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丁香树皮


丁香树皮

中文名称:丁香树皮

拉丁学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别称:刺楸、丁皮

属:刺楸属

种:丁香树皮

丁香树皮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aromaticum(L.)Merr.etPerry的树皮。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散寒理气,止痛止泻之功效。常用于中寒脘腹痛胀,泄泻,齿痛。

目录

信息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目:伞形目

科:五加科

族:多蕊木族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脾、胃经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0m。

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

花芳香,组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萼肥厚,绿色后变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1]

植物种属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分布区域

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原产马来群岛及非洲。

药用价值

一、

功能

散寒理气,止痛止泻。

主治

中寒脘腹痛胀,泄泻,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脐。

相关论述

1、《海药本草》:“治齿痛。”

2、《纲目》:“主治心腹冷气诸病,方家用代丁香。”

3、《本经逢原》:“治腹胀,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2]

二、

拼音Dīnɡ Xiānɡ Shù Pí

别名丁皮(《纲目》),丁香皮(《本草求原》)。

出处海药本草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树皮。

性味《纲目》:"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治中寒脘腹痛胀,泄泻,齿痛。

①《海药本草》:"治齿痛。"

②《纲目》:"心腹冷气诸病,方家用代丁香。"

③《本经逢原》:"治腹胀、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3]

三、

【出处】出自《海药本草

【拼音名】Dīnɡ Xiānɡ Shù Pí

【英文名】Clovetree Bark

【别名】丁皮、丁香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aromaticum(L.) Merr. Et Perry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

【原形态】丁香,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散寒理气;止痛止泻。主中寒脘腹痛胀泄露泻;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脐。

【各家论述】1.《海药本草》;治齿痛。2.《纲目》:心腹冷气诸病,方家用代丁香。3.《本经逢原》:治腹胀。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

【摘录】《中华本草[4]

参考资料

  1. 丁香树皮,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丁香树皮,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3. 丁香树皮,中医世家
  4. 丁香树皮,中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