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萬年寺,四川峨嵋山歷史最悠久的古剎之一,相傳為漢代採藥老人蒲公禮佛處;東晉隆安五年(401)創建時名普賢寺;唐乾符三年(876)慧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稱白水普賢寺。萬年寺,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重修時,神宗賜額「聖壽萬年寺」,沿稱至今;萬年寺為峨嵋山八大寺廟之一,全國重點寺院之一,有無梁磚殿、巍峨寶殿、白水池等景點。萬年寺,附近有萬年停車場與萬年寺有索道相連,故很多前來峨眉山旅遊的遊客都把萬年寺作為自下而上正式登山的起點之一;另外一些遊客則把這裡作游山結束的終點;此外,浙江天台山有同名寺院,歷史亦同樣悠久。

中文名稱 萬年寺

地理位置 四川樂山峨眉山

氣候類型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夏秋季(5.1-10.7)6:00-18:30 冬春季(10.8-4.30)7:00-17:50

門票價格 10元

著名景點 無梁磚殿、白水秋風

建議遊玩時長 10-20分鐘

目錄

寺廟簡介

萬年寺,位於四川省峨眉山,由山麓報國寺上行約15公里,踞觀心嶺下,門迎大坪、牛心等寺和石筍、缽孟諸峰,海拔1020米,為峨眉山主要寺廟之一,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創建於東晉隆安年間(397—401),名普賢寺,慧持大師所建。唐乾符三年(876年)重建,改名白水寺;宋時又名白水普賢寺;明萬曆中敕改聖壽萬年寺。

布局結構

原殿宇七重,規模宏大,後幾度興廢;1946年大火,除明代磚殿外幾乎毀壞殆盡;現有殿宇兩重,系1953年重建;磚殿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一1620),為外部通高16米,每邊長15.7米的穹窿頂方形無梁殿。 [2] 現有雄偉的山門、彌勒殿、觀音殿、般若堂、毗盧殿、無梁殿、巍峨寶殿、大雄寶殿、鐘鼓樓、行願殿,其間還有花園、亭榭、水池等,該座園林式的寺院已成為峨眉山最大寺院。無梁磚殿後側有著名的「行願樓」,內供萬年寺三寶:佛牙、貝葉經和御印。佛牙為明代國外友人所贈,據科學家鑑定,為古代劍齒象化石。貝葉經為明代暹羅(今泰國)國王所贈,上書梵文(古印度文)《法華經》。御印為明神宗朱翊爻賜建無梁磚殿時所賜。三寶之一的御印最為珍貴,這枚方印13厘米見方,重4公斤,是明代萬曆皇帝御賜的印章,刻有「大明萬曆,敕賜峨山,御題磚殿,普賢願王之寶」的文字。

歷史沿革

萬年寺創建於東晉,時名普賢寺,唐僖宗時慧通禪師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易名白水普賢寺;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鈞御題「聖壽萬年寺」,簡稱萬年寺,為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1] 。晉隆安3年(公元399年),道安門人慧遠之弟慧持,以「欲觀瞻峨眉,振錫岷岫」,辭遠入蜀,不久上峨眉山創建普賢寺。唐僖宗時(公元887—888年),慧通禪師來山駐錫,以山形象火,寺院屢建屢毀,改「三雲二水」壓抑火星,將普賢寺改為白水寺,牛心寺改名臥雲寺,中峰寺為集雲寺,華嚴寺為歸雲閣,華藏寺為黑水寺。(黑水寺建在今黃灣鄉黑水村的二逗岩上,已廢,與金頂的華藏寺是兩個寺院)

主體建築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明神宗朱翊鈞為母親慈聖皇太后祝壽,詔令住持台泉整修寺院,並賜金,築磚殿罩於普賢銅像之上,題額「聖壽萬年寺」。如今的萬年寺於1954年人民政府撥款修復,有大雄殿、巍峨殿、行願樓、齋堂。這座山門、彌勒殿和裡面的毗盧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邊的幽冥鐘樓,右邊的鼓樓長廊和圍牆,成為峨眉山規模最大的寺廟。在國內有較大的名氣。

寺內勝景

萬年寺景區,屬峨眉山的中部地帶,海拔高度在800-1900米之間。樹木以闊葉樹為主,間有針葉樹種,幫春秋山色分明。春季,山色青翠;秋季,楓葉泛黃,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在萬年寺一帶,山民村舍錯落,宛如一幅恬靜的山鄉景色畫圖[2] 。萬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廟之一,創建於晉,稱普賢寺,唐時改名白水寺,宋時為白水普賢寺。萬年寺在息心嶺下,海拔1020米處。這天成的白水池在寺門左側平坦坦的山坳之上,至今水清如鏡,山影月色常常映入池中,水天一色,又名明月池,是唐詩人李白游鑒峨眉,長留寺中,與寺里的高僧文浚撫琴和詩的地方。池邊原有「唐李白聽廣浚禪師彈琴處」碑。萬年寺海拔1020米,雄踞於駱駝嶺下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為峨眉山六大古寺之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