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港
三亚港 |
---|
图片来自华人百科 水域面积 6米-30米 港口代码 CNSYA 年货物吨位 153.6万吨(2014年) |
三亚港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湾内及崖州区,为三亚市的民用港口,其分为凤凰岛邮轮港、南山货运港、崖州中心渔港三个港区。2014年共完成货运吞吐量153.6万吨。
目录
历史
历史上,三亚与南洋各国通商历史悠久。
三亚港因盛产石蟹和原盐,商贩常来此经商,宋元时期,该港口就已经成为琼岛南部重要通商港口。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崖州守军在三亚村设三亚分营,扎兵防海盗,临川港与海岛沿海各地通航贸易愈加频繁。
明代以后,临川港不仅和琼岛各港贸易频繁,也与国内港口有商贸来往,互通有无。
清雍正六年(1728年),临川港改称三亚港。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三亚港设有盐商会馆,专销运三亚盐。各路商贩纷纷云集三亚港设点开铺,收销崖城土特产品,逐渐发展成为三亚港。
1910年以后,三亚港开始辟有固定航线。
日军侵琼后,1942年在三亚建军港,修建码头和仓库,并在海港附近建设机场企图长期霸占海南。
日军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管三亚港,港口设备均被盗卖,港口由此废置。
解放后,三亚港恢复修建。
1953年,三亚港改为商港后,担负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海上客货运的主要任务,三亚丰富的矿产、石砂和盐田资源通过三亚港源源不断地运出海岛。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三亚港成为我省南部主要枢纽港。过去十多年来吸引来自我省临高、儋州,广东电白、阳江、珠海,广西北海及港、澳、台渔船长期到此交易、补给、避风停靠。
为解决港城发展相互制约、港区集散疏运不畅交通拥堵、各类船艇航行安全等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三亚在2005年启动了三亚港客运、货运和渔港“三港分离”工程,将货运港搬迁至距离城区约40公里的南山岬角,开辟建设南山港区,将渔港搬迁至崖州湾宁远河口西侧,建设崖州中心渔港,将三亚老港区的功能调整为以客运和海上旅游为主的客运港区,其客运功能搬迁到三亚凤凰岛国际客运港。
2016年,随着三亚渔港全部搬迁到崖州中心渔港,“三港分离”的愿景得以真正实现。
2017年5月,三亚市政府决定实施“阳光海岸”棚改项目,对三亚港码头用地进行征收,并从2017年7月开始对三亚港区的建筑物实施整体拆除,旧有的痕迹彻底消失,曾经的辉煌永存记忆。
2018年3月底,随着最后一拆的完成,这座昔日三港合一的老码头从此不复存在。[1]
港口设施
三亚港区现有码头泊位11座,最大靠泊能力11.5万吨,其中凤凰岛客运码头2座,港务局专用码头1座,其余为企业自建专用码头。
南山港区拥有5000吨级泊位2座,另有石油专用码头1座。
崖州中心渔港为渔业码头,主要承担南海远海捕捞作业保障等功能。另有造船厂一座,可制造100吨级渔船。
自然条件
风况:常风为东北风,季节风向为西南风,5-11月为台风季节,风速达40米/秒,风力10-12级,每年有3-4次台风侵袭港口,台风入侵时,三亚河水上涨,海浪大,对港口生产有较大影响。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263毫米,6-10月雨季,台风季节往往雨水增多。降水量占全年的90.2%。雾况:三亚港终年无雾。气温:年平均气温25.5℃,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28.3℃,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20.7℃。潮汐:为不规则日潮型,以日潮为主,每月14天为日潮,日潮时最高潮位2.2米,持续16小时,最低潮位0.6米,平均潮位1.03米,最大潮差2.26米,最小潮差0.06米。平均潮差0.79米。潮流:涨潮时水分为两支流,一支向东南流经码头处进入三亚河,流速0.35米/秒;另一支自白排礁缺口向西北流,流速0.35米/秒。落潮流向相反,流速分别为1.08米/秒和0.07米/秒。落潮时间持续8小时,泥沙被落潮带入大海,港池回淤量较少。助航信息航道:航道水域面积7万平方米,总长1650米,其中旧航道长400米,宽35米,水深3.5米,方位角283度30分。主航道(新航道)长1250米,宽45米水深7米,方位角248度。锚地:拥有检疫引航锚地、装卸过驳锚地、防台锚地各1个。检疫引航锚地位于北纬18度11分0秒,东经109度26分0秒,水深2.8米,泥底,可泊数艘几万吨级轮船;装卸过驳锚地位于北纬18度13分07,东经109度27分0秒,水深9.2米,泥底,可泊10余艘万吨级轮,能避12级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