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峰和尚語錄
萬峰和尚語錄
萬峰時蔚簡介
蘇州鄧尉萬峰時蔚禪師,婺州千岩元長禪師之法嗣,溫州樂清人。 時蔚禪師剛出生時,紅光滿室,他的母親非常害怕,以為是妖怪,想把他扔掉,他的姑姑於是將他收養起來。 時蔚禪師在襁褓中時,每見僧人,輒合掌微笑。 十一歲時,從演慶昇法師受業,因誦《法華經》有省,遂入杭州受具足戒。 後投杭州虎跑止庵德祥禪師座下參學。 止庵禪師於是令他參究南泉禪師「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之話頭。 時蔚禪師雖然用功精勤,參究了一段時間,最終卻迷悶無所入。 於是他便前往明州達蓬山,於佛趾寺側,卓庵隱修,奮志參究「三不是」公案,以至於廢寢忘食,目不交睫。 一日,時蔚禪師入室禮謁寺主宗律師,宗律師遂為他舉溈山踢倒淨瓶之因緣
語錄賞析
關於如何用功參禪,時蔚禪師曾作過極精彩的開示示眾。 大凡參禪做工夫者。 不得安然靜坐。 忘形死心。 澄空守寂。 昏沉散亂。 須是抖擻精神。 猛着精彩。 急下手腳。 剔起眉毛。 咬定牙關。 提起話頭。 立地要知分曉。 不得今日也恁麼。 明日也恁麼。 便就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上大起疑情。 疑個一歸何處。 即將此一則公案。 盡平生氣力提在手中。 如一柄鐵掃帚相似。 佛來也掃。 魔來也掃。 邪來也掃。 正來也掃。 是也掃非也掃。 有也掃無也掃。 掃來掃去。 掃到無下手處。 無著力處。 正好着力。 無掃蕩處正好掃蕩。 忽然掃破虛空。 突出一個苕帚柄來。 元來卻在這裡。 在這裡,依前即是個張上座,一翻翻轉山河大地,明暗色空,儘是自家珍寶,草木砂礫,儘是自己法身。 到這裡,說甚麼一歸何處,只這一柄鐵掃帚,亦乃和身放下,坐斷常寂光,超出無生界,喚作無為無事人也。 若是打不透,徹不過,切莫匆匆草草道我會禪會道。 不用參疑,我問你,臘月三十日到來,從前會得底道禪,用得着麼? 所以參須實參,悟需實悟,不可弄虛頭,認光影,不求正悟。 須向這裡,將本參公案,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毫竅,並作一個疑團,頓在眉毛眼睫上,看定通身是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行也如是參,坐也如是參,靜也如是參,動也如是參,參來參去,通身是個話頭,物我俱忘,心識路絕,澄澄湛湛,寂靜無為,驀然疑糰子爆地一聲,直得須彌粉碎,大地平沉,迸出一輪杲日,照耀山川,遮藏不得。 那時卻來嵩山門下吃痛棒!」 「大凡參學做功夫者,先將平日所知所見,人我利名,盡情掃卻,然後將本參話頭,頓在目前,行住坐臥時也參,著衣吃飯時也參,屙屎送尿時也參,靜鬧閒忙時也參,喜怒哀樂時也參。 但於十二時中,心心無間,念念相續,不忘這個話頭。 須是大起疑情。 大疑即大悟,不疑即不悟。 悟即悟自本心,明即明自本性。 古人云,『佛見法見,是二種鐵圍山; 若有所見,盡成其障』。 所以《證道歌》雲,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此事不論根性利鈍,只要信得及,行得切,時節到來,忽然觸著磕著,洞明大事。 祖師雲,『我本求心不求佛,法界元(原)來無一物』。 佛者覺也。 如何是覺? □!呵呵!方知此語,實無妄也。 且道笑個什麼? 經雲,『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 然雖如是,須經大善知識爐煹煅煉,將來方可續佛慧命。 謹參!謹參!西來直指正單傳,自念參疑意廓然。今古上乘無別法,盡皆心悟未生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