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棱櫟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三棱櫟

拉丁學名: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

(A. Camus) Farman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山毛櫸目

科:殼斗科

屬:三棱櫟屬

種:三棱櫟

命名者及年代:(A. Camus)

Forman ,1964

三棱櫟(sān léng lì),學名: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 (A. Camus) Forman ,別名 Formanodendron doichangensis (A. Camus) Nixon & Crepet,異名: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 Quercus doichangensis ,是殼斗科三棱櫟屬常綠喬木,高可達21米,樹皮深灰色,條狀開裂。小枝密被皮孔。葉互生,革質;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托葉分離,三角形,被短柔毛,早落,雄花被銹色絨毛,雄蕊無毛,花粉三棱球形,雌花序穗狀,殼斗通常有果,外壁有橫列鱗片,果的輪廊呈寬卵形,明顯翅,頂端有宿存花被裂片和花柱,果臍三角形,11月開花,翌年3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瀾滄孟連西盟等縣。三棱櫟可在中國雲南的大部分地區或中國中亞熱帶以南許多地區栽種。生長在常綠闊葉林中。 該種木材紋理通直,材質堅硬,心材邊材明顯,是中國珍稀樹種。 [1](學名:Trigonobalanus doichangensis (A. Camus) Forman )是殼斗科三棱櫟屬常綠喬木,高可達21米,樹皮深灰色,條狀開裂。小枝密被皮孔。葉互生,革質;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托葉分離,三角形,被短柔毛,早落,雄花被銹色絨毛,雄蕊無毛,花粉三棱球形,雌花序穗狀,殼斗通常有果,外壁有橫列鱗片,果的輪廊呈寬卵形,明顯翅,頂端有宿存花被裂片和花柱,果臍三角形,11月開花,翌年3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瀾滄孟連西盟等縣。三棱櫟可在中國雲南的大部分地區或中國中亞熱帶以南許多地區栽種。生長在常綠闊葉林中。 該種木材紋理通直,材質堅硬,心材邊材明顯,是中國珍稀樹種。 [2]

目錄

三棱櫟形態特徵

三棱櫟 常綠喬木,高達21米,樹皮深灰色,條狀開裂。小枝幼時被銹色柔毛,老時暗褐色,密被灰白色圓形和橢圓形皮孔。

葉互生,革質;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12.5(-18)厘米,寬3-6厘米,頂端鈍尖或凹缺,基部楔形並延伸至葉柄,全緣,側脈每邊8-11條,幼葉兩面密被銹色星狀毛,不久即脫落;葉柄長5-12毫米;托葉分離,三角形,被短柔毛,早落,托葉痕不明顯。

雄花序長8-14厘米,呈之字形曲折,被銹色絨毛,雄蕊長2.5毫米,無毛,花葯長0.75毫米;花粉三棱球形,大小為27.3×27.3微米,萌發孔在赤道區明顯突出,孔區外壁加厚,表面為顆粒一擬網狀紋飾;雌花序穗狀,長8-10厘米。殼斗具長約2毫米的短柄,通常包着果1-3個,如包着1果,殼斗淺裂為2枚遠軸的圓形裂片和十分退化的第三枚近軸的裂片,殼斗直徑3-4毫米,高約2毫米;殼斗內如包着3果時,殼斗裂為4枚遠軸圓形裂片和十分退化的第五枚近軸裂片,徑向長3-4毫米,切向長7毫米,高約2毫米,外壁有橫列鱗片,密被銹色顆粒狀毛。

果的輪廊呈寬卵形,明顯具3翅,直徑4-5毫米,高約5毫米,頂端有宿存花被裂片和花柱,果外壁被銹色絨毛,果臍三角形,長約1.5毫米。花期11月,果期翌年3月 。

三棱櫟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瀾滄、孟連、西盟等縣。生長在海拔1000-16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最高分布可達海拔1900米 。

三棱櫟位於回歸線以南,處於雲南植物區系分區中的滇南、滇西南小區,在哀牢山山系南端和中怒山山系南端,東經99°16′-101°04′北緯21°29′-23°06′N之間。分布區的氣候屬南亞熱帶氣候類型。年平均溫度15.3-18.5℃,極端溫度為-6.6℃和35.5℃,≥10℃積溫5751-6959.3℃,年降雨量1382.4-1779.9毫米,且降雨多集中在5-10月份,年平均相對濕度73%-81%,土壤為磚紅壤性紅壤。

三棱櫟繁殖方法

三棱櫟 三棱櫟種子成熟時,應及早採集後在室內清理包裝保存。三棱櫟的種子儲藏保存不需要保溫或沙藏等處理,可直接在在乾燥陰涼處或3-4℃的冰箱中保存。

初夏溫度開始上升時進行淺播(覆蓋約0.5-1.0厘米)於苗床中,昆明常用的播種基質為自然紅土:珍珠岩:腐葉土=1:1:1較為經濟。 播種後澆透水,用白色塑料薄膜保濕提溫,每天檢查播種土表面乾濕情況。在子葉出土後及時揭去塑料薄膜,創造充足的光照環境,保證子葉能及早行使光合功能。 三棱櫟的苗期尚未發現病蟲危害,在日常管理中應隨時留意拔除雜草,並注意噴水。約兩個月後,當苗高5-10厘米時即可上簡或塑料袋移栽,亦可按15×20厘米的株行距進行苗床地栽。要注意的是:三棱櫟的育苗要在蔭棚內(85%左右的透光率)或稍蔭蔽的場所進行,因為其苗期的生長需要蔭蔽的環境。

三棱櫟栽培技術

三棱櫟當幼苗有3-4個側枝時就可上盆,或在具有6-7個分技時進行露地栽培。視植株的大小選擇適宜的盆號(土盆較佳)。

盆栽基質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盆栽的好處是便於搬動,且當苗木用於園林建設時能保證成活率,但不太利於苗術的生長。相反,地栽苗生長雖快,而移栽比較困難,成活率較低。宜選擇雨季或陰天進行上盆或地栽較好,苗木移栽後澆透水,用遮光網(透光率80%左右)遮蔭或把盆苗置於蔭蔽的環境中。

上盆或地栽初期宜每天澆水或植株表面噴水以保證植物體內有良好的水分循環,苗木成活後的澆水次數應視天氣狀況和栽培土表面乾濕情況而定,乾季每星期澆1-2次透水,雨季可不澆水或視天氣情況不定期澆水。三棱櫟耐乾旱瘠薄,將小苗移入無營養成分的珍珠岩或河沙中栽培觀察顯示,移栽6個月後苗木還能正常生長。

三棱櫟主要價值

三棱櫟木材紋理通直,材質堅硬,心材邊材明顯,氣干密度0.92克/立方厘米。 三棱櫟是製造農用工具的好材料和優良的薪炭材樹種。

三棱櫟株型緊湊,葉密而翠綠,觀賞性好,可作為園林樹種。 三棱櫟

三棱櫟保護級別

三棱櫟 保護級別:該種列入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 (VU)。

致危因素:導致三棱櫟瀕危的因素很多,三棱櫟脆弱種群的形成可能與其物種演化過程中的地史變化、三棱櫟的生態生物學特性以及人類活動等諸多因素的緊密相連。化石證據表明,三棱櫟分布格局可能是由於地質地理和古氣候的變化而形成的。雲南在第四紀幾次冰川期沒有較大影響,從而使三棱櫟等植物能延續至今成為一個脆弱的殘餘種。

在自然條件下,外界干擾等進一步推動三棱櫟種群走向瀕危。首先是對三棱櫟進行不同程度的砍伐利用,導致三棱櫟種群個體數量大幅減少。其次,紫莖澤蘭等外來植物的入侵,使其面臨嚴重威脅。再次,人為干擾導致三棱櫟種群依賴的生境退化,原有的生境片段化或島嶼化,三棱櫟種群被分割,出現異質種群,進而發生自交和遺傳漂變,種間競爭力下降,種群走向衰退而成為瀕危物種。

保護措施:

⑴加強原生地保育創造和開發三棱櫟適宜生境!制止亂坎亂伐,保護現有三棱櫟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在孟連、瀾滄和西盟等沒有劃入自然保護區的地區建立三棱櫟保護點。逐步促使其三棱櫟種群的恢。

⑵加緊異地(遷地)保育可在採種育苗獲得大量個體的基礎上,根據它們的生態生物學特性規劃發展區域。選擇適宜的立地條件進行人工種植,人為擴大種群空間!創造基因交流和重組的條件,防止各個孤立小種群內可能發生的由於遺傳漂變和近交衰退造成的遺傳多樣性的減少。

⑶進行三棱櫟資源可持續利用把其納入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退耕還林「的首選樹種,實現三棱櫟薪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緩解由於當地居民的薪炭利用對三棱櫟種群發展的壓力。

參考來源

  1. 三棱櫟, 植物智, 2020-01-18
  2. 三棱櫟,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