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
三加 | |
---|---|
图片来源 | https://www.zysj.com.cn/zhongyaocai/sanjia/index.html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三加 汉语拼音:Sān Jiā |
三加,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白簕Acanthopanaxtrifoliatus(L.)Merr.的根、叶或全株。分布于中南至西南各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黄疸,肠炎,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肿毒,湿疹。[1]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三加
拼音名:Sān Jiā
别名: 白簕、白簕花、白簕根、白刺根、三叶五加、刺三加、刺三甲、苦刺根、簕钩菜
来源
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三加Acanthopanan trifoliatus (L.) Merr.,以根、叶或全株入药。根及全株四季可采,晒干备用;叶夏秋采,鲜用或阴干用。
生境分布
生于河边、村旁、山坡或林缘灌木丛。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各省区。
原形态
攀援灌木,高1~7米。树皮灰白色;小枝有白色皮孔。茎枝、叶柄及叶主脉常有小钩刺。叶互生,有长柄,掌状复叶由3片小叶组成,故命三加;小叶片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10厘米,宽3~6.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圆钝形,稍偏斜,边缘有疏钝粗齿或锯齿。秋季开黄绿色小花,伞形花序集成顶生总状花序或复伞形花序,小梗长短不齐;萼边缘有5齿,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2~3,基部合生至中部分离。果扁球形,熟时黑色。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用于黄疸,肠炎,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肿毒,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30-60克;外用适量,鲜根,叶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复方
- 1、风湿骨痛:三加根、半枫荷、黑老虎、异形南五味藤、大血藤各5钱,炖猪骨服。
- 2、湿疹:三加(全株)、水杨梅、小果倒地铃(全株)各适量。煎水外洗,后用干粉敷患处,每天2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备注
同属植物毛蕊三加(藏三加)Acanthopanax lasiogyne Harms为落叶小乔木,常有刺。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顶端,掌状复叶,小叶亦为3片,卵形至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具长柄。伞形花序顶生或簇生于顶端。分布于西藏地区,当地以根皮入药,称“三加皮”。功能祛风除湿,壮筋骨,逐瘀活血。用量2~4钱。[2]
附注
- 三加变种:同属植物毛蕊三加(藏三加)AcanthopanaxlasiogyneHarms为落叶小乔木,常有刺。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顶端,掌状复叶,小叶亦为3片,卵形至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具长柄。伞形花序顶生或簇生于枝端;分布于西藏地区,当地以根皮入药,称“三加皮”。功效祛风除湿,壮筋骨,逐瘀活血。用量6-12克。
- 三加词语·三加~拼音:sānjiā~解释:(1).古代男子行加冠礼,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称为三加。《礼记·冠义》:“故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郑玄注:“冠者,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每加益尊,所以益成也。”《梁书·处士传·阮孝绪》:“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勗,以庇尔躬。’”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二:“于是天子御文德殿,百僚在位,命官行三加礼毕,当命字,仪典甚盛。”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二》:“然则,不必三加,而未始不冠;不必六礼,而未始不婚。”解释:(2).指三次加兵。《左传·定公九年》:“﹝阳虎﹞奔齐,请师以伐鲁,曰:‘三加必取之。’”杜预注:“三加兵于鲁。”~三加地名·三加~定安县岭口镇三加村。~该村地处定安南部火山岩地区,建设前交通条件落后,地处偏僻,村民们生产生活极为不便。2003年初,该村在村领导班子、外出人员、部分村民的倡仪下,决定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他们首先从调动村民积极性下手,发动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石材资料,组织群众捡来乱石,租来打石机碾成碎石,节省了道路硬化的部分材料资金,同时,多方筹资,筹集了18万余元。群众积极出工投劳,建成硬化入村主道3000多米,环村道1条400多米,巷道5条450米。建成沼气池21座,猪、牛舍26间,户厕15间,建设期间,整个村庄投入劳力3700多人次,机械1500多台次,搬迁、拆除障碍物12个。村中空闲地新植槟榔6000多株,所有这些,都是村民们亲力亲为,没有浪费一分钱干的。如今的三加村道路畅通,村道巷道整洁,村容美观卫生,整个村庄被各种果树和槟榔所环绕。村民们用上自来水、沼气、电灯,配套了有线电视。通上了电话。村民们自觉制定了统一的村规民约,在村中倡导新事新办,新事简办,村中基本消灭了各种不文明现象,勤劳致富、健康向上的生产生活观念正在形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