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拱辰
丁拱辰(1800年-1875年),清朝的兵器家,回族。又名君珍,字淑原,號星南,福建泉州府晉江縣陳棣鄉岸兜村人。
他出身商人家庭,十一歲輟學,自學讀書,研習兵法。十七歲跟隨父親在浙東經商。學習天文,創象限全周儀。西元1831年,出國經商到過菲律賓、波斯、阿拉伯。後來受到林則徐、魏源影響,研究西式武器,著作《演炮圖說》,自製大炮四十門,捐給國家抗擊英國入侵。西元1841年,被賜六品官銜,為廣東候補縣丞。後來寫成《演炮圖說後編》《西洋軍火圖編》。咸豐年間,授廣東知縣,留原省補用。
目錄
丁拱辰及其《演礮圖說輯要》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大事。世人知曉 ,中國清代的天朝帝國大門 ,是被西方列強用大炮打開的。那麼 ,鴉片戰爭前後 ,中國自己的炮法炮術水平究竟如何 ?本文在這裡就此進行一番探討。「中國制炮之書 ,以湯若望、則克錄及近人丁拱辰《演圖說》為最詳 ,皆不無浮光掠影 ,附會臆度之談 ,而世皆奉為秘書。」《演圖說》三次易稿後定名為《演圖說輯要》 ,清代著名物理學家鄭復光在「見再改版本 ,又見三易稿本」後「歡忭傾倒」 ,他寫信給該書作者丁拱辰 ,表達他閱讀此書的興奮心情 ,稱讚此書寫得「深入要理」 ,「能言之鑿鑿 ,欽佩之至」。人們要了解、研究中國近代火炮 ,必讀丁拱辰的《演圖說輯要》。
身處草澤思報國 《演炮圖說》御列強
回族愛國科學家丁拱辰(西元1800年 -西元1875年),福建省晉江縣人,身經清朝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世。此時正是清代朝政日益腐敗,西方殖民者加緊向中國侵略的時期。在這民族危難的關頭,一些覺醒的知識分子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致力研究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圖抗擊外侮,振我國威。時代的轉變促使丁拱辰致力於研究西方火器的製造和演放技術。他不僅編著了《演炮圖說》、《演炮圖說後編》、《增補則克錄》、《西洋軍火圖編》等近代較先進、較完備的武器論著,而且還直接投身於鑄造大炮、配製火藥和演練兵炮等實際工作,成為一個愛國的兵器科學家,受到人們的稱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