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字镇
丁字镇中国十大石材基地之一的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是紧临长沙市开福区,南距长沙市政府驻地17公里,是湖南省重点示范镇。境内道路网络四通八达,京广铁路、石长铁路、长湘公路纵横南北,各级公路贯通东西;距京广铁路货运站、霞凝港深水码头仅3公里,水陆交通极为便利。[1]
目录
概况
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地处湘江东岸,长沙市北郊,丁字镇辖21个行政村,3 个居委会,丁字镇人口43600人,总面积9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000多亩。丁字镇土地肥沃,农业经济活跃,种植业以水稻、油菜、高粱、玉米、蔬菜为主,养殖业以牲猪、牛羊、禽类、鱼副业为主。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丁字镇盛产麻石,素有"麻石之乡"的美称,丁字镇麻石(花岗岩俗名)色美质坚,性能优良,其产品广泛用于建筑、铁路、装饰及工艺品、生活用品。据中南权威勘探专家实地勘探考察,丁字镇花岗石矿区面积93平方公里,丁字镇花岗石矿区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出露的花岗石储量达37亿立方米。
社会事业
镇区建有11万伏变电站1座,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充足;自来水供水系统运转正常,供水有保证;通讯网络发达,丁字镇程控电话普及率达40%。教育、医疗、金融、商业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丁字镇是国家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制定了镇域发展总体规划,精心编制了10平方公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0平方公里的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丁字镇工业园区发展已初具规模,规划面积从3平方公里发展到30平方公里。至今,已引进物流、房产、工业制造加工、高校教育等各类项目34个。
区位优势
丁字镇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近城、临江"区位优势明显。与开福区接壤,沿湘江12公里,新镇距三环线入口仅3.2公里,离霞凝港深水码头2公里,离长沙北站2公里;省道长湘公路南北贯通,长沙北四环线东西穿越,电厂专用铁路贯穿全境;2015年建好的湘江长沙航电枢纽工程东部在镇范围之内。
生态资源
丁字镇生态资源秀美诱人。丁字镇地处湘江之滨,南与青竹湖高尔夫球场接壤,境内书堂山八景、麻潭山十景山水风光秀美,生态环境良好;更有世界陶瓷釉下彩发源地--铜官窑遗址,欧阳询故居等历史人文资源,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长沙城市北面几条主干道(芙蓉北路、太阳山路、新港大道、湘江大道)都已修通至镇边界;镇域内已建成的石乡大道、书堂大道、园区大道、桃园大道等主干道路纵横交错;与太阳山路对接的桃园路东接线建成通车;220KV威灵变电站建成投运;市自来水已接通至新镇。
丁字镇发展来势迅猛喜人。成功落户的34个企业主要是仓储物流、高档房产、机械制造等项目,已经建成投产的项目有8个,如兴隆玻璃、旭霞建材、大光明等;已经完成征地拆迁交地或土方平整具备启动建设条件的项目有20个,如京阳物流、涉外学院、华阳化工、西沃房产等;正在征拆的项目有6个,如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点石家装、华谊文化等。预计明年镇财政收入可望过亿元。[2]
乡镇发展
丁字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著名的"中国麻石之乡"。据专家勘测,境内花岗岩矿区为大型中深成相花岗岩体,储量达37亿立方米,出露面积93平方公里,耐酸、耐碱、抗风化、放射性强度低,是理想的工业用材和建筑装饰材料。丁字镇石材开采加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装饰、园林、工业、铁路等,有20多个系列,200多种产品远销海内外,久负盛名。唐代长沙铜官窑遗址位于丁字镇古城村。是世界釉下彩的发源地,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的书堂山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读书练笔之处,山中书堂八景,至今旧貌依稀;麻潭山森林公园峰岭回环,林峦攒秀,风光倚丽。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极具开发价值。丁字镇强力推进"融城强镇"战略,按照"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招商富镇、城建活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的思路,以"建三湘特色新镇,造望城河东明珠"为目标,根据"依托老镇、开辟新镇"的总体规划,规划面积为2.7平方公里的新镇址,将建成一个集"新镇、市场、工业小区"三位一体的暂新工贸型卫星城镇。营造全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把丁字镇与南部省会长沙的距离拉近至15.2公里;正在建设的河东工业园区,是具备完善的"三废"处理设施的环保型工业园。园区内已汇聚了晶天科技、凯门有机硅、桃花科技园、高科技种苗基地、永利发石业、杨树石业、阳凤食品、中顺纸业等新兴工业群。
招商引资
丁字镇以诚恳的态度、优惠的政策、周到的服务、灵活的合作方式,吸引了香港、广东、福建、海南的多家企业与丁字新镇洽谈合作,协议资金达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达6200万元。已签约的香港博图投资有限公司,正在全力打造湘楚石材陶瓷城项目,开发石材陶瓷等特色资源。 昨日之丁字镇,繁荣昌盛;今日之丁字镇,继往开来;明日之丁字镇,将偕同各届精英、有识之士,绘蓝图、谱新章,以全新的面貌融入省会大都市经济圈。丁字镇强力推进传统产业提质改造。紧紧依托历史铸就的"麻石之乡"品牌,在保护资源、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对传统麻石产业进行资源整合,引导其往深度开采、精度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要鼓励支持现有项目引进人才技术,拓宽市场,做大做强。丁字镇全力提高镇工业园区品位。要制定出台镇工业园区企业准入标准,提高入园门槛。把环保达标、达到规定的投资规模与土地回报率、产业发展形成规模,作为项目入驻的前提条件,把镇工业园建成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高品位的园区。[3]
经济建设
发展前景
丁字镇经济发展前景虽好,但面对省、市发展格局的调整变化,特别是"两型社会"和先导区建设的大幕开启,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严重制约镇域经济发展。定位不够明晰,规划有待完善。过去,丁字镇园区发展规划定位在承载长沙市外迁工业基地;依托镇独特的自然资源,麻石开采加工厂星罗棋布,多达400余家,从业人员有2万多人;凭借紧邻新港深水码头优势,引进了一批仓储物流企业。这样,镇园区就分为三个小区,但产业发展特别是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不明显。
随着长沙大河西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地处"桥头堡"位置的丁字镇再次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势在必行,产业布局调整、土地规划修编刻不容缓。运行模式不畅,协调难度较大。
运行模式
丁字镇发展建设一直是"自主建设,自我发展"的运行模式,在过去的建设中,通过丁字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镇工业园区和乡镇人员、资金实行捆绑运作,缺乏专门的园区工作机构和系统的园区管理体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芙蓉北路拓改、湘江大道北延、湘江航电枢纽工程、火车新站建设等四大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启动建设,"自主建设,自我发展"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丁字镇基础设施薄弱,后续发展艰难。丁字镇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在建和待建的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多、要求高。但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积不足、资金短缺等方面原因,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大大制约了已落户项目的建设投产,尤其是新一轮发展序幕已拉开,规划和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前期必须注入巨额启动资金,否则,后续发展将举步维艰。
随着先导区建设序幕的拉开,县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了打造河东经济区的战略思路。作为河东发展"领头雁"的丁字镇必须在新一轮发展中再次审时度势,抢占先机,换挡提速,强力推进发展,率先打造望城河东新的经济增长极。丁字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政策扶持等综合优势,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速度建设,高效益发展,打造中国一流的物流配送基地,建设望城"河东明珠"。丁字镇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产业。紧紧依托新港深水码头、长沙市金霞物流园和已经落户建成的仓储物流企业等基础优势,充分利用芙蓉北路、湘江大道、长湘线及湘江水运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产业。明确发展重点,打造物流品牌,实现优势互补。丁字镇着力探索以人文旅游生态休闲为基础的现代房地产业。紧紧依托青竹湖高尔夫球场、湘江风光带、书堂山、铜官窑等自然人文环境资源,充分利用中南林学院、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入驻后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充分研究政策、市场,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从发展旅游房产、教育房产、工业房产、商业房产、农业房产等多个角度,高标准谋划,大力发展以人文旅游生态休闲为基础的房地产业。
启动资金
丁字镇争取省、市、县级财政,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有效筹措启动资金,确保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包装项目,积极争取进省、市、区"笼子",争取上级投入。继续发挥国家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等政策资源优势,采取向国家银行争取贴息贷款、土地储备、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形式融资。要有效引进社会力量兴业。吸引高品味、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群和大型财团投资兴业。要按照产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无用设施。丁字镇自主创新发展模式,谋求新突破。坚持产业集聚和结构调整相结合,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上求突破;坚持资源整合与集约利用相结合,在提升要素竞争力上求突破;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在提升城市竞争力上求突破;坚持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结合,在提升环境竞争力上求突破。从政策、资金、用地指标、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具体支持。丁字镇园区可以考虑设为正科级单位,享受与望城经开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同等优惠政策。要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实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捆绑上报、计划单列,对入驻项目用地指标重点倾斜,相关审批程序设立"绿色通道",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列入区项目建设"笼子",使之健康快速发展。
丁字工业园区发展情况
为了全面推进"三化"进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工业兴县、园区兴工"发展战略及实现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镇党委、政府紧扣"融城强镇,工业兴镇"的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三个重点,坚持走集镇、工业小区和专业市场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子,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镇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9.52亿元跃升至2008年的15.42亿元,年均增幅达31.2%,其中第三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高达31%;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8年实现财政收入7630万元,比2007年增长33.2%,是2006年的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7190元增长至2008年的9840元,年均增长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9600元增长至2008年的13250元,年均增长17.5%。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谋划城镇发展新格局。规划决定成败。我们紧紧依托自身发展优势,准确把握发展态势,科学定位发展趋势,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以现代的理念、超前的思维,大手笔描绘丁字发展蓝图,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完成了覆盖全镇的总体规划:完成丁字工业小区、双桥小区、何桥小区32.37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公园和铜官窑遗址保护开发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十个村(社区)的村庄整治规划。为了满足日益变化的发展需要,确保镇域整体发展规划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紧密配套,我们对全镇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并邀请省、市规划专家对10平方公里的物流区规划开展了前期调查研究,镇域整体发展规划体系更加完善,发展定位与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发展格局日趋优化。
(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高位发展平台。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各级重视,特别是发挥省国土厅对口联系的优势,努力获得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通过以地融资,对适宜开发的土地进行招、拍、挂;努力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等方式,三年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1亿元,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解决了资金瓶颈。
投资2.4亿元,全面完成了书堂大道(长4.2公里,宽36米)、丁字联络线(长4.5公里、宽48米)、长沙窑大道(长11.6公里,宽12米)、园区路(长4.8公里、宽36米)、桃园路(长1.5公里、宽48米)等五条镇域主干道的建设;投资7600万元的桃园路东接线已完成路基工程,全线竣工通车,可实现与开福区太阳山路的全面对接;芙蓉北路拓改、湘江大道北延均已纳入省、市重点工程投资计划,万吨园区专用码头已经完成了用地报批,落实了投资主体,有望在明年启动建设,正在抓紧电厂铁路何桥工业站和专用线路的设计和用地申报工作。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日供水5万吨的自来水供水工程,实现新镇核心区全面供水;投入3000多万元从威灵220KV变电站引六条(长55公里)万伏线路分别架设至丁字工业园区、双桥小区、何桥小区、丁字湾老集镇、铜官窑、外贸学院,建成后可实现万伏线路镇域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全镇的用电问题。
(三)全力主攻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们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菜单,项目建设是第一要务"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强化项目配套服务,举全镇之力推进项目建设。近年来,成功引进46个项目,总投资达113亿元。同时,提升服务层次,建立健全项目全程跟踪服务体系,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发挥国土厅对口联系扶持的优势,为落户项目代办用地手续报批工作,三年共计成功办理33宗项目用地,有力推动了丁字的快速发展。
我们把抓项目投产达效作为工作目标,加强领导力量,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规章制度,狠抓项目启动建设和投产达效,十二位党政班子成员全部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每位党政领导负责主抓一个或几个项目,每个项目指挥部都与党委、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从拆迁腾地、重建安置、投产达效等几个方面,明确任务、时间和进度。目前,全镇落户的项目达46个,其中有7个基础设施项目。在这46个项目中,丁字新镇卫生院等8个项目实现了投产,西沃建设、华阳化工、园区两路等18个项目实现交地并启动了建设,点石家装等3个项目正在抓紧征拆,其余17个项目正在办理用地手续报批。特别是京阳物流、华阳化工、涉外学院、湘禹房产等项目主体工程都已经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构筑了丁字五大产业体系:以京阳物流、三环物流、鸿胜仓储等13家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业;以西沃建设、联丰房产、湘禹等5个房地产为主体的高档房地产业;以千年古窑遗址、书堂公园、麻潭十景和两所高校为主体的文化教育旅游服务业;以大光明、兴龙玻璃等15家企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以传统麻石为主体的建筑建材业。这些,极大地壮大镇域经济总量,优化镇域经济结构,为我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更为宽广的途径,并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丁字发展后劲越来越强,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四)注重建管并重,建设现代特色小城镇。我们注重把保护丁字历史文化风貌和建设现代城市文化设施结合起来,在新镇建设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因素,丰富城镇文化内涵,提高新镇的品位和文明水准。所有建筑都充分体现地方麻石陶瓷特色,采用金色琉璃瓦屋顶、江南水乡独特梯级封火墙等设计,建成了品位高雅的麻石街道、麻石花坛、麻石休闲场所、麻石街头小景等特色景观。城镇核心区内商贸、居住、工业小区分区合理,特色鲜明,商贸区内商业繁荣,居住小区环境清雅,工业小区井然有序。坚持了环保建镇、绿色建镇的理念,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新镇核心区面积由2006年的1.3平方公里拓展至5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商住楼96栋,入住人口6500多人。投资3000余万元兴建了占地近百亩的集镇完小和幼儿园,可容纳师生近千人。积极创新投资体制,建成了长沙城北医疗设施最完备的医院,目前已经投入运营。地税、法庭、供电所等单位相继实现搬迁,国税、国土中心所、派出所等部门已经完成了选址和征地拆迁工作,即将启动建设。新镇垃圾中转站已经建成,新镇的垃圾将由此转入长沙固体废弃物场集中处置。组织专项资金,配备得力人员,组建了城管中队和环卫所,专门负责镇容镇貌的维护和管理,有力确保了镇容整洁规范。成立了宣传文化法制站,有专人负责文化宣传工作,在丁字湾社区兴建了一个高档社区健身休闲场所。随着新镇功能的不断完善,市场的拓展,丁字新镇已成为望城区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其市场辐射作用已经影响到河东五镇乃至湘阴、汨罗等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