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鎮
三江境內因有黑石、青羊、羊馬三條河貫穿並匯合而得名,有360餘年建置歷史。三江鎮位於成都平原西部,崇州市東西面,東鄰雙流縣金橋鎮,南新新津縣興義鎮,西靠大邑縣沙渠鎮,距崇州市區16公里,成都市區30公里、雙流國際航空港12公里,川西民居博物館14公里,界於金馬河與西河之間,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三江鎮2014年通過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驗收。
全鎮幅員面積47.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464.38畝。轄17個行政村、3個社區、317個村民小組。全鎮有16843戶,總人口54916人,其中城鎮常駐人口1.1萬人,建成區面積1.7平方公里。鎮域經濟:農業以大田作物、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優質水果、中藥材鬱金等種植為主;養殖業以商品魚、雞、生豬為主;工業以金屬配件、鑄鐵煉鋼、飼料加工、家具生產為主;第三產業以日用商品、舊木材、舊鋼材集散交易為主;建築業較為發達。[1]
目錄
三江簡介
三江鎮位於崇州市境內之東南隅,屬崇州市東南際邊陲重鎮。東過金馬河同雙流縣金橋接境,南和新津縣興義、萬和、文井毗鄰,西隔文井江與大邑縣沙渠、龍鳳相望,北跟崇州市大劃、江源連壤,歷來的商家必爭之地,是傳統型的四縣(市)商貿、文化集市中心。街道、居住小區共50條(個),其中,三江場鎮已建規模1.7平方公里,有街道、居住小區44條(個)。三江鎮人民政府設在崇新路三段九號,距崇州市城區16公里,距成都市中心市區35公里(合併聽江之後,三江鎮與雙流縣僅一河之隔),距國際機場西南航空港18公里,川西民居博物館14公里,界於金馬河與西河之間,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有省級公路懷華路同國道川藏線相接。三江鎮2001年被確定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建置沿革
三江鎮歷史悠久,是中國地方志鼻祖常璩的故鄉。清初,崇慶縣設四鄉一區時,場鎮已具規模,名三江口,因設於黑石、青羊、羊馬三河交匯口而得名。清末,崇慶縣設二鎮六鄉時,三江鎮即為二鎮之一。民國時期沿襲舊制,歷為國防局、區署駐地。1950年,設三江鄉人民政府,1953年,設三江鎮。後,屢經分合。2004年9月,三江、聽江合併為三江鎮,轄現域地置。
基礎設施
省級公路懷華路穿越鎮屬兩個集鎮,半小時內可直達省城。且有崇雙貨運大道、崇新路、三安路(三江——安仁)均為水泥路面,分別與新津、大邑縣城相通。境內已完成村村通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四通八達,宜大小車輛暢行。
自然資源
全境為金馬河與文井江縱流相夾,境中部又有羊馬、黑石河曲折順流貫通全境,有水無山,屬自然天成的沖積平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歷來無旱災澇患記載。盛產糧食,油菜及中藥材鬱金等。青羊河與黑石河交匯處的江心島,蘊藏着豐厚的地下溫泉,早已養在深閨人未識,亟待開發。文井江沿境內縱流10餘公里,沿岸河灘石灰石陳面。境內無污染源,空氣清新,實屬人居好去處。
優勢產品
工業企業囊括煉鋼鍛鐵、汽配加工、塑管、家具、飼料肥料和新引進食品企業。農業有六大生產基地:優質稻生產基地、鬱金生產基地、無公害蔬菜及食用菌生產基地、花卉苗木生產基地、家禽家畜和商品魚生產基地、優質水果生產基地。其中,「」紅富生」牌獼猴桃、「聽江」牌無公害蔬菜、「旺達」牌飼料、「達江」牌裝飾材料久負盛名。鎮域內的鬱金生產歷史悠久,除獲「中國鬱金這鄉」美名外,並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特產文化節塈中國特產之鄉十周年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三江鎮人民政府被評為全國發展特產之鄉先進集體。
社會文化
境內自來水廠2座,三江場鎮水廠日供水量1000餘噸;中學1所,標準化九年制學校2所,公辦幼兒園2所、民辦幼兒園1所;公立衛生院2家;郵電、電視廣播、銀行、信用社、工商、稅務、公安派出所、法律事務、法庭、變電供電、農機、房管、國土等機構,應有盡有。光纖電纜已在場鎮普及入戶,已向村、組、戶延伸。每年二月初九的「文經博覽會」,秉承「誠招天下來客,廣納四海嘉賓」的辦會宗旨,八方友朋雲集,盛況空前。會期持續近10天,大大超越了主辦方的計劃時間。與會客人流量日均上萬人。
相關視頻
美麗的三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