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闹学记》经典语录
三毛的作品
语言特征:机智、诙谐、朴素的散文话语。自然、清新、朴素 ,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不但生动而且富有个性。
在内容上,她的创作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之外,它还是一种生命纪实。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探索的意味在里面,探索生命以内的东西 。
三毛的作品很特别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这就是后来传说的 三毛体了。
结构特征也很特别的,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1]
目录
三毛《闹学记》经典语录
人生那么短,抢命似的活是唯一的方法,我不愿慢吞吞的老死。
——三毛《闹学记》
我在绞我的脑汁,绞到无汁可绞却不能放弃。
——三毛《闹学记》
其实每一个人,自从强迫出生开始都是孤独的长跑者,无论身边有没有人扶持,这条“活下去”的长路仍得依靠自己的耐力在进行。有时我们感到辛酸遭受挫折,眼看人生艰难,实在苦撑着在继续,可是即使如此,难道能够就此放弃吗?有许多人,虽然一生成不了名副其实的运动员,可是那份对于生活的坚持,就是一种勇者的行为。我自然也是一群又一群长跑人类中的一员,但诚实的说,并不是为了父亲的期望而跑,支持着我的,是一份热爱生命的信念 ,我为不负此生而跑。我只鼓励自己,跟那向上的心合作。这些年来,越跑越和谐,越跑越包容,越跑越懂得享受人与人之间一切平凡而卑微的喜悦。当有一天,跑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时,世上再也不会出现束缚心灵的愁苦与欲望,那份真正的生之自由,就在眼前了。
——三毛《闹学记》
几个老师动了心,一再追问我:“怎么可能?海景,城市夜景,花园,玻璃花房,菜园,再加楼上楼下和大车库,才那么点钱。”
我说:“是可能。当一个人决心要向那儿告别时,什么价都可能。”
——三毛《闹学记》
看着身边一个箱子、一个背包、一个手提袋就什么也不再有了的行李,这才觉得:空空的来,空空的去。带来了许多的爱,留下了许多的爱。人生,还是公平的。看看手表,是时候了,我将所有的窗帘在夜色中拉上,除了向海的那面大窗。
——三毛《闹学记》
我睁着眼睛等到天亮,恶性失眠像鬼一样占住了我。我开始增加安眠的药的分量,一颗,三颗,七颗,直到有了一夜服了十颗,而我不能入睡。我不能入睡,我的脑伤了,我的心不清楚了,我开始害怕声音,我控制不住的哭——没有任何理由。
——三毛《闹学记》
我将不可能带走的大批信件抱到车房去,那儿,另有十六个纸盒的信件等着人曲处理。将他们全部推上车,开到海滩边最大的垃圾箱里去丢掉,垃圾箱很深,丢到最后,风吹起了几张信纸,我追了上去,想拾回它们,免得弄脏了如洗的海滩。
而风吹得那么不疾不徐,我奔跑在清晨的沙地上,看那些不知写些什么事情的信纸,如同海鸥一样的越飞越远,终于在晨曦里失去了踪迹。
我迎着朝阳站在大海面前,对自己说:如果时光不能倒流,就让这一切,随风而去吧。
——三毛《闹学记》
整整六个月没有阖眼了,我的四肢百骸酸痛不堪,我的视力模糊,我的血液在深夜里流动时,自己好似可以听见哗哗的水声在体内运转。走路时,我是一具行尸,慢慢拖。
——三毛《闹学记》
那一夜,印度的大块绣布巾上了墙,西班牙的盘子上了墙,早已狂好的书上了墙。彩色的桌布斜铺在饭桌上;拼花的床罩平平整整的点缀了卧室。苏俄木娃娃站在大书前,以色列的铜雀、埃及的银盘、沙漠的石雕、法国的宝瓶、摩洛哥的镜子、南美的大地之母、泰国的裸女、意大利的瓷做小丑、阿拉伯的神灯、中国的木鱼、瑞典的水晶、巴西的羊皮、瑞士的牛羚、奈及利亚的鼓......全部各就各位——和谐的一片美丽世界,他们不争吵。
——三毛《闹学记》
在那个深夜里,我开始整理没一个抽屉,将文件、照片、信件和水电费收据单整理清楚。要带回台湾的只有照片、少数文件,以及小件的两三样物品。虽说如此,还是弄到天方亮了才现出一个头绪来。
——三毛《闹学记》
“爸爸你看那棵樱花,你看。”爸爸站在赖家的小楼门口,探头向院子里看了一看,和蔼地说:“看见了,看见了”他哪里看见什么花呢,他看见的是女儿在恋爱的一颗心。
——三毛《闹学记》
飞机在一个艳阳天里升空,我听见有声音再问我:“你会再来吗?”
我听见自己在回答:“这已是永恒,再来不来,重要吗?”
——三毛《闹学记》
“我要跑了,不要像流氓一样追上来。我跟你说,我要跑了,我的生活秩序里没有你。我一讲再见就跑了,现在我要讲了,我讲,再——见,亚兰——再见——。”
——三毛《闹学记》
我非常感谢她的热忱,可是觉得那实在没有必要。我,一生最大的事业,不过是放心而已,我不需要任何他人的证明了。
三毛《闹学记》写了什么
看完了三毛闹学记,感觉是在描述三毛在国外留学时,随便在一个补习班的一段小故事,
只是为了充实自己在国外是的生活,而随便找的个补习班。
也许他的初衷也是这样的吧。
其实在他笔下描述的也只是仅此而已。
并没有波澜壮阔的离别场面,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悠长曲折。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情感纠结。
都是平时生活的故事小流水。
但是看完后我情感上还是久久不能坦然。离别的伤痛和不舍,他只字都没有提到。
那天我借酒抒情,说坚强的人其实是最可怜的人。
对。真的是这样子。
三毛不是没有感情。其实他很不舍。很爱。很深厚。
但是他却三毛都不说。三毛都不透露,只是仍然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的离开。[2]
三毛的生平
三毛,1943-1991,原名陈平,祖籍浙江舟山,出生于四川重庆,后旅居台湾。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怀。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和风格吧。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