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德乡
万德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武定县城北部,距武定县城110公里。东接发窝乡,南邻东坡傣族乡,北连己衣乡,西与四川会理县隔江相望。 [1]
辖八个村民委员会(万德、支卧、胜德、自乌、团碑、马德坪、宜安拉、岩脚),境内居住汉、彝、苗、傈僳、傣五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52%。2008年全乡共有105个自然村149个村民小组,4104户,15704人;有耕地面积20657亩,人均耕地1.32亩;粮总产量640万公斤,人均有粮415.88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4314万元,人均纯收入1552元。
中文名称: 万德乡
行政区类别: 乡
下辖地区: 万德
地理位置: 武定县城北部
面 积: 202平方公里
车牌代码: 云E
目录
地理位置
万德乡位于武定县城北部,地处金沙江畔,乡政府驻地万德街,海拔1830米,距县城109公里,全乡国土面积24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907米,最低海拔898米,年平均气温15.4℃,全年降雨量585.5毫米,东接发窝乡,南邻东坡乡,北连己衣乡,西与四川会理隔江相望,境内地形东依白龙会山系,其余呈斜坡状向金沙江右岸逐渐倾斜,境内自乌大河、万德后山大河、尼拉格大河流聚金沙江,乡内大小塘坝星罗棋布,共386个,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全乡森林覆盖率51.3%,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脆弱。
武定县是彝族先民罗婺部的故地,从唐代罗婺部“雄冠三十七部”起,到明隆庆元年改土设流止,罗婺部及其后裔雄踞武定、禄劝一带600余年,官至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其后裔那氏土司又统治今万德一带直到解放,万德村委会是曾经威振一方的娜氏土司府所在地。
万德土司遗址位于万德乡境内,距武定县城107公里,是武定历史上著名的罗婺土司最后驻地。土司府为三进院结构,大部分建筑已损毁,留有带宗祠和闺阁,结构精巧。今望之,隐约可见旧时之风采。占地10000余平方米的土司大院,以及土司囤兵的大营、土司衙门、土司铜钟、土司墓群等古迹,淀积了400余年的罗婺土司文化。这一带民间收藏的彝文典籍十分丰富。当地居民至今还保留着凉拌乳猪、凉鸡、清汤鸡等土司菜肴的加工方法,美味极了。
修复、开发建设文化古镇潜力较大。该景区已列入《武定县旅游发展规划》,为中、远期开发项目,热忱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开发!
自乌村委会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发祥地,在此发现的世界上唯一一本彝族十月太阳历古籍。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渊源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2属相回归纪日,3个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36日为一月,30个属相周为一年。1年10个月,360日,10个月终了,另加5日"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全年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
据考证,彝族的向天坟,其实就是古人用以观天象星斗的天文台,与彝族太阳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悠久神秘的古老历法,它与中国儒、道、阴阳学说有深厚的渊源关系,至今还有许多"密码"有待破译和研究。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和最简便的天文历法。
胜德营盘梁子是解放前万德土司屯兵的兵营和存储物资的的地方,地势险峻,境内民族文化底蕴丰富,源远流长。逢节日,居民展现出民族服饰、刺绣、饮食文化等风姿,展现土司文化、壮鸡文化、服饰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特色产业
万德乡的特色产业有武定壮鸡养殖业,自乌、万德两个村委会冬早青蚕豆种植产业,以及支卧、胜德两个村委会的薄皮花生、优质小黄姜、玫瑰茄种植业。马德坪村委会的生态松茸、黑山羊养殖业。宜安拉村委会的辣子和小灶酒等。
基础设施
万德乡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困难 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积极争取物资和资金,动员和号召广大群众开挖村组公路。
二是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托“爱德项目”按时、按质完成了万德中大沟1.27公里,投资26万元;昔卡支灌溉沟680米,投资3万元,期车落灌溉沟500米,投资3万元,;依托基本烟田建设工程,投资87.8万元,建设小水窖418个,该工程正在紧张扫尾。
三是岔河水库北干渠尾段9.92公里三面光建设工程、投资200万元,预计年底完工,到时预计顺利将150万方农业生产用水调往万德,实现了万德、支卧、岩脚三个村委会4000亩水稻、1000亩烤烟按节令栽插。
四是继续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宜安拉小学学生教学楼改造、自乌小学师生饮水工程,中学校园内道路硬化、绿化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5.9万元,大大改善了教书育人的环境和条件。
五是实施胜德村委会昔卡支、马德坪村委会期车落扶贫整村推进工程,兴建沟渠、坝塘、人饮、村间道路等工程,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组的面貌,总投资30万元,该项目建设已结束。 六是得到州委统战部的支持,投资1万元,建设宜阿拉村委会小石桥水库引洪沟,确保宜阿拉村委会生产生活用水。
七是丰富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投资5万元建成自乌村委会小村文化室。
八是“四有阵地”建设和不断得到加强,县乡两级投入资金1.5万元为自乌、胜德、宜安拉三个村委会改善办公和学习条件。
文化教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特点突出。有源远流长的那氏土司文化、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民族服饰刺绣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族毕摩文化、石雕艺术等。2008年,万德乡继续传承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成功举办“二月八”民族传统节日活动、苗族“花山节”活动、彝族“火把节”活动,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教育部门积极开展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巩固“两基”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创新。加强对外联系,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做好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增加学校办学的透明度,建立长效机制。2008年末,全乡在校学生1858人,其中初中生746人,小学生1112人,教职工15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为99%,初中升高中89人。万德乡中心学校荣获学校管理综合考核一等奖。
新农村建设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围绕“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安康、村容村貌整洁、服务功能健全、乡风民俗良好、管理科学民主、社会文明进步”的建设要求,抓住一培二化三建五改五治为重点,全面推进试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在万德村委会新村、古亨铺完成文化室各一间、球场一块,村间道路全面硬化,沼气池156眼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