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街
沿革
1920年(大正九年)10年,合併桃園廳三角湧支廳成福區與三角湧區的三角湧、公館後、隆恩埔、劉厝埔、麥仔園、礁溪、八張、中埔、蔴園、十三添、大埔、山員潭、福德坑、茅埔、鳶山等庄後,設立「三峽庄」。
1922年(大正十一年)一月,海山郡蕃地白石按、大旗尾、雞罩山、紫微坑、牛角坑併為白鷄大字,崙尾寮、竹坑山合併為竹崙大字,湳子橋、鹿母潭合併為大寮大字,編入三峽庄。
1932年(昭和七年)二月,海山郡蕃地烏才頭併入大埔大字,圳子頭、柑子樹腳、十八分併入十三添大字,內揷角、外揷角、有木、熊空南腳合併新設揷角大字,東眼、東麓、金敏子合併新設東眼大字,菜園地、五寮、詩朗合併新設五寮大字,編入三峽庄。
1940年(昭和十五年)六月,三峽庄升格為「三峽街」。
街庄原名
原屬海山堡之麥仔園庄、隆恩埔庄、劉厝埔庄、公館後庄、三角湧庄、八張庄、礁溪庄、十三添庄、蔴園庄、中埔庄、鳶山庄、福德坑庄、大埔庄、山員潭仔庄、茅埔庄、成福庄、橫溪庄、挖仔庄
- 三角湧庄改稱三峽
行政區劃
戰前,三峽街轄域內分為三峽、麥子園、隆恩埔、劉厝埔、公館後、八張、礁溪、十三添、麻園、中埔、鳶山、福德坑、大埔、山員潭子、茅埔、成福、橫溪、挖子、大寮、竹崙、白鷄、五寮、揷角、東眼24個大字。
- 麥子園大字下有「麥子園」、「劉厝埔」小字名
- 公館後大字下有「公館後」、「隆恩埔」、「劉厝埔」小字名
- 三峽大字下有「三峽」、「公館尾」小字名
- 八張大字下有「坡子乾」、「八張」小字名
- 十三添大字下有「十三添」、「犁舌尾」、「打鐵坑」、「烏才頭」小字名
- 麻園大字下有「麻園」、「溪墘寮」小字名
- 大埔大字下有「大埔」、「五鬮」、「二鬮」、「柑子樹腳」、「十八分」、「圳子頭」小字名
- 白鷄大字下有「白鷄」、「紫微」小字名
- 成福大字下有「成福」、「小暗坑」小字名
- 橫溪大字下有「溪北」、「溪南」、「頂寮」、「坪林」小字名
- 竹崙大字下有「竹坑」、「崙尾」小字名
- 五寮大字下有「五寮」、「詩朗」、「菜園地」小字名
- 揷角大字下有「揷角」、「內揷角」、「外揷角」、「有木」、「熊空」小字名
- 東眼大字下有「東眼」、「金敏子」、「東麓」小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