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丁嘴鎮舊地名,為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原轄鎮,2021年3月撤銷,原丁嘴鎮轄域全部劃屬大興鎮管轄。 丁嘴鎮,又稱丁咀,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轄鎮,位於宿豫區東南部邊陲,處宿豫、泗陽2縣(區)交界處,行政面積47.64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丁嘴鎮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3.08萬人,鎮人民政府駐丁嘴社區。 從前該處有一湖,名倉基湖,後有山東丁氏兄弟逃荒來到湖東嘴居住,並逐漸繁衍成村莊,故名。丁嘴始建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957年,撤區並鄉時,由丁嘴、鎮東、復隆等鄉的一部分組成丁嘴鄉。2000年,撤鄉建鎮。丁嘴鎮交通便利,一級公路325省道橫貫東西,宿泗路、丁仰路在境內形成一縱一橫交通格局。丁嘴是宿豫區傳統的農業鄉鎮,被列為江蘇省省無公害糧食蔬菜生產基地,丁嘴金菜是丁嘴鎮的傳統產業。丁嘴鎮傳統文化活動有丁嘴跑驢等。 2015年,丁嘴鎮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1780萬元;新增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2.435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800元。[1]

目錄

建置沿革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宿遷縣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始建丁嘴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桃園區丁嘴鄉。 1952年,改屬大興區丁嘴鄉。 1957年,撤區並鄉時,由丁嘴鄉、鎮東鄉、復隆鄉等鄉的一部分組成丁嘴鄉。 1958年,公社化,稱丁嘴人民公社。 1983年,恢復鄉村制,稱丁嘴鄉。 1987年,縣級宿遷市成立,丁嘴鄉屬之。 1996年,地級宿遷市成立,原縣級宿遷市分為宿城區和宿豫縣,丁嘴鄉屬宿豫縣。 2000年,撤鄉建鎮,稱丁嘴鎮。 2004年,撤銷宿豫縣,設立宿豫區,丁嘴鎮屬之。

區劃沿革

1982年,丁嘴公社轄丁嘴、繼章、張新、汪道、德高、周夏、同興、丁長莊、莫莊、繼先、儲嘴、倪牌坊、登山、槽坊、岔河、苗沖、丁莊、六里井18個大隊和丁嘴農科站 [3]。 1983年,大隊改村。 2001年,村級行政區域調整,18個行政村居撤銷整合為14個行政村居,整合率22.22%。 2020年10月,撤銷周下社區、德高村,合併設立周下村。調整後,14個行政村(社區)變更為13個行政村(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末,丁嘴鎮轄2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丁嘴社區境內,辦公地址為宿泗線。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丁嘴鎮位於宿豫區東南部,距區府約20千米。丁嘴鎮南隔六塘河與仰化鎮相接,西與大興鎮接壤,北隔砂礓河與關廟鎮相望,東與泗陽三莊鎮穿城鎮兩鎮毗鄰,鎮區地理坐標在東經118°32'57",北緯33°51'58",面積47.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丁嘴鎮處平原地帶,地面高程20米左右。

氣候

丁嘴鎮處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

水文

丁嘴鎮境內主要河流有六塘河。

人口

2019年末,丁嘴鎮戶籍人口3.66萬人,漢族為主。2020年,丁嘴鎮總人口(常住人口)為3.08萬人。

經濟

綜述

2015年,丁嘴鎮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178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1.7%;新增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6億元,同比增長23.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2.435億,增長率達22.9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800元。

第一產業

丁嘴鎮在過去以種植水稻,三麥、玉米、山芋等農作物為主。經濟作物有金針菜(即黃花菜)等。 2015年,丁嘴鎮農業發展目標定位為「倉基湖畔,果蔬典範」。主導產業:果蔬。同時,對全鎮範圍內的金針菜基地、菜籃子基地、桃緣夢基地、大學生村官特色種植基地以及建玲生態蔬菜基地等五大基地進行資源整合與功能提升。在沿325省道及丁仰路兩側核心區原有千畝果蔬基礎上,新增蔬菜2000餘畝,其中設施蔬菜鋼架大棚1000畝。新建高標準單體鋼架大棚400個,新建連體鋼架大棚6棟,配套滴灌400畝,修建給排水防滲渠2300米,砂石路2600米,水井3個,用電設施設備2套,蔬菜產品交易市場1個,冷溫庫3000立方米。依託「菜籃子」基地,建成了連片400畝高效瓜果基地、連片400畝高效蔬菜基地,連片100畝新品種太空蔬菜種植基地等。

第二產業

2015年,丁嘴鎮完成3000萬元項目一個,竣工項目1個,5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3億元,增長2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3億元,增長22.97%,工業企業銷售收入8.35億元,增長16%,成功舉辦江蘇宿豫(上海)招商會,簽約項目14個。全年新引進農電商2個,跨境電商1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5年末,丁嘴鎮有學校2所,在校學生1720人,在職教師270人。

文化事業

2015年,丁嘴鎮完成丁嘴鎮文化站提檔升級工程。撥款5萬元,建成宣傳櫥窗36平方米,對文化站綜合展廳、各功能室的內容和部分設備整修,提高了文化陣地功能服務水平,在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中定為「二級文化站」。全年開展廣場舞表演、廣播體操表演等活動12場,組織送戲下鄉活動4場,送電影到村100餘場;同時,加大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丁嘴跑驢」傳承保護力度,利用「丁嘴跑驢」傳承基地和中心學校傳承點,組織省、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按計劃進行傳承培訓活動,培訓學員50人。

醫療衛生

2015年,丁嘴鎮鎮區有衛生院1家,村村都有衛生室。

社會保障

2015年,丁嘴鎮新農保工作擴面任務100%。60歲以上參保年檢率達100%。新農合參合率96.8%;同時對突發原因造成的困難戶進行救濟,解決了困難群眾的生活難問題。另對53戶困難戶發放500-2000元不等的慰問金,還為特困戶申請救助;對農村低保救助對象進行動態管理,不符合條件的不予納入。全年發放扶貧貸款740萬元;低收入農戶中402戶902人納入低保,138戶169人納入五保,36戶75人納入重殘補助;另有87戶123人無勞力且未享受最低保障的人群,全鎮所有低收入農戶收入均達到4000元以上。

基礎設施

鋪設鄉村道路

2015年,丁嘴鎮完成40餘條道路鋪設,如張新莊至苗沖路,丁仰路至325省道東盛路,南陽路延伸段等。

東盛街道建設

東盛路位於鎮區丁仰路至325省道,全長1.1千米,9米寬瀝青路面,雙側各1.5米寬綠化,雙側各2.5米寬人行道,安裝路燈44盞,兩側分別建設下水道和污水管道、盲道,總投資約620萬元。在東盛路兩側打造精品商業一條街,統一門牌粉飾,統一經營範圍,統一粉刷牆壁,配套監控系統及免費無線網絡。為提高東盛路整體形象,新建占地26畝文化體育公園,預計投資約660萬元,已投入資金約180萬元完成土地平整,地下管網、線路、基礎等前期工作。

環境治理

2015年,丁嘴鎮五保戶、低保戶等困難戶中優先招聘218名保潔員,鎮區配置了48名保潔員,配置4名垃圾運輸員;14個村居152個小組,每組配置了一名保潔員。另外,每村配置了一名衛生監督員(由村幹部負責),負責督查垃圾日產日清情況。每名垃圾運輸員配置一輛機動三輪車;每位保潔員配置一輛垃圾車、保潔工具和黃馬甲一套,結合村組實際建設189個垃圾池,每兩戶配置了一個垃圾桶,5226個垃圾桶已配置到位,另外購買了9617塊石棉瓦用於露天旱廁的遮蓋。

飲水工程

截至2015年6月,丁嘴鎮正常用水戶約7000戶,吃水人口約3萬人。丁嘴、繼先、儲嘴、登山、張新莊、苗沖、德高和周夏8個村居約3900戶,在2010年和2014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中全部通上自來水。莫莊、丁長莊、倪牌坊、岔河、繼章和丁莊6個村約3100戶,在區愛衛會支持下所建的水廠和管網均能正常供水。至2015年6月,全鎮自來水實現全覆蓋,所有農戶都能正常吃上自來水。根據區委相關會議精神和區域供水需求,對莫莊、丁長莊、倪牌坊、岔河、繼章和丁長莊6個村自來水入戶管網進行升級改造。

交通運輸

播報

丁嘴鎮交通便利,與外聯繫道路主要有一級公路325省道,二級公路宿泗路、丁仰路等。

歷史文化

地名溯源

丁嘴,又稱丁咀,據明萬曆年《宿遷縣誌》記載,縣東30里有湖泊,西傳西晉富豪石崇曾在岸邊建立糧倉,得名倉基湖。後有山東丁氏兄弟逃荒來到湖東嘴居住,並逐漸繁衍成村莊,丁嘴之名由此而得。

丁嘴跑驢

跑驢(丁嘴跑驢跑驢是一種民間社火舞蹈,廣泛流布於北方地區。丁嘴跑驢主要分布在宿遷市宿豫區大興、丁嘴、仰化和泗陽三莊等地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其特點主要源於當地生產生活習俗,伴以群眾創造性的詼諧表演,傳統的跑驢多為一人執驢形道具扮騎驢婦女,另一人扮趕驢人的雙人表演,後逐漸出現多人群演,場面宏大、顯得熱鬧非凡。

地方特產

丁嘴金菜

丁嘴鎮是享譽海內外的「大烏嘴」金針菜(即黃花菜)發源地,栽培歷史悠久,產品曾暢銷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西歐各國,清宣統二年(1910年)在南洋勸業會贏得讚譽,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金獎。1975年、1997年參加了廣交會,1984年在長沙舉辦的全國黃花菜制標會上,丁嘴金菜」以「條長粗壯、色澤亮黃、花大肉厚、營養豐富」等優勢作為標準品種向全國推薦。1999年,《文匯報》等13家聯合舉辦的「長城杯」食品大賽中,丁嘴金菜力拔頭籌,奪得「金龍獎」。被稱為市場「軟黃金」、農家的「搖錢樹」,「丁嘴金菜」經省食品發酵研究所化驗,每百克含蛋白質14.1克、粗纖維6.7克、脂肪0.5克,還含有人體必需的糖、核黃素、胡蘿蔔素、鐵、磷等多種元素。具有安神、利尿、鎮痛消炎、降血脂等功能。上海外貿出口的「五福」牌黃花菜,首選丁嘴鎮生產的「大烏嘴」品種。丁嘴金菜製作技藝已入選宿遷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5年底,丁嘴金菜獲農業部批准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