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七厘丹
t0147ae7b904756662a.pn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047294&sid=1107727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七厘丹

漢語拼音:Qī Lí Dān
別名:人頭髮、藜蘆
性味:味辛、苦,性寒
毒性:有毒
功能:涌吐,散瘀,止痛,殺蟲
主治:常用於中風,癲狂痰涎涌盛,跌打瘀腫,疥癬

七厘丹,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黑紫藜蘆Veratrumjaponicum(Baker)Loes.f.[V.nigrumL.var.japonicumBaker;V.atroviolaceumLoes.f.]的根莖及根。七厘丹具有涌吐,散瘀,止痛,殺蟲之功效。常用於中風,癲狂痰涎涌盛,跌打瘀腫,疥癬。[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七厘丹

拼音名:Qī Lí Dān

別名:人頭髮、藜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tatrum japonicum(Bake)Loes.f[V.nigrumL.var.japonicumBaker;V.atroviolaceum Loes.f.]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黑紫藜蘆的根莖及根。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挖,除去葉,洗淨,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黑紫藜蘆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00cm。莖基部具帶網眼的纖維網。葉多數,近基生;葉片狹帶狀或狹長圓形,長15-60cm,寬0.5-4cm,先端銳尖,基部下延為柄,抱莖,兩面無毛。圓錐花序短縮或擴展而伸長,花序軸和花梗密被白色綿狀毛,側生花序上花便長約7mm;雄性花和兩性花同株或均為兩性花;花被片6,反折,黑紫色或深紫堇色,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7mm,寬2-3mm,基部無柄,外花被片背面被白色短毛或幾無毛;雄蕊6,長2-3mm;子房無毛,3室,花柱3。蒴果橢圓形或卵圓形,具三棱,長l-1.5cm,寬約Icm。種子扁平,具翅。花、果期7-9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性狀

性狀鑑別

根莖略呈圓柱形,長1-2cm,直徑0.6-1.2cm,頂端與莖連接處有葉基殘存,多枯朽,棕褐色。根簇生而細,長3-10cm,灰褐色,有較密皺紋,質輕而脆,易折斷。

顯微鑑別

表皮細胞略呈方形,下皮層為2-3列類圓形細胞,腔隙約占皮層的1/3-1/4薄壁細胞中針晶束多見;中柱小,初生木質部10-12原型。

性味

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涌吐;散瘀;止痛;殺蟲。主中風;癲狂痰涎涌盛;跌打瘀腫;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每次0.3-0.6g。外用:適量,研末撒布;或用溫水浸潤後搗敷。

注意

體虛氣弱、孕婦禁服。《福建藥物志》:「孕婦忌服。不可與諸參、細辛、芍藥配伍。」[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七厘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七厘丹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