尾柄长的2.3~28倍,为尾柄高的1.7~2.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6~0.9倍。

三角鲤体侧扁而高,头后背部显著隆起,腹部较平直,尾柄髙稍大于尾柄长。头短,略侧扁,头长短于体高。吻短而钝,吻长大于眼径。口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领骨末端伸达眼前缘的下方。唇较厚,表面有许多小乳突。须2对,口角须长于吻须,末端后伸超过眼前缘的下方。眼大,侧上位,眼间宽,稍凸,眼间距稍大于眼径。鳞较大。侧线略弯,向后伸达尾柄正中。

背鳍与臀鳍均具硬刺,背鳍外缘平直或稍凹,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或稍前,至吻端的距离小于至尾鳍基距离。臀鳍起点与背鳍倒数第3至第5根分枝鳍条相对,鳍条末端可伸达尾鳍基。胸鳍末端可伸达或超过腹鳍基部。腹鳍末端可伸达肛门。尾鳍深叉形。

鳃耙短,其长约为鳃丝的1/2。下咽骨中长,较宽;咽齿主行第1枚齿较粗大,呈圆锥形,齿冠光滑,其余齿呈日齿状,齿冠一般具1道沟纹;左右侧咽齿沟纹常不致。 体背侧暗灰色,腹侧银白色,体侧鳞片边缘暗色,形成数行纵纹。鳍呈灰黑色,边缘色较深。

三角鲤生活习性

三角鲤的适温范围广(0~39℃),在中国广西的气候条件下,其在池塘、河沟均能自然越冬。三角鲤属底层鱼类,耐低氧。在鲢鱼、兴国红鲤、散鳞镜鲤及三角鲤混养的池塘中,当鲢鱼、兴国红鲤、散鳞镜鲤因缺氧而日夜浮头不沉时,三角鲤却很少浮头,且摄食正常,解剖观察肠道,其食物充塞度仍可达到2级,而鲢鱼则完全停止摄食,肠道充塞度不到1级。在三角鲤与丰鲤混养的池塘中,当丰鲤因缺氧而浮头时,三角鲤亦能安然无恙。

三角鲤是以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物主要构成为:环节动物(水蚯蚓和颤蚓等)、节肢动物(摇蚊幼虫和沼虾等)、软体动物(蚬、幼蚌和螺等)。此外,还有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有机碎屑、水生植物种子、植物的根和茎以及丝状藻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颗粒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0~35%)。三角鲤的摄食量很小,在苗种阶段,肠的充塞度普遍为3~4级,成鱼阶段常处于1~3级,以1~2级者居多。

三角鲤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越南。 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左江、右江、红水河、漓江、柳江、邕江、郁江)。 三角鲤分布图

三角鲤繁殖方式

雌鱼3+龄性成熟,雄鱼2+龄性成熟。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卵沉性,粘性。2~4龄鱼的相对繁殖力为55~88粒/克体重,产卵水温为18~30℃,产卵最适水温为22~28℃,产卵季节为2~10月,盛产期4~5月。在中国红水河,每年5月上旬前后,河水第一次上涨、水质浑浊时,大量亲鱼集中产卵繁殖,亲鱼产卵一般进入支流或河湾处,受精卵常粘附于被水新淹没的杂草上,在池塘饲养条件下,亲鱼性腺发育良好。 受精卵淡黄色半透明,沉性,具粘性,吸水后卵径为1.8~2.27毫米。三角鲤胚胎发育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自受精至孵出所需时间,水温15.3~22℃时为124小时,19~24℃时为107小时20分钟。刚出膜的仔鱼,全长4.5~5.0毫米,肌节35对,尾鳍褶与背鳍褶相连接,胸鳍、腹鳍、臀鳍原基已出现。大部分时间侧卧水底,偶尔作垂直运动。

亲鱼准备 亲鱼选择:中国华南地区三角鲤的繁殖一般在每年的3月中旬开始,最好是上一年入秋前开始购入亲鱼进行引种驯化。亲鱼可在广西西江流域捕捞获得,或者当地的农产品市场购买,由于当地也有普通鲤鱼,需要注意区分三角鲤和普通鲤:三角鲤一般体色偏黄,身背部较高、体型呈三角形,头小,上下须长度一致,眼睛较同等体型的普通鲤鱼大。 雌雄鉴别:雌性三角鲤的泄殖孔短而圆,雄性的泄殖孔末端较尖成突起状。选择2~4龄鱼作为亲鱼,雄鱼体重在700克/尾以上、雌鱼体重在800克/尾以上为宜。以身体健壮、光泽亮丽、鳞片完整的鱼为最佳。 亲鱼培育:亲鱼的雌雄搭配比例为1:(1~1.5),每亩池塘可以放入200~300尾亲鱼在亲鱼塘中养殖,较高的密度不利于三角鲤的繁殖。在前一年越冬前进行强化培育,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如果条件允许可在饲料中添加600毫克/千克的硒酵母和300毫克/千克的维生素E。每天投喂占亲鱼重量3~6%的饲料进行强化饲养。冬季期间减少投喂量,待春季水温达到15℃以上时,可以逐渐加大投喂量,并辅喂一定量的蚯蚓或者黄粉虫等活饵料。

催产方法 产卵浮床的制作:三角鲤的卵为黏性卵,自然状态下附着于水草等漂浮物中,因此催产之前要准备好提供卵附着的产卵浮床。制作方法:选取生长笔直的竹竿,去除竹叶和细枝搭建边长为1米×2米的长方形浮床,注意浮床下面不需要网布遮盖,以便亲鱼在浮床内产卵。一般可用水葫芦作为浮床内的植物,也可用空心菜或者其他漂浮水生植物作为亲鱼产卵的场所。水葫芦投入浮床内要提前用5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5分钟,对根部进行消毒处理后,再将水葫芦放入浮床框架中,铺满浮床即可。

自然催产:自然催产直接在亲鱼养殖池塘中进行即可。每年春节当水温达到18~23℃,即可开始准备催产,连续3~5天用水泵向池塘注入新水,刺激亲鱼交配繁殖,同时在池塘中放入产卵浮床,一般每亩鱼塘放入面积为30~60米的浮床。加入新水后每天捞取浮床中的水葫芦,观察水葫芦根部是否有鱼卵附着,如有鱼卵附着将水葫芦转移至孵化网箱中准备孵化。自然催产的特点:利用自然法催产的成本较低,但是催产效率也较低,一般为35~50%,且效应时间较长,一般为3天,同步性也比较差,需要分几批产完。因此,如果大规模苗种繁殖最好还是使用人工催产方法。

人工催产:人工催产需要提前15天检查雌鱼性成熟状况,如成熟度不够,须提前注射一针催熟针,即每千克鱼体重注射15~20微克的LRH-A,之后检查其腹部是否变得柔软,如果是则可用于人工催产。雌鱼催产每千克体重注射PG 4毫克、LRH-A212微克,分为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1/4,剩下的在12小时后一次注射;雄鱼为一次注射,注射时间和雌鱼第二次注射一致,剂量为雌鱼剂量的60%,即每千克体重注射PG 2.5毫克、LRH-A27微克。两次注射完成后,效应时间约为12小时,效应时间会因为温度改变,相差在1~2小时。将注射好的亲鱼按照雌雄比例1:1.2放入容积为50~100米的水泥池中,亲鱼数量在20~40尾,每个水泥池放面积为6~12米产卵浮床。计算好效应时间,捞取浮床上的水葫芦,转移到孵化网箱中。

人工催产的特点:上述方法进行人工催产,催产率可达到90%以上,效应时间短,产卵数量多,而且孵化率较高,适合于大规模的苗种繁殖。

鱼苗孵化和培育 孵化池准备:为了方便大规模推广,我们采用鱼塘挂细孔网箱的方式进行孵化,将孵化和鱼苗培育整合为一次同一鱼塘完成。在准备孵化前要提前将孵化鱼塘进行干塘,平整塘底。每亩均匀泼洒50千克生石灰进行消毒。干塘和消毒完成后,加入经过滤的新水,新水要用80目的网布过滤,以免引进杂鱼和青蛙卵等。

网箱准备:在鱼塘边缘挂长宽为5米×2米、深度为1.3米的网箱,网箱孔径小于2毫米,每亩鱼塘可以挂4~8个。

鱼卵孵化:将鱼卵放置于网箱内,一般70~100小时即可孵化,孵化时间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则孵化时间缩短。等鱼卵全部孵化后,只留占网箱内水面积1/3~1/4的水葫芦,给鱼苗提供遮蔽的场所。

开口饵料培育:在孵化开始的前一周准备培育开口饵料,一般鱼苗开口饵料以轮虫为宜。直接采用池塘培育开口饵料。鱼卵放入前5天施放无机肥,每亩鱼塘施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3千克,施放无机肥后、鱼苗开始孵化时,配合使用豆浆法,每天每亩用2千克黄豆磨成豆浆(根据鱼苗数量酌量增减),均匀洒于网箱内,每天分成两次喂食。豆浆法可以部分提供三角鲤的饵料,剩余的可以作为培育轮虫的肥料,在鱼苗孵化出4~5天的时候,轮虫数量达到高峰,此后桡足类数量开始增加,正是鱼苗适口饵料逐渐从轮虫到桡足类转变之时。鱼塘施肥法和豆浆法并用,可以使池塘微生物种类交替和鱼苗适口饵料变化相一致,鱼苗成活率可以提高。

鱼苗下塘:鱼苗长度1.2厘米时,已经具备较强的运动能力,而此时网箱内桡足类和枝角类相对有限,会限制鱼苗摄食,此时就可以去除网箱,将鱼苗直接放入池塘中。

水质调控:由于施肥和豆浆法会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需要控制水质,防止水质恶化。鱼苗开始孵化2~3天后需要每周沿着池塘边缘泼洒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菌液1次,并在水中放置一定数量的生态浮床,生态浮床的制作类似产卵浮床的制作方法。可以在池塘中央放置1~2个叶轮式增氧机,防止鱼塘缺氧。另外在鱼苗下塘前,要定期清理网箱网布上的藻类,以便保持网箱内水体溶氧和轮虫密度与池塘水体一致;并且要捞除死鱼,避免死鱼腐烂污染水体导致有害细菌大量繁殖。

三角鲤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1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0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三角鲤主要价值

三角鲤是一种名贵的鲤鱼品种。因三角鲤肉质比一般鲤鱼要细嫩、鲜美, 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参考来源

  1. 三角鲤, 水产养殖,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