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一只洞幽烛微的眼睛(张永康)

一只洞幽烛微的眼睛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一只洞幽烛微的眼睛》中国当代作家张永康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一只洞幽烛微的眼睛

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陵江残梦》,从主人公顾新民接到参加陵江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督导工作任务开始,讲述了顾新民参加群教活动的亲身经历,同时穿插回顾了顾新民从窦家乡一名小小文化干部起步,逐渐成长为一名科级干部的从政历程,以及反应了窦家乡、顾家镇一群底层小人物特别是窦家寨子的窦烧馍一家的情感纠葛和坎坷命运。小说以农村生活和官场生活为背景,顺着两条平行而交错的叙述轨迹展开……

作者以市井说书人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基层公务员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语言平白如话,形象生动。文中所讲述的故事,或呈现的现象,都来自生活,显得朴素而原始,犹如照相般的真实记录。究其写作之妙,妙在于作者艺术地设置了一个非常恰当的主人公顾新民。我们借助主人公的言行,扫描到了生活中的真实现象,主人公在这里充当了我们窥探落后乡村和基层官场生态的一只“眼睛”。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主人公用一颗未受蒙蔽的“公心”, 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和发现工作和生活中所际遇的一切。同时,主人公这只“眼睛”也在警示和揭露官场各个角落的阴暗与腐败,尤其是那些让人不易觉察的、习以为常的“微腐败”。

细读文章,不难发现,主人公天生就有一双观察细致的眼睛。比如主人公在刚刚步入仕途时,目光是天真的,那时对人与事不太敏感,各种观感近乎于自然。例如,对于头水牯牛四次不同情况下的描写,就可以看出主人公性格纯粹以及其情绪的变化,从而表露了主人公最纯洁的初心。

第一次描写水牯牛:

一群苍蝇绕着这头牛飞来飞去,一只绿头苍蝇盯住了牛的眼睛,水牯牛用它的那扇大耳不停地拍打着。这头牛昨天似耕耘了一块水田,脚杆上还有泥巴没有洗落,干硬地结巴在牛脚杆的毛上,泥巴干了,似乎也摔不掉了,顾新民看着这头牛愣神。乡政府大院的生活环境,的确没法和顾家镇的办公条件相比,自己既然来了,就应该向这头牛一样,不怕泥巴糊了眼睛。

第二次描写水牯牛:

当然,他在喝完了三师傅给他煮的稀饭之后,感觉到胃部好受了些……而那一群苍蝇却依然在那水牛、还有顾新民书记门前的梧桐树旁边的那堆牛粪旁边飞来飞去……

第三次描写水牯牛:

顾新民吃完饭便上床睡觉去了,梦里他老是看到院子里的那头大水牯牛和那一大堆牛粪,还有那漫天飞舞的苍蝇。他梦到那苍蝇扇动着翅膀,像飞在天空的飞机一样硕大无比,翅膀薄冀如蝉,遮天蔽日,顾新民感觉到太阳的光芒移动到了远方。他竭尽全力地追赶,却怎么也追赶不上。跑啊跑啊,他累得四肢无力,浑身出汗。

第四次描写水牯牛:

两头水牯牛低下头一个劲地享受着青草的美味。老妇人却一个劲不停地和牛说话……正说着,一头水牯牛的尾巴向上立了起来,屁眼一鼓,一泡稀牛屎就飚了出来。老妇人没来得及挪动那装青草的背蔸,稀牛屎便拉到了背蔸里面。老妇人气极,用手里的镰刀在牛背上狠狠地一击,那牛鼓起的红色屁眼迅速收了起来,倒立的尾巴也垂了下来,而且夹在了两腿之间,似乎在保护着它那拉稀屎的屁眼不再受到伤害。

…………

对水牯牛的描写,既是为了反映主人公生性的敏感和情绪的变化,也是对当时农村生活,以及主人公任职乡镇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主人公顾新民刚参加工作,就被组织安排到最为贫穷的窦家乡,但他临危不乱,由乱到治,在农村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先后在六个乡镇工作,时刻把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硬是把一个“烂乡”给治好了……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历练成长,逐渐形成了自己朴素而正直的价值观。

经过基层磨练打拼的主人公顾新民,在陵山县还有一个响亮的绰号——“二翀书记”,说他“翀”是因为他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在好几个“乱乡烂镇”“翀出了名堂”。因此,后来全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和纠正“四风”工作中,大家都想到了顾新民。

这样的人物,正好是小说家所要找的典型正面人物,或者说他正好是一面“镜子”,一面“照妖镜”,通过他可以照耀和提示其他人所表演的不可告人的丑恶现象。为此,在后面的小说发展中,我们看到,通过主人公顾新民的活动穿插,让读者感到这位主人公仿佛就是我们观察社会的一只“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官场和乡镇农村的真实状况。

例如,在所谓“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农村的真实状况如何呢,从故事中的人物叙述里,我们听到了真实的声音:……现在的沙河镇,年轻、精壮的劳力都拖家带口纷纷外出打工去了,留守在家里的都是对家乡眷恋的老人和病残之人。一些年轻人在外挣了钱,先是把土坯坯的瓦房子推了改成大砖瓦房;再挣了钱,又回来把砖瓦房扒掉,修上楼房……

同样,通过主人公这只“眼睛”,让我们广大读者看到了官场所发生的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

例如,作者艺术地借小说中人物之口批判现实,呈现现象:“现在的风气就是这样,一个县上的副县长,年纪轻轻的就打着‘抄手’,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提包包的是提包包的、端茶杯的是端茶杯的,就连进办公室都有专门的人给拿钥匙开门,派头十足,官气重得很。”

例如,揭露陵山县县委书记不问政治而问风水:他在陵山县公鸡梁乡葛家寨村的陵江边上,花 300万元立了一匹“风水雕塑马”。风水先生说,这里前面是水,后面是山,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前面是水,意味着“前有金钱似流水”,后面是山,意味着“后有高官做靠山”,“金灵书记属马,那就塑匹马在这里,可以保她升官发财,一马平川,仕途平安”。然而就是这保她升官保发财的“风水宝马”,却是将风水先生口中的金灵书记真正送下马的罪魁祸首。而且有可能引发陵江市更多的官员落马。真是滑稽可笑。

例如,随着主人公的行动位移,对驻京办事处的描写,深刻的反映了当代官场的情形,简直是一部当代版的《官场现形记》。

小说讲述驻京办事处的故事,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秘密跌宕丛生,纷繁呈现。小说中讲述驻京办事处主任何小东与副主任何小玲之间的矛盾恩怨,透露出了驻京办事处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作者在这里揭开了冰山之一角,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

从文中我们还看到官场上的公开腐败现象:当官的不解决实际问题,都是走过场。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也是走马观花,上午围着马路转,中午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而且是乐此不疲,念念不忘结识下的红颜知己。

还有的干部,把喝酒当成了工作。甚至有的领导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接待就是生产力。各县区和市级部门在进人的时候,都不遗余力地把美女大学生作为首选。有一个县的接待办招聘的美女个个都整齐划一,不胖不瘦,个子均称,体态性感而又优美,面容娇艳而又迷人;她们更大的本领是能歌善舞、能吃能喝、巧言令色、特别是酒量大得惊人。这个县的组织部长在选聘这些人员的时候竟然公开说:“今后提拔领导干部,首先考察的就是酒量,放几瓶五粮液在桌子上,先喝了再说,公斤级的就率先入围。”……“革命大酒天天醉”,这么普遍的问题,居然都认为很正常,并且还成了评价工作业绩的指标。

工作不努力干,但成绩却非常的好。究其门道,大家都在挖空心思编材料,汇报材料写得好,成绩就自然有,谁还真真实实下基层去考察验证呢?

官场工作走过场的乱象,在小说中揭露得非常多。做得好不如说的好,说得好不如表演的好。官场中的文字游戏,也因此铺天盖地,这些工作作风,一时改不了,就连督导组的工作总结都剔除不了这些毛病,总结中还归纳个什么“加减乘除法”,以此摄人眼球:一做加法,开门纳谏听意见;二做减法,查找问题转作风;三做乘法,服务群众办实事;四做除法,建章立制重长远……这些花架子,没有一个是真实的,都是些浮夸的“气球”,落不到实处。

然而,透过主人公这只活动的“眼睛”,我们却看到了浮华后面的真实情况。

在大量官员的基层中的工作,尤其是在农村工作中,很多工作都是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作者照相式地呈现了农村及官场的生态,“微腐败”已经成了常态,个别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在陵山县的很多乡镇,县委、政府和乡镇为了搞政绩工程,形成了一些看似光鲜却背负沉重债务的面子工程,而多数乡镇的“新农村”却是“空壳村”,没有产业不说,样式美观的新房子里面也基本无人居住,有的也只是一些老人和孩子。

微腐败的土壤往往是滋生大腐败的温床,黎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长期把持国土大权,在工作中:巧立名目,假公济私;长期与房地产开发商东城建司老板苟和平勾搭合股,从中获取巨额利润;利用手中权利,捞取土地开发钱财;经商办企业,以权谋利;拿原则作交易,县国土大量土地出让金被开发商拖欠,搞乱了陵山土地开发利用的正常操作秩序……

黎辉变相的将贪来的资产产权隐匿在弟兄、姐妹、亲友名下,黎辉的儿子黎明明居然还四处张扬,直言不诲地宣称自已家产上亿,简直是明目张胆,肆无忌惮。

因为黎辉的“光芒”罩着,黎辉的情妇青莲,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也因此鸡犬升天,活得非常滋润,越发地漂亮:她染红了头发,耳垂上挂着大大的耳环……玉脖上一圈闪闪发光的项链,脖子顶起高贵的头颅,胸脯挺得如高傲美丽的贵妇……昔日在山中丛林里扑腾的丑陋“麻雀”变成了“金凤凰”。

从小说中揭露的大量“塌方式”腐败现象中,让我们感觉到,在“四风”问题的基层官场生态圈里,是很难培养一个合格的基层官员的。那么,读者肯定会问,主人公又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并成长起来的呢?

其实,作者在小说中已给出了答案。在那个人人都混蒙混过关的年代,大家都注重形式,在这种工作环境当中,即使顾新民这样的好人,他也不得不寻找自己的“生存诀窍”,他除了要把工作干好,那还得表现自己才行,与众不同的是,他有一个特长,那就是编“顺口溜”。

有一次,顾新民在汇报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时,把汇报的情况按照二十四节气,编成了顺口溜,得到领导的表扬。而在另一次“七一座谈会”上的发言,他自己花了好几个晚上编出来的顺口溜,又让领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这几次的会议中,顾新民也领悟到了一些官场中的奥妙,那就是:任何时候,形式主义和官样文章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后来的顾新民,不再象以往那样工作特别卖命,而也会花大量时间来练习自己的两张“嘴皮子”,到后来也请一些“笔杆子”来帮助自己写“顺口溜”。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身处官场的“漩涡”,主人公顾新民的内心仍然是明白的,行为依然是端正的……后来,中央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惩治腐败,中央派出的巡视组紧锣密鼓地深入到各地巡视,一些腐败官员纷纷败下阵来,这让顾新民感到非常庆幸,庆幸自己不但没有被“浊流污水”卷进去,而且还参与了督导工作,成为“治病救人”的“医生”。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这更让小说的主人公顾新民看到了陵江这片土地上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暖风……由此,他的脚步似乎轻快了许多,美好的阳光照射得他的心里亮堂堂的。

我想,这未来的美丽风光,不仅仅是小说主人公的期盼,更是作者的期盼,也是广大读者的真诚期盼

感谢主人公顾新民这一只洞穿时弊的“眼睛”,在这只“眼睛”的警示下,社会逐渐风清气正,也让我们以更加清醒、更加正面的态度去认知现在和创造未来。[1]

作者简介

张永康,高级策划师、作家、编剧,笔名 蜀国立秋,《西南作家·剧本春秋》主编。

参考资料