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茀蕨
三葉茀蕨
中文名:三葉茀蕨
學名: Crypsinus hastatus (Thunb.) Copel.
別稱: 七星草,鴨腳香,鵝掌金星蕨
類型株高: 多年生草本地生蕨類,高約10~30cm
分布: 中低海拔以下之山徑路旁,坡壁,石壁,林緣下開闊地,常見它們芳蹤(瑞芳102縣道山上休息站處多)
花色: 隱花植物
花期: 隱花植物
花的著生情形: 隱花植物
莖葉: 根莖短匍匐狀 具紅棕色鱗片,葉片,生自根際,柄細長,單葉或三裂或多裂,變化多,基部圓形,裂片線狀披針形,葉背略為綠白色,孢子囊群圓形,不具苞膜,著生於葉背近中脈處各側脈間。
備註: 三葉茀蕨,它那小小個子,葉柄纖細,葉片可是多變的喔!有單葉,有一片多裂,有些葉片主脈兩側還各形成一排整齊圓形顆粒凹陷,為孢子囊群預築窩穴,當孢子囊群生成,黃褐色圓滾滾的孢子囊群酷似美味可口的小餅乾,貼於各葉脈間,是絕佳的景觀植栽。養幾盆茁壯的三葉茀蕨;擺飾在陽臺,案桌上,能透露出一股輕柔的質感,有活潑室內,舒解生活壓力之功效。三葉茀蕨性喜溫暖潮濕;栽培土質以排水性.保濕性佳的肥沃土壤(粗溪砂和腐植土加些蛇木屑混合),半日照,即可成活得很好。
它全草可是中藥優良素材,據說為解熱,消腫好要方,取全草和水煎服能治淋病,痢疾,風濕痛。[1]
目录
三葉茀蕨資料:
◆ 分類:水龍骨科/茀蕨屬
◆ 生長環境:中海拔之林緣或溪畔之潮溼岩壁上,台灣北部低海拔地區亦可見
◆ 頻度:★★★★
◆ 生長習性:地生
◆ 根莖:匍匐狀,被覆紅褐色之窄披針形鱗片
◆ 葉柄:長可達10公分,基部具有關節
◆ 葉片
》 葉形變化多,有橢圓型之全緣單葉、卵形全緣單葉、披針形全緣單葉、卵狀三角形之三裂全緣單葉、僅單側具有裂片之全緣單葉 》 長可達15公分,寬可達10公分 》 葉緣較厚,具有軟骨邊,於側脈之間並有缺刻
◆ 葉脈:網狀,網眼裡還有游離小脈
◆ 孢子囊群:
》 著生於中脈兩側各呈一排,深陷葉肉中,於葉片正面可清礎看見其突起 》 沒有孢膜保護
◆ 觀察特徵
》 岩生型之蕨類,常出現於溪邊之岩壁上,葉形變化多 》 孢子囊群著生於裂片中脈兩側各呈一排,深陷葉肉中,於葉片正面可清礎看見其突起[2]
三葉茀蕨介紹
三葉茀蕨。雖稱三葉,卻名不符實。充其量僅稱得上單葉三裂。
根莖匍匐狀,被窄披針形鱗片,葉遠生;葉炳長5-10cm,葉片為披針形或卵形之單葉,或卵狀三角形之三裂單葉,葉片長8-15cm,寬2-10cm,葉片有時僅單側具裂片;裂片披針形,基部較寬,末端漸尖,背面灰綠色;葉緣加厚,淺色或褐色,裂片之側脈間具缺刻;葉脈網狀,網眼中具游離小脈;孢子囊群圓形,在裂片中脈各一排。[3]
三葉茀蕨屬水龍骨科茀蕨屬,為岩生型蕨類,喜歡生長在潮溼的岩壁上,中海拔地區溪邊的岩壁上常可見其蕨影,台灣北部低海拔地區也可見到,其生長環境和苔蘚類植物非常類似,所以兩者常在一塊兒,匍匐狀的根莖使它很容易擴張地盤,佔據岩壁大片地方。
三葉茀蕨的葉片不大,可算是小型的蕨類,但因其孢子囊群在葉背深陷於葉肉中,在葉片正面可清礎看見其突起,另外其主脈及主側脈也相當的明顯,所以還瞞顯眼的。其葉片變化多端,包括橢圓形全緣單葉、卵形全緣單葉、披針形全緣單葉、卵狀三角形之三裂單葉及僅單側具有裂片之單葉等,名為「三葉」茀蕨應該是因為有些葉片是三裂單葉。它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是葉緣較厚,形成軟骨邊,一般為淺綠色,部分則呈深褐色。[4]
栽培:
蕨類用孢子繁殖,自然著生於潮濕環境的山溝或岩壁上。植株葉片為三葉形,裂片金緣,葉 脈網狀,網眼中有游離小脈,成熟的根莖光滑無鱗片,呈粉綠色,根莖粗肥,匍匐狀,分枝多。三葉茀蕨為常見的線蕨屬,大多長在森林下的地被層或地被層的岩石上。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匍匐狀,被有紅棕色鱗片;葉片為單葉或三裂葉,有時4~5裂,極富變化,硬革質,葉背通常呈綠白色,邊緣軟骨質,並在小葉脈之間有細微的缺凹;孢子囊群圓形,不具孢膜,成熟期7~10月。葉子表面就可見一粒粒圓圓輪廓的孢子囊群,那是因為葉子孢子囊群形成而凹陷,這種罕見的特徵,有利於野外判定之依據。
繁殖:
自然生態物種。[5]
圖片說明:
- 三葉茀蕨-雖稱三葉,其實是單葉的岩生蕨。低至中海拔山區潮濕岩壁上可見
- 葉片可以從披針形或卵形之單葉至基部三裂之卵狀三角形。
- 根莖匍匐狀,葉遠生;葉炳長5-10cm,黑褐色。
- 遠軸面-灰綠色,葉緣兩側脈間具缺刻。(單葉)。
- 基部三裂者。葉脈網狀,網眼內具游離小脈-但不顯著。
- 圓形的孢子囊群不具苞膜,著生於葉背近中脈處各側脈間。
視頻
Blechnaceae 狗脊蕨屬,Phymatopteris hastata 三葉茀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