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口鎮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位於黃山風景區東北麓,南接黃山風景區,東依譚家橋鎮,西靠耿城鎮,北鄰仙源鎮、新明鄉。2014年,三口鎮總面積56.74平方千米,總人口7439人(2017),下轄5個村,盛產木竹、糧油、茶葉、中藥材,是中國名茶太平猴魁和黃山毛峰的原產地。政府駐地白果樹村。境內主要景點有福固寺、汪氏宗祠、夫子峰與軒轅峰等。[1]

目錄

自然地理

三口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適中,年均氣溫15.5℃,年日照時間1672小時,全年無霜期約220天,年均降水量1556毫米。光、熱、水條件適宜。境內生態環境完好,物產豐饒。所屬黃山區是首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水土保持示範區,空氣和水質常年達到國家一級一類標準。聳立於本鎮汪家橋村境內的黃山夫子峰與軒轅峰遙相呼應,發源於黃山的麻川河與蘆溪河蜿蜒穿行其間。鎮內林木蓊鬱,有林地5259公頃(其中公益林3745.4公頃),森林覆蓋率87.6%。盛產毛竹、茶葉,天然珍稀樹種有銀杏、天竺桂、南方紅豆杉、鵝掌楸等,可謂"秋至滿山多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野生動物品種繁多,其中短尾猴、杜鵑、啄木鳥、岩羊等尤為珍貴。

歷史文化

唐天寶11年(公元752年)始建道泰鄉,迄今已逾千載。千百年來,這塊土地上名人輩出,遠有宋代四進士陳綬、陳士儒、陳移忠(原名陳士孝)、陳契孫和經商名士汪棣章、汪玉屏等諸多名人雅士,近有牛花子、葉桂枝等革命先烈和吳茂權、王天賜、喬水生、吳宗祥、陽水輪、丁秀蓮等英雄模範人物。悠悠歷史留下了唐宋年間修建的福固寺、仙皇殿、松山寺、西峰庵等佛教寺院遺址和明清時期修建的金墩橋、洞青橋、甘露亭、黃昏洞、汪氏宗祠、毓青堂、陳氏宗祠等人文古蹟。與福固寺一橋之隔的軒轅峰因軒轅黃帝游感於此的傳說而得名,峰頂有石仙室、石油座,傳為軒轅黃帝受胎息於容成子之所。峰腰有神仙洞,峰麓更有傳說黃帝飛升之遺址(即福固寺),稱為"仙境",長年玄光籠罩,靈氣逼人,周圍景色更是幽邃迷人。峰下有紫芝源,《周書異記》載軒轅黃帝煉丹時常於源中所采的紫芝,至今仍有生長。還有紫雲溪、滴翠潭等諸多名勝。這些都是三口鎮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的見證,更是三口鎮豐富的旅遊資源。

風景名勝

1978年修建而成的夫子湖,面積40公頃,蓄水量達604萬立方米,湖水碧波瑩瑩,四周青山環繞,峰巒疊翠,兩岸有青松、翠竹、綠柳、紅梅,茶園、花圃、水榭。水中一亭台,名曰"鳳兮",六角形狀,新安書畫社副社長汪則之先生書寫"軒轅悟道乘龍去,赤子歸根駕鶴來"於兩側亭柱上。

位於風景湖北岸的中國黃山龍裔公墓是民革安徽省委和黃山市人民政府(現黃山區政府)於1987年春合作建設。主要殯葬對象為海外僑胞、港澳台胞及海外華人在中國的親屬,現歸三口鎮人民政府管理。公墓入口處用粉紅色花崗岩石料砌成的高大牌坊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題寫的"中國黃山龍裔公墓"8個金色大字,背面刻有"永饗馨香"4個楷書大字。著名華裔學者蘇光平及其祖父、父親和台灣著名小說家江南先生等海內外僑胞及多位著名人士安息於此。2007年設計興建的總圖幅165幅、總長1.8公里的黃帝文化牆在以該公墓為核心的夫子山旅遊景區正式亮相,文化牆以黃帝征戰一生的故事為背景,是打造軒轅黃帝旅遊文化品牌的精品之作。

集鎮建設

三口鎮集鎮規劃區面積1.65平方公里,現已形成以103省道沿線為主軸,東南向"三夫"新街延伸,西北與三口老街銜接的格局。已建成商住綜合樓162間,建築面積達36840平方米。集鎮基礎設施也得到很大改善,並向村級延伸。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組組通電話,建有移動和聯通3個基站,實現了固定電話和移動通訊全覆蓋。經濟的繁榮,促進了教育、文化、科技事業的發展。全鎮擁有中學1所、小學3所,中小學師生 1260人,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在全區鄉鎮學校均屬一流水平。建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8所,擁有床位18張,大型醫療儀器28台,衛生院業務量和診療在全區兩類衛生院中居於前列。

發展前景

獨特的區位優勢、悠久的歷史文化、絕佳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富饒的特產孕育出一方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的神奇土地。三口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堅持"農業穩鎮、工業強鎮、生態美鎮、招商興鎮"的發展思路,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快速推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有力地實現了財政增長、農民增收。2007年實現財政收入426萬元,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06.5%,同比增長39.7%;全部企業營業收入512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888萬元,占年度預期目標的143.5%,同比增長71.5%。農村經濟總收入達9260萬元,同比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425元,較上年增收699元,增幅達18.8%。先後被黃山市委命名為市級"六好鄉鎮黨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和"村民自治示範鎮";榮獲2005年全區綜合考核"經濟和社會發展紅旗鄉鎮"(三類鄉鎮)和2006年、2007年全區綜合考核"經濟和社會發展先進鄉鎮"(二類鄉鎮)榮譽稱號。

「十二五」時期,三口鎮將堅持「加速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統籌發展」的基本原則,大力實施「農業穩鎮、生態立鎮、旅遊興鎮、工業富鎮、開放強鎮」戰略,力爭到2016年,全鎮財政收入實現翻番、總量達到2600萬元,五年累計完成財政收入93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5.67億元,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9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2.55億元、年均增幅1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065元、年均增長10%,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人口計生等工作統籌發展。爭取把三口鎮建成全區發展重鎮、全市經濟強鎮和省道沿線靚鎮。[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