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紙無驢
出處
相關成語
典故
古時候,有一個讀書人,經史子集無所不讀,出口成章,他常常賣弄筆墨,炫耀自己的文才。人們貌似恭維、實則諷刺而稱他為「博士」,他對這個稱號也頗為得意,於是就飄飄然起來,以為自己是真的才學淵博,無人能及。
有一天,他家裡買了一頭驢。按照當時習慣,買主應該寫一張買賣契約給賣者。要是買主不識字,還非得請個識字的人來代寫。現在既是那書生買驢,寫張簡單的契約,當然輕而易舉。於是他鋪開紙,提起筆,搖頭晃腦,洋洋灑灑的寫了起來。但見他寫了好半天,一大張紙都寫滿了,接着又寫了一張,好象還沒有結束的意思。
賣驢的人等得不耐煩了,催他快些。可是他寫得正得意,根本不理會;一連寫了三大張,還要往下寫。這時天已傍晚,賣驢的人實在忍不住了,便提高嗓門,請他少寫幾句,好早些回家。他一聽就生氣了:「你這不懂文學的粗俗之輩,急什麼,我才寫了一張紙,還沒寫到你賣驢這件事呢!……」
賣驢人聽了,只好耐住性子等。過了好久,博士在三張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這才放下筆來。他搖頭晃腦地念着自己寫的契約,念完了,洋洋自得地說:「怎麼樣呀?你大開眼界了吧!」 賣驢人聽了,輕蔑地說:「你寫了整整三張紙,怎麼全是廢話,連個『驢』字都沒提到呀?其實,你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了一頭驢子給你,收你多少錢,不就完了嗎?」 圍觀的眾人鬨笑不已。
博士羞愧難當,忙牽着毛驢,灰溜溜地走開了。
原來他寫了三大張的買驢契約,還沒有寫到「驢」字,他寫的根本都是些和買驢沒有直接關係的廢話。所以,隋朝人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勉學》說:「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雖然寫了一大篇,說了一大堆,卻都離題很遠,就叫「博士買驢」,或叫「三紙無驢」,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2]
視頻
成語故事 第144集 三紙無驢
參考資料
- ↑ 三紙無驢 國學大師
- ↑ 成語故事|「三紙無驢」的由來 新浪網 2018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