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三坝镇四川省大邑县因上坝、中坝、下坝三个自然村而得名。该乡是地处大邑县西部,距大邑县城三十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3o13',北纬30o33',东部同大邑县新场镇项链;南部与邛崃市大同乡相邻;西部与大邑县出江镇、花水湾温泉区交界;北部与大邑县斜源镇毗邻。[1]

目录

基本信息

全乡幅员面积29.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91.8亩,其中水田2181.5亩,旱地4410.3亩;辖九个行政村,六十七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107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2.23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三坝镇以邛崃山脉延伸入境,形成三坝镇西高东低的地势。出江河流经此境,群山耸立,依山傍水,交通十分便利,是大邑县至花水湾温泉开发区、西岭雪山旅游沿线必经之地。

乡镇概况

三坝镇内主要以农业为主,全镇水稻、油菜优质率达到80%在和平村建有农业示范园区,着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08年来先后涌现出一批果品专业户、花卉专业户、大棚蔬菜专业户、苗圃专业户等。现和平村已发展枇杷和水晶梨面积达600多亩,全镇水果面积达1000多亩,蔬菜面积达600多亩。畜禽养殖蓬勃发展,以养猪为主的专业户达280户,养鸡专业户达59户,养鸭专业户28户,养鹅专业户10户,养蜂专业户7户,奶牛专业户2户。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商家到镇内投资农业开发;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转,近期引进了两个大型奶牛场,流转承包面积230亩。

主产水稻、小麦,经济作物以油菜、蔬菜、水果、生产为主,养殖业以养成猪、养成鸡、鸭、兔为主。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达10%,粮食总产量13134吨,农业增加值达5.9%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4522万元,入库税金694万元,人均纯收入实现3761元。

乡镇发展

三坝镇一马平川,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坝区属老冲积黄泥土壤,嘉陵江冲积而成的万亩砂石资源得天独厚,私营业主预制厂的产品开发为邻近乡镇建材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乡历年水运发达,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直达蓬安和南充。三坝镇建设日新月异,邮电、供电、自来水等公共设施齐全,程控电话、有线电视遍布全镇。以锦橙街、文化街、政府街为主的场镇和农村新村建设步伐加快。文教、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

三坝镇围绕"强乡富民,共建小康"的宏伟目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产业,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经济作物为主的花生、生姜产业,以养鱼为主的渔业产业,以外出务工的劳务输出产业,六业并举调结构,建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狠抓水利、公路、小城镇三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党员干部和示范大户二支队伍建设。

三坝镇气候、土壤适宜发展柑桔、生姜、花生及生猪饲养。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业已成为全乡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全乡大面积栽植,盛产的锦橙100号果大、核少、色艳、汁多、味浓、化渣、高产、早熟等特点,经济收入稳定,极具市场竞争力,远销新疆、福建、甘肃、重庆等省、市。三坝镇连续6年被市、县列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水果基地乡;连续6年被市、县授予农业产业化建设先进乡镇,享有"锦橙之镇"的美誉。

农业建设

三坝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实现"三个转变",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一变"即土地流转,打破传统。三坝镇主要采取"返租倒包、自我置换、作价入股、调换入社、以产作价"等方式流转土地,使"村民、集体、公司"三方面都收到了可观的效益,三坝镇在沙杭村生态园建设时采用土地流转以产作价方式让农民喜逐颜开。"二变"即经营方式,贴近农民。2008年,全镇共成立兴民鹅业专业合作社、源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民经济合作社和协会7个,部分农产品由合作社统一进行生产管理,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不仅节约了成本,且大大提高了农民的人均收入。"三变"之生产模式,量体裁衣。政府对农户种养殖发展提供政策引导、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让农户拥有了更多的技能知识和市场知识,更好地促进了增收致富。魏口村食用菌基地建设时政府帮改造水、电、路,70-80%资金由村民等社会闲散资金聚集,农民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空前高强,基地也从2008年小规模发展到现在占地近300亩的无公害食用菌基地,良好的市场效益也让农户种植更有信心。

经济建设

三坝镇在大邑县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粮油生产优质率达80%以上,食用菌面积达1000多亩,水果面积达2500亩,花卉苗木达210亩,生猪年出栏达12万头,家禽年出栏90万只;集镇建设步伐较快,是四川省小城镇试点镇,完成了集镇建设规划修编,集镇常住人口达6432人,街道全部达到了绿化、硬化、亮化,场镇卫生、清洁、摊点规范,个体工商户达410家;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全镇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60多家,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外出务工人员达3200人;村村通水泥路,建成了和平中心村,水利设施配套,主干渠基本浆砌完备。

为了把三坝镇打造成邛崃市现代农业示范镇,新年伊始,全体镇机关干部就忙个不停,特别是镇主要领导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每天忙于谈项目、召开各种协调会、到村组实地考察。镇党委政府决定一是积极对上争取项目,主动与市级相关部门对接、协调;二是抽调精兵强将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将党委副书记调整为分管农业的领导,并将退出实职的2位镇干部,调整到2家农业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三是建立健全农业公司管理体制、机制,政府下派3名干部参与公司监督经营管理,镇财政所对各公司财务账目进行监管,设立专户。

乡镇信息化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一直关注各地涉农协会的发展,尤其对于三坝镇蔬菜协会这样有代表性的协会。针对蔬菜协会现状,到底什么产品适合呢?信息化到底能为协会带来什么呢?中国电信四川公司通过与协会深入沟通,结合现有产品,为协会备置了电视上网、可视信息电话设备,此类信息产品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操作简易性--会打电话就会使用,一拨按键就能上网,开发的搜索引擎支持信息分类代码实现快捷查询。终端可接入电视机放大画面和音效;功能全面,三电合一,即:电话功能(语音电话、可视电话、召开视频会议)、电视功能(收看电视频道、点播影视节目)、电脑上网(查询各类文字、图片、视频内容);平台开放---信息平台具有分级授权管理功能,为政府部门及cp开通信息发布及管理接口,可自行规划栏目结构、加载、发布、管理信息内容;信息互动---用户在终端上可通过按键自主发布信息;信息页面预先嵌入信息发布者的电话号码,用户只需按回拨键就能与其通话;成本优越---终端价格远低于电脑,宽带资费按当地标准执行。

这些突出的产品特点极其适合协会初级信息化应用,产品提供了最关键的还是信息内容,中国电信四川公司通过整合各涉农信息,结合蔬菜协会实际情况,以四川农经网为主,通过可视电话终端接入到内容丰富的信息内容,包括农业、教育、文化生活等各类信息。

在配置产品,提供核心信息内容的同时,中国电信四川公司还一对一辅助协会应用信息化,协会在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精心细致的辅助下,2008年信息化应用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平台提供的农业科教片,加大培训、管理力度,激发了农民群众重科技种植、学科技种植、用科技种植的热情,培育了一大批致富能手,树立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户。农民们通过远程教育掌握了多品种蔬菜的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蔬菜产量,品种也有所增加。二是通过可视信息电话了解全省各地蔬菜市场行情,在网上获取供求信息,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还获得到了较高经济利益。鸹林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互联网了解各地市场蔬菜价格,指导本村的蔬菜种植和销售,使得该村的蔬菜不仅能及时销售,同时能卖出好价钱。

鲜明的典型事例带动了全镇广大农户上网的积极性,很多农户积极与电信公司联系,要求安装宽带,学习电脑知识。实践表明,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不仅要提供产品,重要的是还必须提供产品核心信息内容,并给予辅助。信息化的大潮我们无法回避,只有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各地协会的带头示范作用,感受信息化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电信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才能在农村广阔的舞台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