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短歌行原文及賞析
三國詩詞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①,去日苦多②。
慨當以慷③,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④,惟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⑥,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⑦。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⑧。
皎皎如月,何時可輟⑨。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11);
契闊談宴(12),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13),無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14):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15)。
三國詩詞《短歌行》原文及賞析
目錄
【釋詞】
①朝露:晨露在太陽出來後很快就干。這裡比喻人生短暫。
②去日:過去的日子。
③慨當以慷:「慷慨」的間隔法。這裡形容歌聲激越。
④何以:以,用。用何。
⑤杜康:相傳是我國最早造酒的人。這裡指代酒。
⑥子衿:周朝學子的衣服。衿:衣領。這裡泛指有智謀、有才幹的人。
⑦沉吟:低吟。
⑧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兩句出自《詩經·小雅·鹿鳴》。《鹿鳴》一詩本是宴賓客的詩。這裡借指自己渴望得到賢才的急切心情。
⑨輟:停止。這兩句的意思是皎潔的月亮,什麼時候停止它的運行呢?
⑩越陌度阡:陌和阡都是田間小路。這裡引申為客人遠道而來。
(11)枉用相存:枉,枉駕、屈駕。存,問候。指互相拜訪。
(12)契闊談宴:契闊,久別;談宴,談心飲宴。在歡樂的宴會上暢敘離別懷念之情。
(13)匝(za):環繞一周、一圈,叫匝。烏鴉繞樹無枝可依,比喻亂世動盪人才無處依靠。
(14)厭:嫌惡。「山不厭高,水不厭深」這兩句話,以山和水作比,說明接納賢才越多越好。
(15)周公吐哺:《史記·魯周公世家》載周公自謂「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這裡曹操以周公自比,說明自己求賢若渴的心情。
【賞析】
兩軍對壘赤壁,大戰一觸即發。在血雨腥風籠罩雙方將士的緊張嚴酷的時刻,出現了曹操「橫槊賦詩」的情節。
天色向晚,東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長江一帶,如橫素練。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數百人,皆錦衣繡襖,荷戈執戟。文武眾官,各依次而坐。操見南屏山色如畫,東視柴桑之境,西觀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覷烏林,四顧空闊,心中歡喜。……乃取槊立於船頭上,以酒奠於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歌罷,眾和之,共皆歡笑。忽座間一人進曰:「大軍相當之際,將士用命之時,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操視之,乃揚州刺史,沛國相人,姓劉,名馥……當下操橫槊問曰:「吾言有何不吉?」馥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操大怒曰:「汝安敢敗吾興!」手起一槊,刺死劉馥。眾皆驚駭。遂罷宴。
在火光沖天、血肉橫飛的赤壁大戰中,這段寧靜秀麗、詩情畫意的描寫,看似「閒筆」,可有可無,其實不然。它無論對於這次大戰的本身,還是對於刻畫曹操典型性格,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戰爭敘事結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曹操戎馬一生,招攬人才,開創霸業,為的就是統一天下。而眼前這場赤壁之戰,對實現他的雄心有舉足輕重的關係。可想到自己年過半百,一種緊迫感油然而生,因而,《短歌行》一開頭就傾吐了這種情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從起兵到官渡之戰取勝,儘管挫折很多,但總的趨勢在他一生中是上升階段。這和他招攬人才、擴充實力是分不開的,《短歌行》一詩集中反映了他建功立業、求賢若渴的抱負。但同時也在慨嘆人生短暫中流露出及時行樂、苦日無多的感傷。「吾今年五十四矣,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台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這段明白露骨的表白,與其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構成了曹操典型性格的內在矛盾,赤壁大戰曹操賦詩的情節,從思想脈絡上講,與曹操半生的戎馬生涯息息相連。
其次,歡樂的酒宴卻以刺死劉馥匆匆不歡而散結尾。問題不在曹操殺死一個屬下,而在於這一筆揭示了此時此刻的曹操,因官渡的勝利而頭腦發熱,驕矜十足。劉馥一句進言,曹操便勃然大怒,殺之為快。這個細節與赤壁大戰整個過程中,曹操錯殺水軍將領蔡瑁、張允,誤信黃蓋的苦肉計、闞澤的詐降書,錯誤地採用龐統的連環計等一系列軍事謀略上的失誤一樣,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曹操驕矜的性格是導致赤壁敗北的重要原因。自古以來,驕兵必敗,官渡大戰之前,曹操步步取勝的根本原因是戰略上採取了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原則,總使自己的軍隊保持高度的應變能力,用武力剪滅了一個又一個豪強,顯示了曹軍在戰爭中的活力和發展的內在潛力。但在赤壁大戰中,「曹操暫自驕伐」,「勤之於數十年之內」的戰略原則,「而棄之於俯仰之頃」,號稱百萬大軍,由於戰船連成一體,喪失了應變能力,以至無法抵禦火攻而遭慘敗。
第三,諸葛亮為促成孫、劉聯盟,共抗曹操,曾在智激周瑜的時候,講述過曹操虎視江南,實為二喬的事情。氣得周瑜勃然大怒,指北而罵,與曹操誓不兩立。過了四回,小說家又借「曹操賦詩」場面,讓曹操親口說出「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台上,以娛暮年」,前後吻合,敘事脈絡自然接榫。
此詩曹操作於何時,尚難確定。從上面分析的三點,可以看出小說家將其虛構在赤壁決戰的前夕,完全是從小說情節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出發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