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
三角肌 |
三角肌(deltoid muscle)俗稱"虎頭肌",是一個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於肩部皮下,從前、後、外側包裹着肩關節,是一塊多羽狀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肌束分前、中、後3部。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三角肌
- 外文名: Deltoid muscle
- 俗稱;虎頭肌
- 形狀:凸出上臂,酷似虎頭
- 位置:位於肩部
- 作用:使肩關節外展
解剖結構
前緣借三角胸肌間溝與胸大肌鎖骨部相隔。後緣游離,自前而後,遮蓋喙肱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外側頭和長頭的上部小圓肌和岡下肌的外側部。恰對斜方肌止點而起自鎖骨外側1/3的前緣、肩峰外側緣、肩胛岡下唇和岡下筋膜。肌纖維向外下方逐漸集中,止於肱骨體外側面的三角肌粗隆。
該肌生理橫斷面為19.60平方厘米。
起點:前部肌束起自鎖骨外側半,中部肌束起自肩峰,後部肌束起自肩岡。
止點:肱骨三角肌粗隆。
支配神經:發自脊神經臂叢的腋神經。
機能
近固定前部纖維收縮使上臂在肩關節處屈和旋內。中部纖維收縮使上臂外展。後部纖維收縮使上臂在肩關節處伸和旋外。整體收縮,可使上臂外展。此外,該肌對加固和穩定肩關節有一定作用。當手臂處於小於60°角位置時,此肌外展效率相當低,而在90°~180°度之間角度時表現出最大的收縮效果。
周圍相關組織
該肌的深面,三角肌筋膜深層與肱骨大結節之間,有一恆定的較大的黏液囊,叫三角肌下囊。由此囊膨出許多突起,尤其是突入肩峰下面的最明顯,稱之為肩峰下滑囊。該囊易產生變性、損傷、粘連,因而引起肱骨頭向上移位固定,產生肱骨上舉困難。從三角肌深面觀察,可發現該肌纖維束為多羽狀,因此,該肌比較肥厚而有力。但其活動範圍有限,收縮時可使肱骨外展70°。其前部和後部肌束的結構與中部不同,為彼此平行的肌纖維,前部肌束使肱骨前屈及旋內,後部肌束使肱骨後伸及旋外,前部及後部的最下部肌束使肱骨內收。該肌最主要的作用是使肩關節外展。三角肌受腋神經支配。
相關疾病與治療
1、三角肌攣縮症通常是由反覆肌肉注射、外傷或是不明原因所造成,臨床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內收功能障礙、肩關節外展攣縮、三角肌內明顯的纖維索條、翼狀肩胛骨、纖維索條處皮膚凹陷。三角肌中纖維索條結構是診斷三角肌攣縮症的重要徵象。
2、三角肌可分3個部分攣縮,即前部分(鎖骨部分)、中間部分(肩峰部分)、後部分(棘突部分),前部分和後部分由長橫紋肌纖維組成,中間部分是羽狀肌,這種肌纖維短但多,散在平行走行於肌腱邊緣,插入3條類似的散在分布的肌腱中,這些肌腱起止於三角肌粗隆。這些短的斜紋肌的纖維化可使散在的肌腱合併,然而它們並非正常的連接在一起。因此,僅僅一些肌纖維的纖維變性就能導致三角肌攣縮。這種中間部分的特定結構和經常把它作為肌肉注射的合適位置可能是導致三角肌攣縮症頻繁的原因。
攣縮組織主要發生於三角肌中束和深筋膜,少數為後束,與皮下組織粘連,攣縮索條纖維化、白亮,內收關節時攣縮索條明顯緊張。病理顯示攣縮的纖維索條影為緻密纖維結締組織,透明變性,伴橫紋肌萎縮或消失,三角肌表面的線狀溝、肌組織間由脂肪組織填充。雖然大多數三角肌攣縮症患者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通常很容易診斷,但是也有一些患者被忽視。纖維索條的存在是最顯著的臨床表現,也是做出正確診斷的主要依據。傳統意義上,纖維索條的發現往往通過觸診,但觸診發現纖維索條僅僅是局限於有明顯張力的患者,與觸診相比,MR可清晰顯示病變的位置和病變累及的範圍,對治療方式尤其是對手術指導有重要的作用。
3、治療:均行手術治療。取肩峰至肱骨上端外側縱切口,皮下脂肪組織有纖維性變,尤以皮膚凹陷處皮下組織與三角肌有粘連,切開深筋膜後,即可發現三角肌中部有一纖維索帶,該纖維索帶從肩峰延伸至三角肌止點,界限清楚;本組4例纖維索帶堅硬,深達骨膜,呈瘢痕狀,3例三角肌後部也有部分纖維化;逐步切斷白色纖維索帶過程中,肩關節活動範圍逐步恢復正常,固定肩胛骨,肩關節可充分內收。
4、總之,三角肌攣縮症是一種病因未明的疾病,該病無自限性、無有效的保守治療方法,病情隨年齡增大而加重,手術治療效果肯定,接受手術年齡越小,效果越好。所以應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1]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