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经济规
一般经济规
|
|
|
经济领域是人类活动领域的基础部分,经济活动是以商品生产与交换为核心内容的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其他社会活动如文化、政治、军事、宗教活动等都是以它为基础,最终都是为它服务的。
目录
内容简介
经济领域是人类活动领域的基础部分,经济活动是以商品生产与交换为核心内容的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其他社会活动如文化、政治、军事、宗教活动等都是以它为基础,最终都是为它服务的。 一般经济规律的发现并不难,其论证过程却不容易。有些经济学者认为,许多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是不需要论证的,而且是不可能论证的,只能作为一种无法论证的公理存在下来。其实不然,经济活动同其他人类活动一样,遵循着广义价值规律及其三个基本推论,所不同的只是其表现形式。
商品价值率的变化规律
商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事物,由广义价值规律可得:
商品价值率的变化规律:商品的价值率Pm围绕社会平均价值率Po上下波动,即Pm~Po (4-5) 当Pm>Po时,商品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社会将不断扩大其生产与消费的规模;当Pm<Po时,商品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社会将不断缩小其生产与消费的规模;当Pm=Po时,商品就会出现供求平衡的局面,社会就会维持原有的生产与消费的规模。
例如,如果社会综合平均年价值增长率Z=5%(即社会综合平均年价值率Po=105%),社会商品平均年价值增长率Z=8%(即社会商品平均年价值率Po=108%),这意味着社会在经济领域的发展速度大于社会在经济、政治与文化等综合领域的发展速度,此时,经济的发展将会带动政治与文化的发展。
这里需要注意:
(1)同一商品往往受不同生产与消费主体的作用,其价值率可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2)商品的价值率在总体上决定着商品的前途和命运,但有时高价值率的商品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低价值率的商品却能迅速蔓延。不过,这些情况只是局部的和暂时的。
(3)商品的实际价值率与其表现出来的价值率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广义价值规律只以事物的实际价值率为客观基础。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有时通过欺骗或伪装手段可使其商品表现出较高的价值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义价值规律的体现,但这种影响只是局部的和暂时的。
货币价值率的变化规律
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广泛用于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之中。由广义价值规律可得: 货币价值率的变化规律:货币的价值率Ph围绕社会平均价值率Po上下波动,即Ph~Po当Ph>Po时,货币发生升值,人们将会设法增加货币的拥有量,减少商品的购买量;当Ph<Po时,货币发生贬值,人们将会设法减少货币的拥有量,增加商品的购买量;当Ph=Po时,人们将会设法维持货币拥有量与商品购买量的相对平衡。
这里需要注意:同一货币在不同社会区域往往受不同经济力场的作用,其价值率可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不同货币在同一社会区域往往受同一经济力场的作用,其价值率可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货币的实际价值率与其表现出来的价值率往往也存在差异。
二者相对变化规律
货币的使用特性与一般商品存在着差异,其价值率的变化规律也存在着差异。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尺度和价值符号,广泛应用于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之中,因而受到社会力场广泛的、持久的、多形式的、多方位的作用,其价值率强烈地趋近于社会平均价值率。一般性的、局部的、小范围的、暂时的扰动因素的作用,并不能使货币的价值率较大程度地偏离社会平均价值率,其价值率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然而,一般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只是受短暂的、不连续的、不稳定的、局部的社会力场的作用,往往在局部地区偶然地以某种特有的方式与其他商品(或货币)进行交换,其供求关系受各种局部的、偶然的扰动因素的作用,因此其价值率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
虽然商品与货币都围绕社会平均价值率上下波动,但货币的价值率相对于一般商品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因此根据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推论三”可得:
商品与货币价值率的相对变化规律:一般商品的价值率Pm围绕货币的价值率Ph上下波动,即Pm~Ph (4-7) 当Pm>Ph时,人们将增加该商品的购买量,减少货币的拥有量;当Pm<Ph时,人们将减少该商品的购买量,增加货币的拥有量;只有当Pm=Ph时,人们将维持货币拥有量和该商品购买量的相对平衡。 这表明:货币可以较为稳定而准确地反映社会平均价值率,因此,货币的价值率可以近似地代表社会平均价值率。
货币的价值率是指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出价值与投入价值之比值,它主要由货币的银行利率、民间的借贷利率、期货股票的收益率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的。[1]
参考文献
- ↑ 李宗苗:房地产业不能用一般市场经济规律来理解 ,房天下2006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